《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实践教学改革的认识

  • 投稿尚诚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769次
  • 评分4
  • 18
  • 0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杨俊英

[摘 要]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实践育人、培养新时期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文章针对(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体设计实践课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实践课保障机制,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对策,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实践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38-02

作者简介:杨俊英,女,本科,副教授,电气分腕党总支书记,研究方向为高职德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G201405)的阶段性成果。

在《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实施专题化教学过程中,将实践课教学改革提到新的日程。如何对实践性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主要问题

1.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保障即为实践教学良性运行所提供、创设的精神氛围、基本制度与物质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舆论保障、领导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和实践场所保障等。 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其实施所需的必要条件未能得到有效保障,主要表现为课时有名无实、随意性较大,经费短缺,基地建设不足等,致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2.思政课实践教师能力较弱。由于新疆高职院校大部分由成人大专改制而来,或是高专、高职、中专、技师学院整合办学,办学时间不长,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思政课教学研究方面还比较欠缺。虽然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对于这一人才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且思政课教师很少有机会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不了解企业的运行、经营机制.对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相互融通没有深入的研究,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针对性指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也只是停留在表面,这一切导致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3.实践教学方式单一且不规范。目前,受多种因素的限制,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实践教学模式基本还停留在利用寒暑假做社会调查:参加“三下乡”和志愿服务活动:借助民族团结教育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等传统教学活动。如此实践形式缺乏吸引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方向,专业课教学和企业合作比较有保障,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有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企业实践基本还处在脱钩状态。

4.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的标准、学生的动态、参与的积极性等均没有客观而明确的规定,最终的分数评定也无法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动态性。如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对知识性内容的考核,忽视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以及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团队意识、吃苦品质、抗挫能力等不能给予客观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还局限在书面的调查报告、观后感等。此外,在评价主体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学生互评成绩所占比例较少,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二、改进对策

1.整体设计实践课教学体系。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根据这个精神,应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整体设计《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四个认同”、 “三个离不开”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实施思政课建设“一把手工程”,把思政课建设纳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以学院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协调,思政部为主体,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和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结合《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教学目标,精心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将课外活动学生自发实践和学院组织实践相结合,专门理论课教学实践和寒暑假社会实践及“三下乡”社会实践相结合,顶岗实习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以思政课教师为主、思政部与学工系统共同指导的实践教育模式,使《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实践教学能够覆盖大部分学生,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2.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的研究对象是新疆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青年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的教科书。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聚居与开发的地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理论、纲领、方针、政策,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

学习《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正确地认识新疆历史,全面系统地了解新疆区情,增强“四个认同” (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识破境内外敌对势力和暴恐分子的丑恶嘴脸,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为新疆的长治久安贡献一份力量。所以,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实践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目标、任务,采取行之有效的,灵活多样的、寓教于乐的多种实践方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合理确定教学形式。充分把握学院现有教学资源,拓宽实践教学途径,将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紧密结合。课堂实践中有效利用讨论法、案例法、主题演讲、辩论、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校内实践与学生处、团委、宣传部等部门合作,在学院集中教育、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月、德育活动课、青马工程培训班等平台中渗透《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内容。校外实践,将平时与假期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外有效资源,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三下乡”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以及学生自主实践等途径。

结合专题一:了解历史。认识新疆理论教学,参观自治区博物馆,提交1500字的心得体会。另外,结合开学初集中教育,召开“新疆历史我知道”主题班会。专题二:中华民族。共建家园,观看最新编辑的反映新疆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的专题片,如纪录片《走进和田》、电影《真爱》等,提交1500字的心得体会。专题三:正视现状。认识问题,制作民族团结手抄报。专题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组织班与班之间的联谊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民族舞蹈、爱国歌曲、诗歌朗诵、小品、乐器演奏等方面的才艺展示。另外,以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契机,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专题五:依法自治。保障权利,撰写宣传提纲,到社区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认识社情、区情。专题六:认识宗教。崇尚科学,组织家乡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提交1500字的调查报告。另外,召开“坚决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主题班会。专题七:中华文化。兼收并蓄,观看介绍新疆,2个地州的纪录片,在此基础上分小组制作幻灯片,展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专题八:团结奋斗。繁荣发展,课内组织即兴演讲,课外利用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走访学校、企业、社区,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了解各族人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大美新疆的历史发展过程,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4.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目前,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仍然将理论和实践教学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实践课教学评价只占很少比例,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议实践课评价方式单列,占到考核成绩的50%.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给学生以价值效能感,激发其兴趣和信心;其次,引导学生互评,形成相互学习和相互监督的机制;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参加实践课的具体情况,尤其在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感恩意识、意志品质、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通过自我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5.提高实践课教师素质。教师作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参与者,研究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活动过程,教师素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效果,因而对实践课教师能力的培养也就提到了新的日程。可利用寒暑假加强对实践课专兼职教师的培养锻炼,到企业去感受企业文化的同时,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了解生产线和工艺流程,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到社区去,参与维稳工作,带头宣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亲身体验“三个离不开”的民族团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加强“五观”修养锻炼,自觉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者、践行者,争做民族团结教育的模范。

三、结论

在开展课题研究与试验中,我们尝试采用多种实践教学的方法,使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课内创设教学情境,课外融人社会现实,通过了解国情、社情、区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了《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编辑:梁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