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管理从清晨开始

  • 投稿王启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281次
  • 评分4
  • 61
  • 0

宜华

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发起,全国29位高血压领域的专家共同起草制定的《清晨血压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指导建议》正式发表。该建议就清晨血压管理给出了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推荐,对医生与患者都具有指导意义。

《建议》强调,要把清晨血压作为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于提高高血压整体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清晨血压管理首先要从清晨血压的监测评估入手,通过监测清晨血压来了解清晨血压的控制情况,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建议》指出,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常规进行清晨血压监测与评估。对于高血压易患人群,也应进行清晨血压筛查。

l.清晨血压的定义。清晨血压一般是指清晨醒后1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至10点之间的血压。当家庭血压监测或动态血压监测清晨血压≥135/85毫米汞柱和(或)诊室血压≥140/90毫米汞柱即为清晨高血压。

2.清晨高血压危害大。清晨血压长期过高会给患者带来很多严重危害:会造成心脏以及造血系统的血凝状态;损害大脑、血管和肾脏;引起心肌肥厚、心肌氧耗量增加;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诱发无症状的动脉硬化症、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缺血性中风;导致血管结构病变或功能改变;同时会引起蛋白尿的产生等。

研究显示,猝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发病高峰均在觉醒前后4~6小时内。缺血性脑卒中在清晨时段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在早上7~9点间比其他时段增加70%。

3.清晨血压评估。有3个方法:一是患者到医院测量,二是起床后1个小时内用家庭血压表测量,三是佩戴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清晨血压的变化。3个方法都可以使患者了解清晨血压监测的指标,其中家庭自测最方便实现。

为了得到准确结果,测量前需要把握“3个要”:一要在清晨服药前测量。二要在起床后1小时内,排空膀胱、排便后测量。这是因为排便前,由于张力刺激会使血压不稳定。三要在早餐前测量,因为进餐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时的血压不能代表患者实际血压。此外,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除了监测坐位血压外,还要注意测量站立位的血压。

4.清晨血压控制策略。在控制清晨血压增高方面,患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戒烟、戒酒、充足的睡眠可以改善清晨血压。研究发现,重度失眠患者及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患者,清晨血压更容易升高,控制好这些疾病有助于降低清晨血压。

第二,避免剧烈运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清晨是最危险阶段,此时进行晨练特别是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第三,有效的降压治疗。药物治疗是最根本的措施,选用覆盖24小时的长效药物,才能使清晨血压控制效果更佳。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在清晨高血压阶段使用长效制剂,每天1次能保证24小时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药物的选择性、适用性、反应性不一样,而且合并机体状态不一样。比如有些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患者,除了清晨血压高外,夜间血压也会有所增高,单一用药对他们效果不佳,需要选择长效药物和其他药物联合共同维持夜间和清晨血压的下降。

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是血压管理的核心目标。其中清晨血压管理在24小时血压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管理24小时血压的有效杠杆点。通过推动清晨血压管理,将会全面提升我国高血压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特别是24小时血压的长期达标率。充分发挥降压治疗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作用,提高我国居民整体生存质量。管理好清晨血压,要从现在开始,从每位医生、每个患者做起。

(编辑/东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