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学生太极拳教学保健康复的效应研究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8-01-31
  • 阅读量481次
  • 评分4
  • 34
  • 0
  摘要: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人进行锻炼,国内外均有众多太极拳爱好者。太极拳对许多慢性疾病有良好预防及康复作用,是医疗康复手段之一,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把太极拳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我校太极拳课程教学,对我校大学生保健康复的效应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促进我校太极拳运动的普及与开展,为营造我校体育生活化,实施我校太极拳全民健身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太极拳医学院校学生保健康复
 
  0引言
 
  太极拳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太极拳集技术性、健身性、趣味性、娱乐性,预防和保健康复作用一体,以“意”、练“技”、练“力”内外兼修相结合,在整个套路中不断、不折、不缺、始终贯彻松、柔、圆、匀的特点,体现松静平和、连惯协调、轻灵沉着等特点,通过不断强化的这种“意念”,可使机体获得充分的“内修”机会。在神经系统的积极参与下,心理活动结合身体动作,对强身健体和防治疾病起到预防的治作用,因而把太极拳把医疗康复手段之一,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将太极拳作为一个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之一。太极拳是大学生将锻炼、娱乐、观赏和竞赛为一体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我校体育教学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引下,长期开设的太极拳课程得到有效的开展,深受我校大学生和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本文旨在对大学生演练太极拳保健康复的效应进行研究,为我校太极拳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广西医科大学2009级上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生共106人,其中男生43人,女生63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106分,回收106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100%。
 
  1.2.2访谈法:了解学生对太极拳课程的认识,获取直接建议性见解。
 
  1.2.3文献资料法:参阅国内高校及全民健身太极拳运动等信息与文献资料。
 
  1.2.4测量法:测量太极拳演练者的脉搏,从正式太极拳练习前4min开始作为安静状态,测试一次脉搏,测试在太极拳练习中至转身十字手测试一次脉搏率,整套太极拳完成后1分钟至1分半钟、2分钟至2分半钟、3分钟至3分半钟的脉搏数,作为恢复期状态。太极拳学习前后的肺活量,坐位体前屈。
 
  1.2.5数理统计法
 
  2结果与分析
 
  太极拳具有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其本身就是融知识技能、能力、道德、意志与情感为一体,太极拳技理很符合全民健身活动爱好者身心需求心理,它体现了集健身、趣味、娱乐为一体的特点,刚柔并济、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姿态优美,每个套路动作浑然一体,一动皆动、圆润柔和、自然流畅。在运动过程中使脑、眼、颈部、肩部、腰部、上肢、下肢、关节、肌肉、韧带、内脏器官等得到全身性的锻炼,练习时,不受天气、场地、环境、性别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健身练习,对从大学生体育健身而言,简单易学,只要学习课堂就可以初步掌握其运动技能技巧,同时,使习练者形成开朗、自信、乐观以及竞争、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创造性的尽其所能。
 
  2.1太极拳运动对肌肉与神经保健康复效应太极拳运动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朵奇葩,它具有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保健康复的功能优点。太极拳套路锻炼时,动作节奏带动转身体运动,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另外,由于每个动作都使人精神集中,不起杂念,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很好的调节医疗作用,有效的活动上下肢及全身肌肉(包括神经纤维的活动在内),以动作节奏来调节心脏的机能活动和血液的流动,促使神经中枢对整个神经中枢发生良好作用,以自己的本能来治疗疾病和增进健康。
 
  2.2太极拳运动对身体机能保健康复效应太极拳运动演练对身体机能保健康复显示其独特的效果,它不受时间、地点、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具有易掌握,易练习、环境方便灵活的特点。不仅对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是一种难得康复的好方法,特别对那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保健手段,极具普及推广的身心健康价值。
 
  2.2.1太极拳练习对心率的影响
 
  通过测量女大学生太极拳106人的太极拳练习过程中的心率变化,从表一中可以看出,太极拳运动是一项中小强度的运动项目,平均心率在80—120次/min之间,太极拳是一项安全可靠、平缓柔和的运动项目。此外,太极拳练习者在身体能量消耗的过程中是较缓慢的,如果不坚持长期运动是起不到减脂目的。
 
