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

  • 投稿首席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1092次
  • 评分4
  • 51
  • 0

尚小云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抚顺 113006

[摘要] 自身抗体的检验项目种类较多,检验方法也比较丰富,目前已有效应用到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协助临床诊断与治疗,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检测过程中保障严密的操作流程以及相关设备准备,可充分保证良好的检验质量,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自身抗体检测;临床应用;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164-02

[作者简介] 尚小云(1982-),女,辽宁省抚顺市,本科,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医学临床检验。

目前,我国对自身抗体检测的重视程度已广泛提升,通过相关指标检测可直接协助合理的诊治开展。但由于临床检验的特殊性,以及设备、试剂、检验人员的不确定性,仍会存在检测不当的相关表现[1]。笔者通过分析该种检验的临床应用范围,合理提出质量控制建议,旨在为日后检测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

1 自身抗体检测应用分析

1.1 检测常见项目

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患中多数均能够自血清中获取具有良好价值的自身抗体,即便部分项目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并不明确,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部分指标已成为临床诊断中的有效依据[2],可充分评估疾病的发生与缓解,其临床中常见检测项目如下。

①抗核抗体(ANA):多项研究已证实该指标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良好的诊断价值,也是美国风湿病学会所认可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诊断指标之一。②扛单链DNA(ss-DNA):以脱氧核糖与核糖为靶抗原,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参考指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存在一定价值。③抗双链DNA抗体(ds-DNA):以双螺旋DNA为靶抗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且能够通过滴度检测分析疾病程度。④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该类别由众多核苷酸与其蛋白质颗粒共同组成,包括多种抗原组成,能够准确评估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发生。⑤类风湿因子(RF):其靶抗原为变形IgG,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明确诊断作用[3],但针对指标表现为阴性这并不可直接排除疾病存在。除此之外,混合型结缔组织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等患者也会存在RF阳性表现。⑥抗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其靶抗原为人嗜中性粒细胞胞浆成分,能够准确评估系统性血管炎疾病,多与血管炎性病变存在关联。⑦抗角蛋白抗体(AKA):主要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特异性指标,但对于其他免疫性疾病不具备显著的检出作用。⑧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此项目包含的抗体类型较多,经临床检测可充分辨别自身免疫性肝炎与病毒性肝炎,为治疗提供可靠保障。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此项目对与所有类型风湿性关节炎均具备特异性,在疾病的早期发现中具有良好作用。⑩抗胰岛细胞抗体(ICA):该指标主要针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具有诊断价值,但病患经长期治疗后其检验水平也存在降低趋势。

1.2 检测方法分析

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该检验方式主要为非放射性免疫检测,其临床操作具有较好的简易程度,不存在放射性伤害,并且试剂相对稳定,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较广泛。由于试剂制品的日趋成熟,其开展方法已经在国内外获得良好的推广。②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当前临床主要以Hep-2细胞作为该种检测的抗原,经反应发生后形成复合物,再联合应用抗人IgG最终获得检验结果,最终采用荧光显微镜辨别免疫图形与着染状况。③放射免疫法(RIA):以放射性标记物作为检验基础,但临床开展过程中存在放射源污染等不良事件。④免疫印迹法(WB):检验过程中主要以抗原吸附的硝酸纤维膜作为载体,通过凝胶电泳分离分子,再通过检验标准评估各区带情况,经转印到固相载体后完成载体膜。血清标本受检过程中分别结合抗原区带,经IgG抗体标记后形成复合物,通过显色表现总结抗ENA抗体。⑤免疫斑点法(IDA):该种方法由WB改进而来,同样也主要应用于抗ENA抗体检验中。

2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自身抗体检测能够保证多项疾病的良好诊断,但其检验结果准确程度与质量控制存在密切相关性,其质控为临床检测的主要指标。当前检验中大部分均为半定量或定性试验,在获取结果的同时需存在阳性与阴性对照,进而确保准确程度,也为实验室质控评估提供比较作用。

2.1 设备规范化

①检测科室需具备良好的环境因素,保证检验质控的基础作用,需配备合理的空间、完善的室温与照明调节设备,以保证相关检测的顺利开展;②确保良好的荧光显微镜质量,并同时保证适合的光源强度对提高分辨度具有重要作用[4];③检验医师需定期校准相关器械的精密程度,避免检测过程中存在误差;④开展检测时所应用的相关试剂盒需由资质丰富的生产商提供,收到试剂盒后依据指示说明给予保存;⑤保证酶标仪的良好校准措施,给予良好的维护处理;⑥开展免疫荧光法检验前需着重评估相关标记物的稀释方法,保证检验操作无误;⑦针对不同检验项目均需建立完善的流程操作标准;⑧保证病患标本与质控版本的检测环境相同,切勿由于保存不当引发检验结果准确率下降;⑨获取结果后应先对以往病例记录进行对照分析,核实无误后再给予结果。

2.2 实验基质合理化

开展简洁免疫荧光法时需采用实验基质作为处理依据,针对不同自身抗体项目检测需保证针对性的实验基质,避免发生选择不当而降低实验效果。同时,还需关注荧光标记二抗的实际质量,保证良好的摩尔比值。

2.3 结果判定准确化

检测过程中荧光染色不可辨认情况时,将其结果与阴性对照进行合理比较,如水平表现相同则为阴性。存在可辨认荧光染色情况时,则与阳性对照开展比较,如水平相同或略高均可判定为阳性。在实际报告中需存在各图形与滴度[5],辨别与疾病存在关联可进一步开展特异性免疫实验[6]。同时,在判定结果是需结合病患个性化特征给予分析,检验结果不明确时相应给予注解,协助临床医师认知。

自身抗体检验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作用,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需要保证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提升检测的合理性以及结果的准确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朝军,李永哲.重视自身抗体检测质量管理和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8):673-676.

[2]朱珍,张宏宇,何梅芳,等.肝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4,43(10):1246-1248.

[3]董旭才,张婧,沈建军,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4):406-407.

[4]王广杰,刘辉.自身抗体检测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4,16(4):65-69.

[5]吴斌,巫志宇,陈鸣.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3):407-408.

[6]万本愿,李胜远,姜青龙.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1):52-55.

(收稿日期:201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