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及护理

  • 投稿马遥
  • 更新时间2015-10-29
  • 阅读量607次
  • 评分4
  • 90
  • 0

孙 博

吉林省脑科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6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2 月-2013年5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其中的80 例独生子女患者,按照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病期的康复疗效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后,在治疗后第6 周为患者进行PANSS 评分以及SDSS 评分,两组评分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可比性。结论: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存在较大差异,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期阶段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利于患者的恢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

从我国实行“优生、少生”政策开始,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独生子女倾注了过多的关爱,甚至是溺爱,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独生子女任性、自私、脆弱、独立性差、固执等不好的性格。有关调查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性格与非独生子女的性格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因此,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病期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且其不同病期的康复疗效也存在较大差异。为分析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本文回顾了2012 年2 月~2013 年5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其中的80 例独生子女患者,按照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 例,对照组40 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病期的康复疗效以及护理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 年2 月~2013 年5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其中的80 例独生子女患者,其病症诊断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没有脑器官类精神疾病、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按照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两组,患者病程<2 年的为观察组,患者有40 例,男25 例,女15 例,年龄最大为36 岁,最小为15 岁,平均年龄为(29.36±2.31)岁;患者病程≥ 2 年为对照组,患者有40 例,男19 例,女21 例,年龄最大为38 岁,最小为16 岁,平均年龄为(27.69±1.5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症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患者的精神状况评定法

对所有患者在分组之前和分组治疗6

周后,进行精神症状评分,可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

1.2.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对病程较短的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由于患者发病时间较短,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医护人员和相关治疗方法产生排斥感,甚至会出现暴力行为,从而使顺利治疗得不到有效开展;针对此类情况,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及时选择主动介入治疗。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要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根据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特征和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患者的年龄、所表现的临床症状等。制定科学、有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多和患者接触,关心患者,逐渐消除患者的抵触、抗拒心理,避免其对治疗产生过激的行为;对于某些可能发生不良后果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及时和患者家属联系、沟通,努力获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采取保护措施的基础上,让患者家属协助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有效监护,避免其发生意外。

对病程较长的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抗拒、抵触的心理,由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治疗情况也有所了解,因此医护人员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治疗时,患者家属不会过多干预,也不会产生较多的担忧心理。对于治疗时间长的患者,护理人员开始实施护理时,只需要按照规定通知患者家属,然后安装在相关治疗程序以及护理方法进行操作即可。

因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家属一般都会特别宠爱孩子,溺爱现象也比较多,因此使独生子女独立性很差,离开家属很难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同时,由于独生子女获得的情感比较多,在情感方面受到挫折时难以承受,即情感比较脆弱,且依赖心十分强烈。对于此情况,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如果比较短,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支持性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尤其是在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初级阶段,护理人员可和患者多接触,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让患者对其产生充分的信任感,从而为后面的护理操作顺利完成奠定基础;患者的病程如果比较长,护理人员要将心理辅导作为辅助治疗,主要为患者讲解配合治疗,对于自身康复的重要意义,从而让患者坚持治疗,积极接受治疗。

对病程较短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性格特征,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述精神障碍类疾病的基础性知识,使其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对病程较长的患者而言,基本的精神障碍类知识都已经掌握了,再进行健康教育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可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探讨和患者有关的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等相关问题,让患者知道自身疾病对自己带来的影响,提高其接受治疗的积极性,缓解其消极情绪。

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病程短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告知其和家属药物治疗的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告知其药物保管方法和用药的重要性;对病程长的患者而言,要告知其药物依从性的重要性,使其坚持用药。

由于不同病期的患者,识别症状的能力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当精神症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时,不要强加给患者;当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时,可在合适的机会下提高其非精神症状的认知能力。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用标准差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若P<0.05. 则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分组前,PANSS 评分以及SDSS 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6 周为患者进行PANSS 评分以及SDSS 评分,两组评分结果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可比性。如表1 所示。

3 讨论

本文研究证明,对病程不等的两组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护理,在治疗6 周后,可以获得比较显著的康复效果,PANSS 评分以及SDSS 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护理过程中,对不同病期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康复效果却不同,本文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说明病程越短,护理效果越明显,康复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不同病期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存在较大差异,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期阶段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利于患者的恢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惜珍, 陈春红, 吴树跃, 高镇松. 个性化护理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应[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2(25):806-807.

[2] 陈春红, 吴树跃, 汤妙瑜, 刘晓梅. 护理干预对独生子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自知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7(21):4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