  2.2.2太极拳练习对肺活量的影响
 
  表二显示,太极拳练习者运动前后的肺活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提示太极拳锻炼对于提高肺活量具有积极意义。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柔和运动量项目,在练习和过程中节节贯穿,绵绵不断,太极拳景象论而言中的“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说法,体现“以节奏运身”,通过动作节奏的运行促进肌肉毛细血管打开使用,促进心脏血流的大量开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不仅是对对中老年人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对大学生促进心脏功能及智力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2.3太极拳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太极拳运动是一种缓慢、柔和、轻灵套路,练习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眼随手动,手指与足,节奏体现肘、肩、膝,胯连绵不断,一气呵成。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同时太极拳不同套路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太极拳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求躯体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在大脑支配下,神经、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人的血压如,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小动脉收缩)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
 
  2.4太极拳有助于运动系统的提高
 
  表三坐位体前屈(CM)
 
  由表三可知,通过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锻炼,能使人体下肢主要关节和脊柱得到充分的活动,对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以及增大关节运动幅度具有积极和明显的作用。
 
  经常进行太极拳健身锻炼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协调性,使肌肉的力量增强、体积增大、弹性提高,使韧带、肌腱等结缔组织富有弹性。经常参加太极拳健身锻炼对肌肉、骨骼、关节、韧带均有良好的刺激,持之以恒可促进骨骼的生长,有助于身体增高,使其骨质更为致密、结实。太极拳能增强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长期参加太极拳健身锻炼,可以使心肌纤维增粗、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血输出量增加,提高供血能力。同时,通过循环系统向全身细胞提供更多的氧和养料,可以改善新陈代谢,减少脂肪沉积,延缓血管硬化,有益于健康。太极拳健身能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经常参加太极拳健身锻炼会使呼吸肌变得有力。太极拳健身能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的机能能力,增强了消化机能,有助于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2.5太极拳消除综合疲劳症状疲劳是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情绪消极时,或当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特别是医大的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大多数有研究认为,适中的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学生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等。相反,大强度的锻炼可能会增强紧张、焦虑、疲劳。太极拳健身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一种高质量、中等强度身体练习。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锻炼,心情愉快,排除精神紧张,改善情绪状态,使人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从而使身心得到放松。
 
  2.6增进学生的交往能力太极拳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感情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人们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一种积极有效的活动方式。美妙动人音乐伴奏下,会以十分微妙的信息传递与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使参加者相互受到感染,产生良好的感情交流,使人相互依恋产生友谊。在练习和比赛中有助于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增进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有利于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对提倡精神文明增进了人际交往有良好的作用。
 
  2.7太极拳健身是人体和心灵、健与美的完美结合,在这一锻炼形式中体现出多种多样体育美的形式,主要包括身体美、运动美、行为美和心灵美,通过其自身行为特征表现出其感受美的情感,欣赏者同样以其特有的行为特征,共同构造体育运动美的世界。尤其身着太极服装进行太极拳练习或表演时,均产生心旷神怡的感受,使人深深的陶醉其中。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气质,同时也激学生发内在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练习的积极性。给人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感觉,增强了自信心。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融知识技能、能力、道德、意志与情感为一体,我国医学院校体育教育通过太极拳教学,使其发扬光大,是有效促进医学院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3.1.2在大学生中普及和开展太极拳活动,能提高大学生生理功能,改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可以缓解学生精神压力,娱乐身心,改善情绪状态,使人性格开朗,可以培养良好的气质,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产生亲近、信赖、了解团结友好相处,增进友谊,形成较强的团队精神。
 
  3.2建议
 
  3.2.1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生是国家的希望,身体健康将使学生们能更好地学习,也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太极拳作为我国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健身性、观赏性、娱乐性、民族性、群众性、安全性及娱乐、表演等功能特点,很符合大学生运动生理和生活规律及身体承受能力,应更多更好地组织全民参与。
 
  3.2.2在更新传统的健康观过程中,积极参与健身、健心的太极拳健身活动中,让大学生跟随音乐集中注意力练习。不仅使身体处于适宜的放松状态,而且对演练水平也会随之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为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让民族传统体育太极拳之花在医学院校体育领域中开放更加异彩。
 
  3.2.3加大医学院校学生与医院保健康复科的合作与交流,使太极拳的保健康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琼主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2004.(10)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臧育扬等.《体育理论知识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张宏成.《大学体育新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4]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3. 
  [5]张金普.《健身太极拳》.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莫连芳,(1972-),女,广西平南人,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与民族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