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 投稿席琳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642次
  • 评分4
  • 69
  • 0

吴雪峰

广西省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二中学533400

【摘要】针对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身心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为留守儿童建留守档案、给予更多的关爱、与家长共同负好监护责任、教其学会关爱他人、动员社会力量齐抓共管的有效探索,以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班主任 方法

在转型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营生外出打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家里,变成了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上课无心听课,总找理由逃离学校,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2.生活问题

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在当地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医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拖”。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家乡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3.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情感的缺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敏感多疑、自私小气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也缺乏威信。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也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二是缺乏抚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的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三是疏于照顾。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基于留守儿童的现状,总结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认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老师方面能做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是留守儿童的直接教育者,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建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这样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2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洞察学生心理,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3.3充当中介,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班主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通信、通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每次把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转达给他们的父母时,看着孩子那种信任的表情,这样你会觉得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值得的。

4.感化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位同学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外婆照顾,在“联亲“活动中听外婆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连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全是由外婆包办的。我知道,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外婆的溺爱,让他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在这以后,我经常星期六、星期天到他家去,帮他外婆做事,并故意把老人力不从心的时候指给他看,并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应该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这位同学看着我每次都来帮忙,想到自己的责任,也逐渐地变勤快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外婆做不动的事,他都主动给外婆帮忙,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认真地做,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感恩既是一种处世哲学,又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5.动员社会力量帮助留守儿童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这样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家庭、学校都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全社会应动员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来关心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构筑一个温暖的家。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建立起留守儿童电子信息档案,以增强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给留守儿童配备“代理家长”,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主动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三是要建立起留守儿童与家长交流制度,使留守儿童每月能定期与父母通话一次以上,或利用假期与父母见面一次以上;四是要建设起留守儿童之家,为其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五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大家关心、关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为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教育的热点,也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多年来对留守孩子的爱心付出,使他们在阴霾中见到了阳光,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在躁动中得到了宁静。回顾一些留守儿童的进步历程,笔者认为做为班主任,更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通过我们共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