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当,小心伤黏膜

  • 投稿波意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270次
  • 评分4
  • 80
  • 0

鼻塞、咽痛、全身酸痛、发热、腹泻……出现这些症状,多数人会自行判断病情买药治疗。但是,如果选择和使用不当,可能伤害黏膜。

一咽痛就含润喉片,易口腔溃疡。秋冬季天气干燥,很多人出现了咽喉肿痛等症状,用银黄含片、华素片等药物缓解。这些药除了能改善口腔环境,一定程度上减轻咽痛症状外,还能杀灭口腔中的细菌。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服用,会破坏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可能引起口腔溃疡和扁桃体炎。建议遵照说明书上建议的用量含服,若连续用5天后症状未见缓解,应及时就诊。

退热药乱加量,刺激胃肠黏膜。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退热药主要有扑热息痛和布洛芬,一般在服用0.5~2小时内见效。它们在降温的同时,还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随意加量或混用可能导致胃出血或穿孔等问题。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一般没必要用退热药。此时可以多喝水、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身体。退热药两次服用间隔时间应在4小时以上,如症状不见缓解,应及时就医。

擅自服抗生素。可能引起口炎。秋冬季腹泻、感冒多由受凉或病毒引起,并不需要用抗生素。如果应用不当,反可能让白色念珠菌等趁机生长,引起“二重感染”,如引发口炎,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及舌背乳头呈团块状萎缩,周围舌苔增厚,可有味觉异常或丧失,并有口腔干燥及黏膜灼痛。

用药期间喝水不够,伤害气道和食管黏膜。很多人吃药期间,不注意多喝水。如使用沐舒坦等祛痰药时,如果喝水不够多,不能让痰液有效变稀,还会黏附在气道上,对黏膜造成影响;吃胶囊或喝冲剂(颗粒)时如果没有喝足够的水,药物容易黏附在食管上,可能刺激黏膜。

(编辑/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