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体会

  • 投稿Wall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505次
  • 评分4
  • 30
  • 0

谭慧珊

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

[摘要] 目的 探究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位带状疱疹病患,并将这100例病患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50例对照组病患采取西药治疗的方法,另外50例治疗组的病患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最后针对两个小组疗效、不良反应率、远期疗效三个方面进行比对。结果 对照组无论是在总有效率方面,还是在远期疗效方面均低于治疗组,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比较,两个小组差异值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中西医疗法进行带状疱疹的治疗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可以有效降低后遗神经痛出现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带状疱疹;中西医治疗方法;疗效;不良反应率;远期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168-02

Herpes zoste ,中文名为带状疱疹,它病发原因是因为人体感染了Herpes varicella-zoster zoste(简称VZV,中文名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此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小水疱簇集在一侧神经周围,且在病发阶段病患往往还会感觉到明显的神经痛,部分病患在小水疱等皮肤黏膜病损好了之后,依旧存在后遗神经痛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对病患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带状疱疹对提高疗效、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也就显得极为重要。我院在临床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位带状疱疹病患,其中男性病患57例,女性病患43例,年龄大约为18~73岁,平均年龄在(45.2±3.0)岁,这100例病患中都是自病发后8 d之内来到我院就诊。随机将这100例病患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50例对照组病患采取西药治疗的方法,另外50例治疗组的病患则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两个小组病患在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值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的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博动痛、纳差、刺痛、皮肤烧灼样疼痛、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往往会发生在皮肤破损之前。病患主诉的症状为神经痛,往往会有14~28 d的病程。在皮肤破损的地方往往会簇拥成群有如绿豆般大小的水疱,水疱沿着神经的走向形成带状或条状的排列,且基底部往往为红色,在进行带状疱疹诊断的时候必须注意与循环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痛、胆囊炎等鉴别开来。

1.3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纯西医治疗方法,纯西医疗法:①N.S100mL+地塞米松10m givdrip.Qd,连用4d,第5天减至N.S1100mL+地塞米松5mg,用至第七天停激素;②阿昔洛韦针0.5+N.S250mlQ8h或N.S100mL+注射用更昔洛韦0.3Q12h;③腺苷钴胺双侧足三里交替穴位注射营养激素。

治疗组治疗方法: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治疗方式基础上,再给予下面的中医疗法。

①药物外敷及TDP红外线治疗:先常规消毒创面,用注射器抽吸水疱中的液体,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再用季德胜蛇药片20片(研末)、聚肌胞注射液20mL及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mL混合外擦患处,每天3~4次。敷药后予TDP红外线照射患处40 min,轻者每天1次,重者每天2次,7d为1个疗程。

②梅花针及闪罐治疗:皮损创面干燥、结痂脱落后,常规消毒皮损创面皮肤,用梅花针沿着痛损皮肤瘢痕或色素沉着区,中等力叩刺,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在阳性物及阳性反应区采用较重叩刺,以局部皮肤隐隐出血为度。叩刺后加拔罐疗法,予闪罐治疗,选用大小合适的玻璃罐,用闪火法,迅速拔按在叩刺部位,每天1次,7d为1疗程。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皮疹消退,疼痛消失,临床体征消失。显效:皮疹消退>30%,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皮疹消退≤30%,疼痛未减轻。后遗神经痛:皮疹消失,1个月后局部仍有神经痛。

1.5 统计学方法

实用spss 18.0统计学相关软件处理数据,小组间对比检验应用χ2的方式,差异值P<0.05则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有效+治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明显低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两组之间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1。

表 1比较两组总有效率[n(%)]

注: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6%),其中有两位病患出现头晕的症状,另外有一例出现头痛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有两位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有一位病患表现为头晕不良反应,另外一位病患表现为恶心的不良反应。两个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值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3远期疗效

在疗程结束20、40、60 d之后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是否出现后遗神经痛,对照组出现后遗神经痛的的概率为13.5%,治疗组出现后遗神经痛的概率为1.9%,两组远期疗效对比,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二者差异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20、40、60d治疗后在疗程比较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丹”“蛇串疮”“缠腰火丹”等,多因情志不畅,肝气不舒,气郁化火,外感毒邪,循经而发,故见皮肤起疱疹,多沿肝经循行路线而分布,皮色鲜红,浸润明显。饮食不节,脾经湿盛,外感时邪,湿热毒邪,蕴阻肌肤,亦见皮肤起丘疱疹,皮色红,疱壁松弛;若水疱消失后患处仍疼痛明显,皮损色暗红,或年老体弱,血虚肝旺,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日久不减。本病初起多属肝胆湿热或脾经湿热,日久或年老体弱多属气血凝滞。中医以清热解毒、除湿止痛为主,兼顾滋养阴血,使驱邪不伤阴液。季德胜蛇药片的主要成分为七叶一枝花、蟾蜍皮、蜈蚣、地锦草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2%利多卡因有一定的局部止痛作用;聚肌胞注射液由多分子核苷酸组合而成,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对多种病毒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增强抗体形成和刺激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三者混合外用可增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使疗效更佳。结合TDP红外线治疗促进炎症吸收,促使创面干燥、结痂。闪罐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使体内的废物、毒物排出,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提供更多营养物质和氧气到细胞;调整免疫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促使疾病好转;能够牵拉肌肉,提高痛阈,缓解疲劳,从而降低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梅花针通过叩刺皮部,激发和调节脏腑经络功能,达到疏通经络、去瘀生新、调整阴阳的治疗目的。从而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受损神经修复,加强治疗作用,达到治疗、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目的。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能够缩短病程,减轻痛苦,避免留下顽固性神经痛及相关的并发症。本研究应用清热利湿解毒、活血通络止痛之龙胆泻肝汤与黄连解毒汤加减对带状疱疹初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通过本项临床研究发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一方面能够发挥西药抗病毒、 营养神经效果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能发挥中医根本上治疗该病的优势,并促进早期恢复及降低遗后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刘清文,常洪山.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J].中医外治杂志,2008,13(15):53-55.

[2] 苏礼潮,苏礼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10(12):111-114.

(收稿日期:201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