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探讨

  • 投稿霸霸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86次
  • 评分4
  • 91
  • 0

于英杰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内科二疗区,吉林九台 130500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耐多药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护理干预。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睡眠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入、出院时的不良情绪及睡眠情况。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SCL-90总得分为(3.76±0.44)分,对照组为(3.75±0.32)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出院时SCL-90总得分为(2.45±0.23)分,对照组为(2.59±0.22)分,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入院时PSQI总得分为(3.72±0.87)分,对照组总得分为(4.53±0.92)分,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研究组出院时PSQI总得分为(1.76±0.55)分,对照组为(2.17±0.67)分,两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耐多药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护理干预;耐多药结核;不良情绪;睡眠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093-03

耐多药结核患者是指结核病菌阳性且对异烟肼、利福平及其他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是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三大难点问题之一[1-2]。该病病程长、治疗难度大,治疗费用较高、死亡率高[3],患者发生不良情绪的可能性较高。而不良情绪加上临床症状、药物副反应等原因给患者的睡眠也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对此,我们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并与仅实行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进行比较,旨在为该类患者寻求有效的缓解不良情绪、促进睡眠的护理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的50例耐多药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3~69岁,平均(46.48±9.65)岁;病程2~25年,平均(8.26±1.08)年;文化程度:小学5例,中专及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14例;已婚13例,未婚8例,离异4例;月收入850~4500元,平均(1653±326)元。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46.31±8.85)岁;病程2~23年,平均(8.12±1.02)年;文化程度:小学6例,中专及高中7例,大专及以上12例;已婚14例,未婚6例,离异5例;月收入800~4200元,平均(1609±331)元。所有患者均以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制定的耐多药结核诊断标准[4]为依据而纳入本次分析,且对本次分析知晓同意,排除智力障碍、精神病史、意识障碍、严重脏器合并症、预计住院时间<7 d病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消毒隔离、指导饮食及作息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措施:①认知干预 患者入院时与其积极进行交谈,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往治疗情况等,以全面的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耐多药结核的有关知识形成正确的认知,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耐多药结核的发展、治疗、各种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消毒隔离的必要性以及正确操作方式、预防控制疾病的方法等,同时对患者的错误观念和习惯进行纠正,但应注意保持和蔼的态度和使用患者能接受的语言;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疑惑问题,并耐心、仔细的进行解答。②生活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拥有充足的睡眠;嘱患者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减少白天卧床休息的时间,切忌躺床上看书;若患者夜间咳嗽频繁,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一定的止咳药物;对呼吸急促的患者予以氧气吸入,以帮助患者睡眠;指导患者合理、正确、规律的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助于睡眠的食物,包括奶制品、黄瓜、西红柿、胡萝卜、香蕉等,可根据自身口味选择性的摄入;嘱患者睡前勿摄入咖啡、浓茶等影响睡眠的食物。③心理 平素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状态,交谈过程中应用倾听、换位思考等方式,使患者明白护理人员是能理解其的想法和痛苦的,但也需使患者明白部分错误的想法对疾病治疗的影响,而对于患者正确的观点和想法应及时给出鼓励,同时还需注意把握其情感的变化,找出其内心纠结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针对性的进行干预;多给患者讲解治疗成功、恢复好的病例,促进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鼓励患者适当的保持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并适当参加娱乐活动,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了解亲情支持对患者的重要性,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促进其对治疗的配合;教会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听音乐、放松训练、内心意念引导等,以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为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睡眠情况。不良情绪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5]于患者入、出院时各进行一次调查,本研究中以焦虑、抑郁、恐惧和人际关系敏感四项作为观察标准,得分越低提示不良情绪程度越轻。睡眠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6]于患者入、出院时各进行一次调查,该调查表共有19个自评和5个他评项目,共7项内容,每单项评分范围为0~3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低提示睡眠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 spss 13.0 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情绪

两组入院时SCL-90各单项及总分差别不明显,而出院时则存在明显差异,见表1。

表1两组入、出院时不良情绪得分比较[(x±s),分]

2.2睡眠情况

两组入院时PSQI各单项及总分差别不明显,而出院时则存在明显差异,见表2。

3 讨论

耐多药结核患者病情难以控制,不但治愈率低[7],而且治疗时间也相对较长,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严重的负担。同时耐多药患者多数社会的弱势群体,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加上隔离治疗,患者逐渐远离社会,更容易感到孤独、落寞,长期以往,患者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的发生给结核病的控制效果也形成严重影响,一定程度加重患者的思想负担,致使其不良情绪更甚,使其睡眠质量也大幅下降。而睡眠质量的降低使机体免疫力也出现下降[8],患者自觉症状更为明显,不良情绪更甚,几种因素间相互影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朱文莉[9]对68例耐多药结核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分析发现,耐多药结核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与焦虑情绪;申宝红[10]等对200例结核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约有64%的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耐多药结核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其生活质量。

本次我们将实行护理干预与实行常规护理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入院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各指标得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经治疗和护理后都有一定的改善,但实行护理干预的一组不良情绪各指标及睡眠质量各指标得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的一组(P<0.05)。护理干预的实施使护理人员针对耐多药结核患者的病情及自身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自我心理调整、指导良好生活习惯的建立、对疾病及治疗知识的健康宣教、建立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同时积极解答患者的疑惑问题,并介绍恢复较好的病例,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且内心保持高度的愉悦感,有效的降低了不良情绪,促进了睡眠质量的改善,获得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本研究虽对护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患者不良情绪及睡眠的改善效果进行了较好的评价,但由于病例收集时间及纳入观察对象的限制,未能对该类患者不良情绪与睡眠的相关性作出评价,后期将进一步扩大病例样本进行分析,以提出更为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俊.心理护理干预在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90-91.

[2]宋雪娴,沈晓兰.心理支持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注射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20(9):1198-1201.

[3]朱文莉,李晓华.护理干预对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933-2934.

[4]吴江贵,周桂芝,徐进红,等.电话回访对耐多药结核患者负性情绪和遵医行为的影响[J].大家健康,2014,8(2):19-21.

[5]王静.强化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研究[J].西部医学,2010,22(10):1949-1950.

[6]王金环,郭继芳,葛晓励.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2):217-2171.

[7]王俊霞,田彦茹,李淑媛,等.心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情绪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9,31(4):494-495.

[8]李桂梅.老年肺结核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的护理干预效果[J].河北医药,2013,35(22):3514-3515.

[9]朱文莉,李晓华.护理干预对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933-2934.

[10]申宝红,王建玲.结核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493.

(收稿日期:201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