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拉响埃博拉疫情扩散警报

  • 投稿鱼头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609次
  • 评分4
  • 50
  • 0

苏卫

2000年10月,东非乌干达北部最贫穷最偏僻的古卢区,3名染上一种奇怪疾病的女护士正在病床上做最后的挣扎。随着她们一阵阵痛苦的呻吟,一团团污血顺着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肛门往外涌,任由高明的医生用尽了一切的办法,也没能堵住涌出的污血。在听了当地医生的疫情描述及求助后,经验丰富的疾控专家一路上都在担心这种怪病就是“埃博拉”。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匆忙赶到的疫情专家小组,在亲眼目睹了3名患者最后死亡的恐怖情景时,仍然震惊得连手中的检查器械都掉在地上。

很快,他们的猜测得到了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证实,然而,一切已经太晚了,“埃博拉”实际上已经在古卢地区全面爆发。当地一家医院院长介绍,每收治一位感染“埃博拉”的患者,至少表示该患者有5—6个亲人已经死亡。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扩大,乌干达政府最后动用了军队将古卢地区完全隔离,几个月后,埃博拉才被控制住,没有波及世界其他地区。

恐怖的四级病毒

人类首次认识埃博拉,还是在1976年夏天。在非洲国家扎伊尔埃博拉河边的一个小镇,一位叫尼果·姆硕拉的医生首次记载了一种新型疾病的临床表现:这种疾病传染迅速,致人于死地。它使患者高烧39C左右,许多部位大量出血,严重腹泻、脱水,皮肤干薄如纸,眼眶下陷,一切治疗方法都难以奏效,3天内迅速死去。

后来,科学家们从一位患者体内首次分离出了“元凶”一种新的丝状病毒。由于发现地附近的一条河叫埃博拉河,因此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由它引发的疾病称为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病人临死前的惨状和病人极度痛苦的样子,见过的人都会终身难忘。有国际医疗工作者这样形容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死亡的过程:埃博拉病毒的直径只有80纳米,虽然极小,却能毁灭整个人体,情形就象眼看着一个人在你面前慢慢融化。

感染了埃博拉病毒后,经过4—21天的潜伏期后,病人首先表现高烧、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继而出现呕吐、腹泻、内出血,半数病人在发病后第5天出现皮疹,大多数在第5-7天七窍流血而死亡。有些患者甚至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死率可达50%—90%,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发病期间病人的任何液体,包括血液、唾液,汗液、精液和分泌物等,都含有高滴度的病毒,传染性很强。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病人,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床单、衣服等用品造成感染。因此,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感染率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

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

医源性感染也是埃博拉的一个传播途径。1976埃博拉出血热在扎伊尔的一家教会医院流行。调查发现,当时医院每天早晨发给门诊部5副注射器,针管和针头使用后没有经灭菌而只是在一盆温水中漂洗后又用,一天结束才煮沸消毒。当时接受注射器治疗的病人,全部感染和死亡。1976年扎伊尔埃博拉爆发流行后249例患者中,就有80多人因注射器污染传播,占总发病人数的1/3。

目前,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有存在的可能性。埃博拉只有当感染者出现发热或其他严重症状时才会传染。根据历次的流行病调查,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在有较好的设备及卫生的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

研究人员在进行病原实验的时候,有一项重要的指标叫做生物安全等级,一共4级,数字越大越危险,防护也越严格。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是3级,而“埃博拉”病毒则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几近判了死刑。因此,埃博拉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生物安全第4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如此凶险的疾病,如此猖獗的病毒,那么它的庐山真面目到底是什么?非常遗憾,从1976年发现这种病毒和疾病直到今天,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埃博拉的真相。38年了,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好多细节,迄今一头雾水,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38年了,至今都尚未发明可证实对埃博拉确实有效的药品、疫苗或疗法。虽然此前的多次爆发都被成功控制,但是埃博拉从未被彻底消灭,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地球村,拉响埃博拉疫情扩散的警报

