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 投稿Boye
  • 更新时间2016-06-17
  • 阅读量169次
  • 评分4
  • 14
  • 0
摘要:目的 讨论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96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形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待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93.75%)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25%),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不同的护理后,研究组共计发生2例低血压,2例局部出血,总发生率为8.33%(4例);对照组患者共计发生5例低血压,3例局部出血,3例血肿,总发生率22.92%(11例);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文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安全管理;心脏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应用价值 
  本文对我院96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中48例患者使用了新型的护理模式,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在围手术期中,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加本次实验的96例群众均为2013年3月~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患者在入院后经全面的临床诊断,病情均得到了确诊,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符合标准的96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n=48)以及对照组(n=48)两个小组,研究组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为33~70岁,平均年龄为(56.46±3.39)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为34~70岁,平均年龄为(56.68±4.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形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安全管理,具体管理内容主要分为到导室管理、人员管理、患者护理、饮食护理4大方面。①导室管理:心导室是心脏检查以及治疗的重要场所,不仅仅具备普通手术手术室的平常性,还具备(介入)治疗室的特殊性,因此心导室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比如说管理的方式,日常运作的流程,相关维护的工作,医护人员的职责,操作的相关规定以及法律法规等[1]。护理人员的工作需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②人员管理:使各项事故以及差错报告制度得到完善,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完善各项考核制度,主要包括护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护理质量、工作责任心以及工作量等几方面的考核[2]。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服务态度,以便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服务。③患者护理:在患者入院后主动积极的与其进行交流,帮助其熟悉院内的治疗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及陌生感,做好宣导工作,为患者详细的介绍手术的原理、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知情度以及治疗积积极性[3]。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心的治疗环境,保证其病房的安静、整洁以及干净。④饮食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一般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下降等肠胃反应,因此护理人员不仅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还需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呕吐,避免误吸等现象发生[5]。对于呕吐比较严重的患者,需采取进食管理以经营养支持;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并食用半流质食材,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3观察项目 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字2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程度 经过不同的护理管理后,研究组患者满意为34例(70.83%),一般满意为11例(22.92),不满意为3例(6.25),总体满意程度为93.75%(45例);对照组患者满意为26例(54.17%),一般,满意为13例(27.08%),不满意为9例(18.75%),总体满意程度为81.25%(39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通过不同的护理后,研究组共计发生2例低血压,2例局部出血,总发生率为8.33%(4例);对照组患者共计发生5例低血压,3例局部出血,3例血肿,总发生率22.92%(11例);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次实验对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了护理安全管理的干预模式,导室的管理、人员管理以及监督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使其工作行为以及服务态度得到了规范,从整体上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以及安全性[6]。病患服务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的情况为其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护理服务,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都为患者的护理安全提供相应的保障,对患者护理质量的提高、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满意程度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意义[7]。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各种并发症出现。 
  参考文献: 
  [1]蔡伟萍,支晨,黄叶莉,等.医院船执行海外人道主义医疗救助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5,10(1):65-66,74. 
  [2]潘晓兰,王海霞,张静,等.护理安全管理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5):73-74. 
  [3]孙红娇,龚积艳,张仙春,等.多民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批量行介入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3):1580-1582. 
  [4]毕丽,张丽萍,林丹,等.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多管道安全管理的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5):363-365. 
  [5]李宁,李艳鑫,杨柳,等.心脏外科患者对参与患者安全管理认知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2):87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