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在中医临床检验中的干预效果评价

  • 投稿金知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1035次
  • 评分4
  • 10
  • 0

高骐翔

武汉市中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 要】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医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医理论也有了重要的进展,辨证论治成为了中医理论的一个特色,也是中医临床中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依据。在中医治疗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辨证论、以便更好地发挥辨证论在中医临床检验中的作用,成为医学界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做好中医药物与临川检验相结合,也是作为中医临床检验的基本宗旨和目的。基于此,本文对辨证论在中医临床检验中的干预效果评价做初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升中医临床检验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辨证论; 中医; 临床检验; 干预效果

在我国的中医治疗理论体系中,辨证论治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中医诊疗分为三大类,即中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这其中,辨证论治是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也是临床应用中最为常见的。目前我国医疗组织机构的系列评价体系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干预措施,通过干预评价可以有效保证对症治疗。干预因素之所以得以在医疗服务中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其主要的优势就是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的诊病特色和治疗效果的显著。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辨证论在中医临床检验中的干预效果评价对于推动中医临床检验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医临床检验辨证论治概述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看来,“病”、“症”、“证”是三个不同的部分,只有加强三者之间的对比,才能对“证”的概念有着明确的了解。病,指的就是疾病,是病毒等在人体中形成一定的作用,导致人体的阴阳等机能失调、组织损伤或者生理方面出现功能障碍等的一个过程,比如常见的感冒、发烧等。人们因为生病,才去看病。症,指的就是由病所带来的异常表现,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或行为,比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晕等情况。证,是指证候,它也是一种疾病的概念,说的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类型或者一个阶段的病理。证候是发病机制的外在反映,而病机又是证候的内在本质。病机也有着相应的内涵,它包括了疾病发生的部位、发病原因和性质的变化等等,因此证候也是疾病发展趋势的最直观反映[1]。掌握了“ 病”、“ 症”、“ 证” 的涵义之后,就能够对辨证论治有着一个初步的明确了解。中医临床检验中的辨证,指的就是在整个的疾病诊治过程中,将“望”“闻”“问”“切”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将得出的症状结论和中医学理论相结合,来得出疾病的病因、病情和疾病的发展趋势,进而将其总结为一种特有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而辨证论治,则是指将疾病确定为一种“证”之后,将之作为依据来制定治疗的原则和方案。中医的治疗原则虽然有着一定的规律,但是相比较西医而言也相对要灵活,能够根据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2 辨证论治在中医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一般来讲,依照传统的中医观点来进行分析,辨证论治在临床检验中一般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根据证候确定治疗方法,前提是需要辨明疾病的某个阶段或者某个类型。其次,依据上一个环节来选择治疗方式,就是在根据证候确定治疗方法之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同时开具处方,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其他方式的治疗。最后,根据疾病处方进行治疗,治疗多数需要医务人员来进行,也有少数疾病可以遵医嘱进行自我治疗。总的来说,只有在进行准确的辨证之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因此,“辨证”要基于“论证”,对“证”的临床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2]。在中医辨证中,“证”是由非客观因素存在的,在患者看病的过程中,对于症状的判断都有着一定的主观因素,对症状的描述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医生的判断,因此,辨证论治的本质精神就是“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

3 辨证论在中医临床检验中的干预评价

前文的阐述已经明确,中医的诊病是以辨病作为前提,辨证是辨病的基础,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构建中医临床检验中的干预评价体系,应当首先明确中医产生疗效的因素,指的就是辨证论治,通过对证候的准确辨别,来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由此可见,证候已经成为中医临床疾病检验的关键因素,中医的诊疗特色就是要抓住主要的证候来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因此,在中医临床检验中要全面提高对证候的重视。中医临床检验的干预评价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通过评价来了解任何干预中什么干预因素能够起到作用和在某个时间起到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医疗实践中能够体现一种怎样的意义,因此干预因素在中医的临床检验中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关注。中医临床检验干预评价的新方法要能够遵循这样的原则:既能够体现中医的特点和优势,又能得到中医界的更多认可,这样才能以此制定更多病种的临床实践依据[3]。

4 结论

综上所述,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检验的精髓,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只有加强对其的重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才能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宋世增, 宋宸宇. 浅论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的应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586-587.

[2] 阎洪臣. 掌握辨证论治精髓突出中医治病特色[J]. 吉林中医药,2012,30(07):553-556.

[3] 支英杰, 谢雁鸣, 翁维良, 王永炎, 易丹辉.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构建中医临床复杂干预评价模型[J]. 世界科学技术—— 中医药现代化,2012,09(06):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