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下的文言文教学实践探索

  • 投稿Adam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015次
  • 评分4
  • 92
  • 0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张振武小学 汪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97-02

先学后教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学习方式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如何实施先学后教?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马说》为例,具体阐释一下“先学后教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流程。

一、完成预习学案: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自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情感和时代意义。

【自学流程】

1.整体感知。介绍作者以及背景;读课文,并列出你认为需要强调的、容易读错的读音。

2.梳理文言知识。梳理文中的通假字、梳理文中的古今异义的词、梳理文中词的活用、梳理文中一词多义、梳理本文中出现的典型文言句式;朗读并翻译。

3.重点探究。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文章塑造了“伯乐”、“千里马”、“食马者”三个形象,其中核心形象是谁?作者谈“马”有何意图?

4.拓展延伸。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你的理解,任意选取其中一个问题作答,答案请写在下方。

材料一:

北大卖猪肉毕业生半年开店31家,今年4月,深圳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北大才子陈生卖猪肉抢滩深圳市场一事,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半年过去了,北大才子在深圳卖猪肉卖得怎么样了?记者趁黄金周前往市场调查发现,“一号土猪”已从当初抢滩时的5家店迅速扩张到31家店,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欢迎。

材料二:

据《重庆晨报》报道,西南政法大学的一名法学专业毕业生周龙,至今已在超市卖了整整一年的猪肉,而他很满意现状,并未因此有任何压抑的情绪,此举还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湖南女子大学学艺术设计毕业的陈娟,在网上招聘中,她选择了望城县乌山镇八曲河生态养猪基地,成了“养猪公主”。还有大学生当保姆、火化工、搓澡工等新闻事件出现。最近的新闻就是今年12月13日上午9点,西南大学2009届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上,来自广东东莞的一家环保服务公司开出了年薪10万的诱人条件,而招聘的大学生将从事的工作竟是清淘化粪池业务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淘粪工”。

(1)假如你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么发现“千里马”?

(3)“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你认为“千里马”该怎么做?

二、小组合作课堂展示:课堂展示、质疑生成

展示课的第一步是写出学习成果。首先,语文课代表把学案内容分到各小组,每个小组明确本组展示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再次对展示内容进行讨论,要求小组中人人都能讲明白,然后把答案写在相应的白板上。有些内容是一个小组展示一个内容即可,比如:梳理文中的通假字、梳理文中词的活用等;有的内容需要小组4个成员人人展示学习成果,比如:拓展延伸,就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答案。

展示课的第二步是讲解学习成果。要求承担展示任务的小组派代表讲解展示内容,或者是人人讲解自己的展示内容。在讲解展示内容的过程中,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讲解者会提醒听讲的同学做好笔记或订正学案。听讲的同学和老师可以在此过程中随时质疑,主要由展示小组答疑,对于展示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答疑。如果所有学生都无法答疑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和点拨。

在《马说》的展示课上,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场面,这里截取几个精彩瞬间回放一下:

镜头一:展示字音的小组长领着全班同学读容易读错的字音,还特别强调了“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两个“食”,讲解的小先生头头是道,全班同学跟读字正腔圆。这些不正是笔者想强调的吗?既然他们讲得这么好,教师就应该把舞台让给学生。

镜头二:有个小组讲解到句子的停顿和节奏时,组长突然点名要求张同学按照停顿的节奏朗读句子“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因为A层班级里能说会道的同学实在太多,性格内敛的张同学平时上台展示的机会自然不多,面对突如其来的点名,他只好红着脸走上台前来朗读,他的朗读甚为羞涩,声音也有些抖,结束时,他仍然赢得了全体同学的掌声。讲解的小先生显然不满意,他提示说:“这个句子是表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的,我们应该读出惋惜,读出同情来。”“还要带一点点愤怒!”突然徐同学边插话边走上台去朗读,她抑扬顿挫、饱含激情的朗诵让在场的每一个同学都自发地鼓起掌来。这时,笔者在旁边提示“如果加上表情和手势就更好了,大家看老师示范一下。”我摊开两手,朗诵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一句,我刚读罢,全班同学也摇头晃脑、声情并茂地地吟诵起来,他们的样子煞是可爱。这样的课堂给了每个学生锻炼能力的机会,为他们的自由翱翔创设了无限的空间。

镜头三:一个小组在讲解作者紧紧围绕哪句展开议论的时候,班级出现了两大派别,“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同学说:“我方认为,作者在文章中强调的是千里马的遭遇和悲惨的生活,表达了对千里马埋没的同情和对没有得到伯乐赏识的无奈,所以文章围绕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展开议论的”。这时另一个同学走上前来说:“我方认为,伯乐决定千里马的命运,所以作者在本文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也意在强调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要爱才,惜才,用才。所以我认为文章围绕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展开议论的,大家倾向于哪种理解?”在他们激情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是多么充分,这样的局面是以教师为主讲的课堂望尘莫及的。

镜头四:拓展延伸部分笔者设置了三个题目:

1.假如你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么发现“千里马”?

3.“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你认为“千里马”该怎么做?

有一个个子很小的女生蒋同学就第一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假如我是千里马,没有伯乐赏识我,我会和往常一样尽可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我会继续积累工作经验;我会默默为社会奉献着;我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让别人发现我的能力;我会从最小的事情做起,不放弃,不抱怨;我会安慰自己,继续朝目标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会先做好一只普通的马,并逐渐优秀起来;我会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更多的本领,让自己强大起来;我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机会,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毛遂自荐啊……”讲着讲着双手就在空中挥舞起来,她自信的神情和激扬的语调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此,《马说》的教学目的完全达到,而且远远超过了笔者的预期目标。这节课结束的时候,笔者突然发问:“雷锋是千里马吗?”很多学生在点头,笔者顺势总结道:“一节文言文语文课结束了,但《马说》带给我们的思考并没结束,我们这个时代的确需要大量的人才,同时我们更需要大量有才而默默奉献的人啊!”

学生全员参入,自信展示,质疑问难,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一步一步揭开了文言文的神秘面纱,一步一步把他们带入精神的殿堂。

三、知识梳理巩固小结:达标检测、拓展提升

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背诵比赛、完善学案、整理笔记、达标检测、出一张《马说》的手抄报、写一篇读后感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先学后教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和钻研,如何团队合作。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探究疑难,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