2014年初,埃博拉在人们不经意间开始在西非蠢蠢欲动,短短半年间,到了8月,传播速度几乎失控。这个死亡率相当高的恶性传染病,曾经离我们是这样的遥远,但倏忽间仿佛已逼近我们眼前。

世界卫生组织8月13日发布埃博拉疫情最新通报称,截至8月11日,西非地区累计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975例,死亡1069人。世卫组织表示,西非地区持续蔓延的埃博拉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宣布埃博拉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很多国家会出现埃博拉病例,本意在于警示各国,虽然只有非洲大陆的一小部分受埃博拉影响,但在人员流动“全球化”的时代,传染病有扩散到任何国家的风险,呼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启动应急机制以备万一。

平心而论,埃博拉之所以长期以来未能在非洲以外得到应有重视,很大原因,在于这种瘟疫虽来势凶猛,却始终局限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中部非洲、西南部非洲和西非等地肆虐,对经济更发达、科技更昌明、人口更稠密的欧美亚等地区,则仿佛仍然相距遥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许多人难免的通病,更何况在不少人心目中,“黑非洲”是个蛮荒、落后的“化外之地”,他们所特有的瘟疫,对自己而言,也只能是无关痛痒。

然而,今年这次疫情的发展、传播,似乎正悄悄改变着世人的看法:香港的传闻虽是虚惊,但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尼日利亚商业首都拉各斯已出现疑似感染和疑似死亡病例。而这座城市拥有2100万人口和数十条国际航线,一旦疾病扩散,势必波及更广阔的范围。如今是地球村时代,“天涯若比邻”,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和疫区的人员,货物往来十分频繁,尤其是此次疫情中心区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均和中国有密切的经贸关系。尽管目前,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都还没有出现埃博拉病例,但在中国疾病控制专家看来,不能排除今后中国出现埃博拉个案的可能性。不过,鉴于埃博拉病毒传播的途径及中国较为完善的预防措施,埃博拉不会在中国大规模传播,恐慌也无必要。

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

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当前,在第一时间发现并隔离入境的埃博拉病人,仍是中国防范埃博拉病毒的首要任务。

江苏省埃博拉出血热风险主要在于2014年西非有关国家参加青奥会、赴非劳务返乡、非洲留学生入境等可能输入病例的环节。针对这种情况,江苏省各级疾病控制和医疗部门早已制定出周密的防控措施:如青奥期间,对由南京口岸入境的来自西非埃博拉疫情流行相关国家的人员进行卫生检疫,必要时登机进行卫生检疫;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有发热等相关症状的人员,组织专家组进行排查,对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要将患者转至南京禄口机场急救中心留观室进行留观;对可疑病例用负压救护车由南京口岸转送至南京市第二医院南山分院。

此外,还加强了入住人员健康监测管理。如将入住青奥村的西非四国人员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入住,并在入住当日由驻点医务人员测量一次体温。人住后,加强对西非四国人员的健康监测,安排医务人员设点开展体温监测,每日早、晚各测一次体温,并作好记录;在青奥村住宿区出入口处还设置若干红外体温检测仪,安排医务人员设点开展体温监测,发现发热病人时应进行复检,并引导至青奥村医疗诊所进一步排查;在所有房间还会放置体温计,由参会人员自行测量体温,有发热症状的参会人员需向青奥村医疗诊所报告。

一旦在场馆或指定宾馆医疗点发现可疑病例,需前往医疗点负压救护车开展可疑病例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送江苏省疾控中心检测。对疑似病例执行严格的隔离21天观察治疗。

同时,疾控部门还加强了赴非劳务人员返乡的检疫、健康监测与排查以及高校非洲留学生的健康管理、症状监测工作。并提醒民众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去疫区活动,如果必须前往,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不接触病人,重要的是要减少与高危动物(如果蝠、猴子或猿)的接触,更不能携带动物回国。

(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