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十八)

  • 投稿FLax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1002次
  • 评分4
  • 82
  • 0

第三章 传染病预防控制

五、艾滋病(接上期)

3.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科学依据: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美容等进入人体的器械,都能传播艾滋病。

健康行为:

(1)提倡无偿献血。

(2)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3)使用一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如没有条件,注射器具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4)理发、美容、修脚等服务行业所用的刀、针和其他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4.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科学依据: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把艾滋病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约1/3的胎儿和婴儿会受到感染。

健康行为:

(1)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向医生咨询,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潜在危害,自愿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终止妊娠,应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寻求咨询和终止妊娠的服务。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继续妊娠,应到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寻求免费预防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和婴儿检测服务。

(4)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应进行婴儿喂养咨询,对所生婴儿实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并在婴儿第12和第18个月进行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六、其他传染病

1.接触疫水是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

科学依据: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雌虫在肠系膜静脉的血管里产卵,卵随血流到肠壁,能使肠壁破溃而进入肠腔内,随大便排出。血吸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后钻入钉螺体内,不断繁殖,形成大量尾蚴。含有尾蚴的钉螺遇水,尾蚴就不断逸入水中,人、畜下水接触到尾蚴而受感染,这样就得了血吸虫病。

健康行为:

(1)不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进行游泳、戏水、打草、捕鱼、捞虾、洗衣、洗菜等活动。

(2)因生产、生活和防汛需要接触疫水时,要采取涂抹防护油膏,穿戴防护用品等措施。

(3)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

(4)积极配合当地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组织开展的查螺、灭螺工作。

2.预防疟疾的关键措施是防止蚊虫叮咬。

科学依据: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半日子”,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寄生虫病,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当蚊虫叮咬疟疾病人时,病人血液里的疟原虫就被蚊虫吸入,经过大约10天左右在蚊体内发育后成为有感染性蚊子,当健康人被这种蚊子叮咬后就可能得疟疾。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疟疾高度流行区。

健康行为:

(1)要做好个人防护,在户外可穿适当的衣物,如长袖、长裤;暴露皮肤可涂抹驱避剂。

(2)做好家庭防护,可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睡前在卧室喷洒灭蚊药。

(3)在疟区当地群众用菊酯类灭蚊药浸泡蚊帐有良好效果。

(4)赴疟疾高度流行区工作、学习和生活,请携带青蒿素类抗疟药品和蚊帐、驱蚊剂等防护品。

(5)回国入境时,如出现发热、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当主动向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申报,以便得到及时救治。

(6)回国后1个月内,如出现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出国史,便于医护人员排查疟疾。

(待续,中国CDC供稿,编辑/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