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血脂的“高高低低”

  • 投稿周楷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551次
  • 评分4
  • 89
  • 0

李慧

最近,张阿姨体检时查出血脂高,低密度脂蛋白3.64毫摩尔/升,甘油三酯2.1毫摩尔/升。她本来就高血压,现在又增加了一个高血脂,怎么越来越烦了!她急忙去找医生,迫切想要了解血脂的那些事。

高高低低的血脂

血脂是血浆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包含磷脂、糖脂、固醇和类固醇等类脂的总称。但是,由于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因此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所以,血脂异常,实际上表现为脂蛋白异常。

脂蛋白按密度分类,依次分为密度最小但富含甘油三酯的乳糜微粒,其次是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因此,临床上依此进行分型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而高胆固醇血症又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总胆固醇升高,如果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升高就是混合型高脂血症。

其实,血脂并非所有的项目越低越好,所以严格地说,不叫高脂血症,而是血脂异常。因为脂蛋白胆固醇里有好也有坏,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主要工作就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外组织,多余的会沉积在血管壁,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当然高了不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相反,它可以将外周组织包括动脉壁在内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也称为“胆固醇的逆转运”。目前认为这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当然低了不好。而甘油三酯与脂蛋白结合形成的是乳糜微粒,颗粒较大,无法进入动脉壁内,一般不致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但是水平过高,却极易引起急性胰腺炎,所以也需重视。

最不能忽视的低密度蛋白胆固醇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然是最主要因素;甘油三酯不是主要危险因素,但如果高到5毫摩尔/升以上,那么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就会剧增,就要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要目标。除此之外,都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首要目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疾病的作用更像“温水煮青蛙”,影响是默默的、长期的,而一旦有了某种条件的影响,它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危害巨大。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长期升高,会钻入动脉壁沉积成斑块,斑块突出血管壁,造成动脉管腔的狭窄。长此以往,由管腔供应的脏器会因为供血不足造成损伤,如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这只是血脂异常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形式,其实,更可怕的后果是不稳定斑块造成的血栓事件。

对医生来讲,不稳定斑块是个谈之色变的词。因为它意味着血栓,意味着脑梗死、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之后,斑块会以两种形式存在,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具体的区别就是斑块成分的异常。稳定性斑块,有厚厚的纤维帽,内部是较小的脂质池,所以比较稳定,不易破裂;而不稳定斑块的纤维帽比较薄,脂质池却很大,一旦遇到一些应激的因素,或是血压升高,血管局部狭窄形成湍流和切应力变化,内膜下的组织暴露在血液中,在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下形成血栓,血栓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造成血管腔急性闭塞。如在脑血管就是脑梗死,如在心脏就是心肌梗死。如果堵塞的是心脏最粗大的左主干,就会造成猝死,这是血栓最大的危害。

不过,这种情况也是可防可控的。首先,发现血脂升高,要根据它有没有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来决定它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目标。此时,需要做一个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这是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如果超声发现血管已经有动脉粥样硬化了,血脂就要严格管理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好能降到1.8毫摩尔/升,这样才能有效减缓甚至遏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排除继发性血脂异常

血脂与血压一样,也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因为有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也会造成脂代谢异常,或者某些药物的影响如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都可能会导致血脂异常。

当前,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长期血脂异常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的增加。血脂异常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以下人群每年都应进行血脂检查: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者;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者;有皮肤黄色瘤者;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

(编辑/王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