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途径浅谈

  • 投稿Kenn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83次
  • 评分4
  • 60
  • 0

◇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白羊嘴小学 牟来林

摘要:朗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这种情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被视为读书的一剂良方。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际,论述了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60-02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随着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特别强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然而,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对于朗读的指导往往流于形式,常常是教师先问学生,该用什么语气朗读,待统一答案后,就让学生带着这种语气朗读。这样把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感受、领悟都统一在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如何谈得上真正的有感情朗读?

那么,要怎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笔者认为,“情景再现”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情景再现”是指学生朗读课文时,课文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等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画面;同时,这画面应该带有学生的感受、态度、情绪、感情色彩。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朗读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情景的感受力,掌握在朗读中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具体做法。

一、范读引路,创设情境,促进联想

成功的范读是诱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研究表明,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范读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实际教学的范读中,笔者总是努力创设一种情境,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集中到这个情境之中去,声情并茂地范读,能更快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当中,这是进行情景再现的基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范读课文时,应注意把握住总的基调,掌握好基本感情色彩,用同情、哀怨的语气表现小女孩除夕之夜饥寒交迫、孤苦伶仃、有家不能归的情景;用充满无限希望的语气来表现小女孩擦着火柴见到的美丽图景,表达了小女孩内心美好的愿望;用凄婉、悲愤之情表现小女孩希望的破灭和最终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而走向死亡的悲惨命运。语气的变化,气氛的渲染,处境和愿望的强烈对比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悲凉、凄惨的画面,在学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就能把课文的意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出来。

二、启发联想,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学生涉世未深,与课文相似的亲身经历是非常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朗读前,启发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将课文内容转变成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读出真情实感。

1.描述萌生联想。教师对于课文中较为精炼、具有概括性的语言和相对复杂的事件、事物、感情、心理活动,可以通过比较详细的语言描述来启发学生联想。如指导朗读《用冰取火》第2~4自然段(探险队来到南极一个孤岛上时找不到打火器了,大家一筹莫展,限入绝望)时,教师可利用课件,播放一段忧伤、低调的音乐,并进行适当的语言描述:现在我们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队员,踏上了这座冰雪覆盖的孤岛。“怎么办,打火器找不到了。”我们无助,我们不知所措。一分钟,两分钟,似乎时间也为我们放慢了脚步,恐惧的你站在雪地里一动不动,任凭寒风呼啸,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绝望的你在心里无数遍地呐喊:“爸爸,妈妈,女儿对不起你们,不能好好孝顺你们了。”我们陷入了死的困境,流下了绝望的泪水。通过声情并茂的描述,使学生产生如历其境的感觉,激起共鸣,在此甚础上,教师再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时自然就能把探险队员们当时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比较促进联想。启发学生用比较的办法进行相似联想,如《七子之歌》中描写“澳门”的一小节诗中:“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指导学生朗读前,可先让学生谈谈:“你离开过母亲吗?离开多久?说说离开母亲后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三百年”这个词深入体会,启发学生联想,设身处地地与澳门这个久别祖国母亲的“游子”进行比较,真切地感受到澳门迫不及待希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愿望。通过比较联想,学生感同身受,朗读时入情入境,声音中饱含强烈的思念之情。

3.模仿诱发联想。启发学生通过模仿,借助生活经验加以联想。如《小马过河》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教师在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指导朗读,可请4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马、老马、老牛和小松鼠。朗读前让学生明白:“我就是小马、老马┅┅一定要表现出不同的人物思想、性格。”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对小马、老马、老牛、小松鼠的语言、声音、动作引起联想,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通过角色朗读,学生在无意中就进入了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中。

三、触景生情,以情带读,激发情感

情景再现,以情为主,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情景再现,促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进入运动的状态,触景生情,以情带读,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放五官。教学中可适时地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映象,如运用多媒体手段,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反应”。一个具体的“景”的刺激,马上会引起学生具体的“情”,从而达到了朗读的要求。课文《瀑布》中:“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教师事先用课件在学生面前出示一张白纸,然后一边读着:“山路忽然一转——一边迅速地点击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在那崇山峻岭之间,一道白色的像银子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瀑布从山上飞泻而下,好美、好壮观的一幅图象。学生呆了一下,但眼里立即闪现出惊喜、激动的神采。这一诗节,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脱口而出,读时感情自然迸发,产生了教师讲解无法替代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2.边演边读。如教《小小的船》,教师让学生一边摹仿教师的动作,一边朗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用手势比划出“月儿”、“小船”,并轻轻摇晃着身子做摇船状,似乎自己已经来到月儿上遨游)此时,爱幻想的一年级小学生,渐渐地忘记了自己坐在教室里,而是飞呀飞,飞到了弯弯的月亮船上,和蓝天交朋友,跟星星说悄悄话……不知不觉的,在表演中,学生把儿歌读得有声有色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要“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我们只有重视朗读,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因文而异,精心择法,培养学生对情景的感受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让学生在情景再现的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使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得到积淀与升华,从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富有生气。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婷.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J].读与写,2008,(1).

[2]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4]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