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 投稿远方
  • 更新时间2017-11-04
  • 阅读量496次
  • 评分4
  • 32
  • 0
为了更好的适应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许多高校都设立了《税务会计》这门课程,着力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税务会计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体系不完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本文对“税务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高“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税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营改增”对税务会计教学带来难度。" 营改增" 是我国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我国已经完成全国范围内、全部行业的营改增工作,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营改增”所涉及的税务会计问题变化非常大,也是企业财务部门在很长时间内需要面对的问题。增值税作为税务会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税种,将"营改增"的内容补充到税务会计的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营改增”后面临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更新,而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要将近一定周期,大部分教材并不能根据最新的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内容显然容易滞后。这给教师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对高校税务会计的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税务会计是一门交叉学科,在税务会计的教学中既涉及税法中对相关税种的解读,又涉及具体税种的计算与核算的教学。“应交税费”在在税务会计中则贯穿始终,几乎每一个税种都对应一项应交税费。如何将营改增的内容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如何让学生全面理解营改增,掌握“营改增”给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成为税务会计教学重点。同时税务会计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目前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适当引用了一些案例,但案例的内容很单一,仅限于税收计算、税务核算,并不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很多高校的课堂上,很多教师由于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经验,难以收集到适合的企业案例,再加上税法变动较为频繁,为了便于授课,有些教师会跳过需大量进行案例讲解的会计事项,而把授课重点立足于理论知识。在教学课堂中,很少出现老师和学生能够针对在企业税务会计中典型性的案列展开充分分析、共同讨论的课堂现象。对于税务会计这门与企业岗位设置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单一的采取“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效率很低,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学生参加工作后难以尽快适应税务会计岗位,与税务机关、审计机构等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各样的税务问题。

3.教材建设落后。《税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教材内容应该随着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变动而随时做出更新。近年来,为了适应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步伐,我国的税收政策变化非常快。“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对教材内容影响非常大,同时国家为了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小微企业的发展,各项税收优惠政也是频频出台,会计准则也在不断修订完善中。目前,税务会计教材的更新明显不能适应时代的进步,许多高校税务会计的教材大大落后于国家财税政策变化的步伐。这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材的落后不仅仅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甚至可能对一些学生造成误导,学生就业后,若将旧的税收政策、会计处理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很容易导致工作上的失误。4.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各个高校从事《税务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企业会计工作的经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缺乏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讲授的税法、会计等知识很大程度上也只能照本宣科,对企业的电子报税、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等税务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并不熟悉。尤其在“营改增”过渡阶段,各企业会计的报税和企业核算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从业人员对这系列政策和会计处理的变化都需要税务部门展开相关培训,高校青年教师要把这门课讲解透彻难度很大。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1.注重对“营改增”教学内容的引导。针对“营改增”后企业税务会计处理方面出现的变化,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作为“营改增”的一个过渡阶段,教师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衔接,在讲授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营业税的内容去除而将增值税扩充的内容直接增加进来。在讲授过程中应详细向学生就“营改增”前后增值税征收范围、税率和计税方式、纳税主体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营改增”前后,各个事项会计处理变化进行相应分析。首先,增值税纳税范围的变化,“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营业税纳税人转变为增值税纳税人,增值税的纳税范围也扩大到了各行各业。因此,原有的概念需要进行重新定义。其次,增值税税率的变化,“营改增”之后各行业全部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后,不同行业涉及到不同的税率和征收率,形成了17% 、11% 、6%多档次的税率,3%和5%两档征收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正确进行区分,掌握各种税率的计算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介绍一些关于“营改增”政策的背景以及推行进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营改增”政策实施的背景和意义,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2.丰富教学方法。(1) 在税务会计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模式。《税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选取企业真实的涉税业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些相应的加工,作为教学案例,贯穿于税务会计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补充。逐步总结出“教师引入企业案例—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强化知识点”独特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模拟设计一家企业的日常涉税业务作为案例,请学生思考①该企业的日常业务涉及哪些税种?计算应纳税金额多少?②涉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③如何进行纳税申报?④是否可以对该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案例中的有关资料应与企业实际情况相近,解题思路尽量与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一致。(2)增设课内实验环节,在课内实验环节中可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将企业的经营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按企业税务会计岗位工作流程进行实践教学,以增值税为例,创建扮演情境,设有甲、乙、丙三家一般纳税人企业,三家企业之间日常业务往来频繁,企业中设有会计主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出纳等岗位,教师担任税务机关的职责,学生可自行选择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明确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各企业之间传递的过程,企业日常对增值税发票的开具、抵扣和保管工作。学生通过相互配合完成增值税在本企业的计算、会计处理、纳税申报,以及月末各企业抄税,报税的整个流程。利用角色扮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资源。教材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高校长期从事税务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可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积极与企业税务会计岗位从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再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精心编写出以税务会计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真正符合教学要求的高质量的《税务会计》教材。同时,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要将近一定周期,非常容易滞后。教师可以网络资源及时了解国家财税政策的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信息资源,对其进行整理,在进行教学时对教材中没有更新的内容及时进行补充。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新政策法规,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非常注重对发展变化的政策与实务的及时把握,按照最新的税收政策和会计准则内容及时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

学校可以邀请税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进行国家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讲解,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营改增”税务政策的新信息,使教学内容和当前的政策法规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高校每学期还可以安排年青教师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实践,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企业税务会计工作岗位的流程,熟悉各项涉税业务的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