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矮小,面对激素不恐惧不滥用

  • 投稿菜花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342次
  • 评分4
  • 28
  • 0

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朱子阳

最近,来自中华医学会的一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矮小症的患病率约为3%,现有矮小人口约3900万人。在所有矮小人口中,4~15岁的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然而,目前我国每年的就诊患者不到30万名,真正接受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矮身材疾病未得到充分诊治。

“闻激素色变”,当心耽误孩子治疗

儿童身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遗传方面的因素,也有营养不良、感染性疾病、先天性骨代谢异常的影响等。但常见的原因还是内分泌功能异常,如生长激素的分泌不足等。人体的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是最重要的促进生长的激素。当儿童患有先天或后天性的疾病,引起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时,可造成身材矮小,甚至侏儒症,全身各种器官组织的生长也较迟滞,医学上称为生长激素缺乏症。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美国等世界很多国家批准的促进儿童身高增长的唯一安全有效的药物,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是其最佳适应证,几十年的治疗已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和经验。随着身材矮小病因研究的不断进展,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应用的范同已扩展至治疗特发性矮小、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小于胎龄儿、软骨发育不良及性早熟等非生长激素缺乏身材矮小症的辅助治疗。这类孩子只要其骨骺尚未闭合,使用较大剂量生长激素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其促进患儿身高增长的效果已被国际公认。

对于确实需要使用生长激素的孩子来说,大多数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而长高的,但前提是只有在骨骺闭合前进行注射治疗才有效。某种程度上说,治疗这类矮小也是跟骨骺的增长速度赛跑。因此,对于矮小儿童越早干预,越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的成年身高。目前,矮小症患儿开始接受治疗的年龄,在国外,6~10岁即青春期前约占60%,11—14岁即青春期约占34%。而在我国则截然相反,5—10岁只占23%,11—14岁却占到了70%,这种现状与中国家长对孩子身高缺乏认识密切相关。如发现孩子身材矮小,只是盲目认为晚长,不予重视。其实,日前这一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和营养状况跟他们的上一代相比已经大不相同,单纯的“晚长”已不多见;还有些家长,不知道矮小是一种病,更不知道这种病可以治疗;尤其可惜的是,即使一些家长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面对规范的治疗方法却心怀恐惧,如害怕使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认为激素会引起发胖、变丑、内分泌失调等不良反应;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反而盲目听信广告宣传,给孩子吃所谓“增高药”、保健品或使用“物理增高仪”。他们不知道,对于疾病性的生长落后,这些方法不会产生根本性的作用,反而会耽误了孩子宝贵的治疗最佳期。

其实,只要带孩子去正规的专业医疗机构治疗,临床医师在使用生长激素过程中都必须遵循国内及国际生长激素应用相关规范和共识,严格掌握适应证,只要严格规范用药,并定期随访监测,使用生长激素就是安全的。家长完全不必“闻激素色变”,耽误了矮小孩子的正常就诊。

生长激素能让哪些孩子长高

现在,正规的儿童医院基本都开设了矮小症专科门诊。医生会通过医学仪器对孩子进行检查,以判定哪些孩子适合生长激素治疗。对于符合生长激素适应证的孩子,只要明确诊断,越早治疗越好,至少要在进入青春期3年前,即男孩10~ 11岁、女孩9~ 10岁前接受治疗。常见的生长激素适应证主要有:

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是由于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而导致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本病一旦确诊,开始治疗年龄愈小,效果愈好。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是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的最佳适应证,也是最早获得批准使用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患儿的促生长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在治疗前两年身高增长为10~ 12厘米/年,随后生长速率减慢,一般保持在7~8厘米/年,

特发性矮小症是指因目前尚无可认知原因引起的身材矮小。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可使成年身高增加0.65个标准差(约4厘米)。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由于自身并不缺乏生长激素,所使用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剂量较生长激素缺乏矮小症患儿大,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有效者继续治疗。青春期可联合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以延缓性激素所致的骨龄成熟加速,延长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使用时间。

小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或低于平均出生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大多数小于胎龄儿在生后出现自发的追赶性生长,多在2岁时赶上正常同龄儿,但约10%的小于胎龄儿在儿童和成年后身高仍低于2标准差,因此若2岁时仍矮小需考虑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与未治疗组相比,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可使小于胎龄儿的成年身高提高0.9个标准差。

目前,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剂量大多是基于体重计算,体重越高剂量越大,每天晚上于睡前1小时皮下注射。生长激素治疗后,身高每3个月统计一次,骨龄可以每半年复查一次。一般还需要检查甲状腺功能和血糖。用药后l~2个月考虑监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l(IGF-1),具体要听取主治医生的建议。

有的家长经常会问:为什么使用生长激素一两个月,孩子怎么没长?需要提示各位家长的是,请不要进入这样一个误区,即“应用生长激素治疗,孩子就会快速长高”,其实这样的想法不现实,也不符合自然科学规律。首先,从儿童生长发育角度讲,身高的增长是相对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用药后就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其次,关于临床生长激素治疗矮身材儿童有效性判定标准是:将患儿一年生长速率较治疗前增加3厘米以上即为有效。一般生长激素治疗3个月为一个观察疗程,3个月可以看到相对明显的治疗效果。

对于生长激素何时停药,也是家长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冈际,一卜,对于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替代治疗已经开始,严格讲生长激素的替代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的个体应该是终生的治疗,只是剂量随着年龄不同会有变化。但因每个家长的期望值不同,以及家庭经济水平不同,是否停药根据情况而定。公认的生长激素缺乏停药的标准是:①骨骺闭合。②对生长激素治疗有明显的副反应(如高血糖、肝功异常)。③患儿自身有肿瘤。④达到家长期待的身高目标。⑤治疗后生长速率因抗体等原因下降,不能达到改善身高的目的。

生长激素不滥用,明确病因再治疗

儿童身材矮小的病因很多,如果是其他疾病导致的矮小,即使注射生长激素也毫无用处。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身材矮小,只需服用甲状腺素片即可长高。因此,对于矮小患儿一定要到专科医院明确病因,确定是否是生长激素适应证,再开始治疗,且一定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局部一过性反应如疼痛、发麻、红肿等,体液潴留症状如外周水肿、关节痛或肌痛,这些不良反应发生较早,但其发生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降低,罕见影响日常活动。较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血糖升高、甲状腺素水平降低、脊柱侧弯、股骨头坏死等。关于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诱发肿瘤的可能性,国际上有关组织曾进行过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无潜在肿瘤危险因素存在的儿童,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不增加白血病发生和肿瘤复发的危险,但对曾有肿瘤、有家族肿瘤发生遗传倾向、畸形综合征者,长期超生理剂量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应用时需谨慎,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清ICF-1水平,超过正常参照值一定数值者应暂停使用。

(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