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探讨

  • 投稿放学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903次
  • 评分4
  • 76
  • 0

翟占峰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东沟卫生院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810800

【摘 要】目的:回顾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间收集到的10000份标本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的血培养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呼吸道标本、大便标本和其他标本的阳性检出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年度的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原因,提高检验与诊断水平,最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血培养标本阳性检出率;呼吸道标本;大便标本;其他标本

作为可以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依据的重要参考之一,微生物检验对于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进一步规范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测,进而提高阳性的检出率。本文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间收集到的10000份标本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间收集到的10000份标本按照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31日的5000份作为对照组,其中包括2356份呼吸道标本,865份脑脊液、胸腹水与血液标本,305份大便标本,1474份其它标本。将2014年1月31日-2015年2月28日的5000份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2312份呼吸道标本,719份脑脊液、胸腹水与血液标本,347份大便标本,1622份其它标本。两组标本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所有临床标本进行检验,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1]。

1.3诊断标准

对比观察两组的呼吸道标本、血培养标本、大便标本及其他标本的阳性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的呼吸道标本有2356份,其中包括852份阳性,阳性率为36.16%,观察组有2312份呼吸道标本,其中包括711份阳性,阳性率为30.75%,前者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培养标本方面,对照组有865份血培养标本,其中阳性数为73,阳性率为8.44%,观察组有719份血培养标本,其中阳性数为70,阳性率为9.74%,后者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便标本方面,对照组有305份标本,其中阳性数为4,阳性率为1.31%,观察组有347份血培养标本,其中阳性数为3,阳性率为0.86%,前者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标本方面,对照组有1474份血培养标本,其中阳性数为477,阳性率为32.36%,观察组有1622份血培养标本,其中阳性数为388,阳性率为23.92%,前者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而言,对照组的阳性率为28.1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4.02%,P<0.05。见表1。

3讨论

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临床标本发现,观察组的血培养标本阳性检出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在呼吸道标本、大便标本的和其他标本的阳性检出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30.75%、0.86%及23.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16%、1.31%及32.36%,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年度的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找出原因,提高检验与诊断水平,最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朱晓夏,周宋元,胡玲琴等.不同时段血培养、粪便培养及痰培养检验结果阳性率分布情况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6(07):133-135.

[2]梅雪飞,左改珍,范恒梅等.临床医护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1(16):526-527.

[3]李俐佳.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7):756-757.

[4]张永旭.对比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417-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