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型乙肝治疗中血浆置换应用的效果评价

  • 投稿糖琴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576次
  • 评分4
  • 16
  • 0

韩 鹏 宋 薇 邵春芝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感染科,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乙肝治疗中血浆置换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内科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肝肾功能和凝血机制较之治疗前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较之对照组,除Alb外,比较其他各项指标可得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80.0%,经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0例患者共接受78次血浆置换治疗,出现不良反应共13次(16.7%),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明显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用血浆置换俩治疗慢性重型乙肝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慢性重型乙肝;血浆置换;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164-02

[作者简介] 韩鹏(1986-),女,汉族,山东滕州,研究生,初级,研究方向传染病。

慢性重型乙肝会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现象,以及大量细胞因子和内毒素的积累,会损害到人体多个脏器,极易导致死亡[1]。因此,临床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研究中,笔者从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探讨慢性重型乙肝治疗中血浆置换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的100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1.1±2.3 )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重型乙肝.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学相关部门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患者常规内科治疗,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398)、甘草酸二铵(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741)、免疫调节剂、白蛋白和新鲜血浆等保肝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积极防治并发症。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给予患者地塞米松(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469)以防过敏,并按照患者的凝血功能酌情使用肝素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2020505)予以抗凝处理。利用KM-8900血浆交换装置及配套的耗材进行治疗,对患者予以常规穿刺周围血管,并置入双腔透析导管,建立体外循环回路,血浆2000~3000 mL/次。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对患者予以持续心电及血压监测。

1.3 观察指标

①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肝肾功能。抽取所有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普朗医疗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产厂家:江西南昌普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检测,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肌酐(Creatinine,Cr)浓度。③凝血功能。利用血凝仪(PUN-2048A型血凝仪,生产厂家: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对所有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进行检测。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经检查肝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显著改善,经检查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稳定2周以上;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较之治疗前均为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者出现加重现象[2]。其中,痊愈和有效均计为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中得到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 16.0软件予以处理,其中的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并检测P值,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生化指标分析

在各项实验室指标方面,治疗前进行比较,可得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肝肾功能和凝血机制较之治疗前均得到显著的改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较之对照组,除Alb外,比较其他各项指标可得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经统计和比较,经不同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2.3 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50例患者共接受78次血浆置换治疗,其中,出现不良反应共13次(16.7%)。其中,恶心呕吐2次,皮肤瘙痒、皮疹5次,躁动2 次,畏寒 1次,手足、头面部麻木3次。所有患者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明显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感染乙肝病毒之后可发展为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肝功能衰竭[3]。一旦出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会对机体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肝功能衰竭和代谢紊乱等,极易导致多脏器损害,死亡率较高,临床治疗中,大多采用常规对症处理和内科药物综合治疗等方式[4]。但因为缺乏特异性,因此治疗效果不佳。

近年来,血浆置换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之中,并获得良好的效果[5]。血浆置换技术是一种人工肝治疗模式,可以清除毒素,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6]。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7],对急危重疾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病情恶化,达到缓解病情的效果,提高预后。利用血浆置换技术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以对患者体内的胆红素等予以清除,并补充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来替代肝脏的一些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血浆置换治疗之后,观察组的肝肾功能和凝血机制较之治疗前均得到显著的改善,转氨酶水平显著下降,胆碱酯酶水平显著上升,血浆白蛋白水平也得到提升。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即提示,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血浆置换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与国内其他学者的报道基本的一致的[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50例患者一共接受78次血浆置换治疗,其中,一共出现不良反应共13次(16.7%),且所有患者均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明显好转,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我们认为,血浆置换对于重型肝炎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受到研究时间的限制,本研究中,并没有对不同患者血浆置换的最佳次数和频率等进行分析研究,对于病情不同的的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血浆置换治疗次数和频率等还不是很确定。还有血浆置换与其他一些治疗方式,例如持续性血液滤过、肝移植以及生物人工肝等是否可以进行联合使用等问题,也没有进行探讨。因此,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相关细节,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进一步分析探讨。

综上所述,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肝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宗小玲.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27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124.

[2]张会爱,朱新功,河小峰,等.血浆置换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3):34-36.

[3]陈丽,罗二平,黄小平,等.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7):2800-2802.

[4]谭林,李莎莎,高学武,等.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和血浆置换早期干预肝衰竭倾向乙肝患者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0(3):90-92.

[5]魏屏,李红,李慧,等.胱抑素C在肝衰竭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血浆置换治疗前后的变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4):473-475.

[6]聂鑫,许玲,贺勇,等.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2):2219-2222.

[7]张占胜.血浆置换治疗急性危重患者38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34,136.

[8]周燕群.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67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195-197.

(收稿日期:201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