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慢性胃炎癌变

  • 投稿cand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758次
  • 评分4
  • 19
  • 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液晶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陆红

慢性胃炎是一类在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的慢性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人群慢性胃炎的患病率可达50%。对此病,人群中有呈两极分化的态度,一类是拿到“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肠卜皮化生”的报告,便愁眉苦脸、忐忑不安,担心早晚会转成胃癌。另一类是不把慢性胃炎当回事,不检查不治疗。这两类患者的过分重视或忽视,都是源于对慢性胃炎的不了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慢性胃炎?

致癌因子——出门螺杆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虽然可怕,但胃癌的发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火多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数十年。在发展为胃癌之前,常常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癌前病变过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它们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其中最常见的当数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发展而来。最常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部分可能与吸烟、酗酒或用药不当有关。幽门螺杆菌是H前人类感染最为普遍的细菌之一,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部分人群长期感染出门螺杆菌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发生癌变的机会也就增多。感染时年龄越小,日后发生胃癌的可能性越人。

警惕胃癌早朝信号80%的早期胃癌患者没有症状,少数患者即使有症状也是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食欲不振、早饱、腹部不适等,极易被当作胃炎、胃溃疡或其他胃肠道疾病而被忽视。但有一些早期信号我们司可以警惕:首先是胃部疼痛,经常感觉上腹不适、饱胀、有沉重感,服用一般胃药有可能缓解;其次是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这常是胃癌的首发症状;第三是经常有恶心和呕吐的现象出现;一旦出现黑便或呕血更应立即引起警惕。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有不少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后,因担心癌变而思想负担沉重,整日忧心忡忡,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毕竟不等同于胃癌,这是两种不同的病理过程。大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经过系统、恰当的治疗,叫‘转化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维持现状,只有很少一部分重度萎缩性胃炎,在经过较长时间后可能发生癌变,这主要见于有中度以上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的病例。

正确对待慢性胃炎

定期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尤其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要定期体检。胃镜检查是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胃病的最好手段。胃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胃内病变,一般需一年1次,重症半年1次。检查时一定要送病理检查,应特别注意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情况。

加强治疗加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也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最近的研究证实,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使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40%,使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好转甚至治愈。抑酸剂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唯一有效措施。治疗幽门螺杆菌不可自己胡乱用药,需到医院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否则杀菌不成还造成细菌耐药,加重再次治疗的困难。

健康饮食平时多进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叶酸的食物,如猕猴桃、柑橘、草莓和动物肝脏、新鲜瓜果蔬菜等,可促使病情好转,降低胃癌的发生。尽量不吃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这些均会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不仅如此,还应戒烟戒酒,烟酒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起黏膜糜烂、充血,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积极心态防止胃炎继续发展还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焦虑不安、紧张等心理因素可导致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对人体胃液的分泌、黏膜血管充盈程度以及胃壁的蠕动均有影响,不利于胃病的治疗与恢复。因而,应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轻松愉快地生活。同时,坚定治疗信心,消除紧张心理,与医生密切合作,才能将胃癌扼杀于萌芽之中。

(编辑/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