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软膏应用在钝针扣眼穿刺中的护理体会

  • 投稿Chri
  • 更新时间2017-11-07
  • 阅读量238次
  • 评分4
  • 82
  • 0
众所周知,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目前临床上对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有区域法、绳梯法和扣眼法三种。有研究发现,应用钝针扣眼法穿刺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内瘘血管狭窄和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2]。但是,国外报道扣眼法穿刺内瘘感染率增加[3],国内亦有扣眼法穿刺内瘘周围组织感染等并发症的报道[4]。在2017 年1 月,我科将红霉素软膏应用在钝针扣眼穿刺中,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1 月-3 月在我科室每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 次并使用扣眼穿刺3 个月以上的患者,以自愿为原则,并承诺能够严格遵守红霉素软膏在扣眼穿刺法中的使用方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20 例,其中,男8 例,女12 例,年龄41-72 岁,平均56.3 岁;慢性肾炎9 例(45%),高血压肾病5 例(25%),糖尿病肾病4 例(20%),多囊肾1 例(5%),肾错构瘤1 例(5%)。

1.2 方法

如果是上午做血液透析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1天晚上将内瘘侧手臂清洗干净,待干后,挤出米粒大小的红霉素软膏涂于扣眼穿刺的结痂上,然后用创口贴外贴,在内瘘穿刺前取下;如果是下午做血液透析的患者,早上按以上方法使用红霉素软膏。在进行血液透析穿刺前洗净内瘘侧手臂,消毒后用16 号钢针将结痂去除干净,消好毒后便可以进行穿刺并上机治疗。

2 结果

在20 例患者中,只有1 例患者由于在血液透析结束后在回家路上淋雨后,导致内瘘处发红,有痒感,经过处理在停止钝针穿刺后,症状缓解,其余19 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现象;在3 个月中共计720 次的穿刺去痂中,发生渗血18 例次(2.5%),20 例患者疼痛评分1.03±0.65,18 例患者认为使用红霉素软膏后,疼痛减轻,去痂更容易。

3 讨论

虽然使用钝针扣眼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出血,缩短拔针后按压时间[5],有效防止内瘘动脉瘤的形成,但是扣眼穿刺法却增加了内瘘感染的风险。红霉素软膏是由液状石蜡、黄凡士林和红霉素组成,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所产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少部分革兰阴性菌和一些非典型性致病菌有抗菌活性,高浓度时对部分细菌也具有抗菌效果。液蜡以及黄凡士林基质黏附性好,通过保持局部黏膜以及创面表面的药物浓度药物,在创面形成油性保护层,预防创面感染细菌,并能够杀菌。将红霉素软膏涂于扣眼穿刺处,抑制了穿刺点周围皮肤表面细菌的生长,减轻炎症状态,使得患者的瘙痒症状得到减轻,预防了内瘘的感染,涂抹后可以使创口长时间保持湿润,减少痂皮的产生。同时使已结痂的组织得到软化,痂与皮肤容易分离,去痂的时候用16 号钢针轻柔地将结痂边缘挑起,就能容易地将结痂剔除,总之将红霉素软膏应用在钝针扣眼穿刺中,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减少对穿刺点周围皮肤的损伤,减少穿刺点渗血现象,能有效降低内瘘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红霉素软膏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