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课堂对话的意识、评价及其策略

  • 投稿古井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68次
  • 评分4
  • 95
  • 0

江苏太仓市新区第四小学(215400) 高枫

[摘 要]目前,语文课堂的对话存在对话意识淡薄,形式单一等亟待改进与完善的地方。精致语文课堂教学强调要形成对话意识,用评价要素引领课堂对话,通过评价促进对话精彩生成。这样,使得师生双方都能获得知识、方法、技能的习得与提升,获得情感、思想的升华。

[关键词]精致语文 评价策略 对话 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05

语文课堂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构成一个生本、生生、师生的对话场。在这个对话场中,师生智慧相互碰撞,相互启发,最终使教学内容的内在品质得以阐发,使教师和学生获得知识、方法与技能的习得与提升,获得情感、思想的升华。本文立足新课标理念,从课堂对话的角度出发探讨精致语文课堂对话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精致语文呼唤对话意识的形成

著名教育学者、《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原主编李振村先生在“王晓春精致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曾这样说:“精致是一种方法,精致是一种力量,精致是一种艺术,精致是一种境界,精致还是一种价值。”精致语文研究团队的所有成员非常认同这一解释,因为,课堂就是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过程。精致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改进、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艺术,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提升,充分彰显语文教与学的品质。精致语文认为:语文教学是一个互动的场,课堂的精彩、学习的品质无不通过课堂对话来演绎升华。因此,增强课堂对话意识是精致语文教学策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常态语文教学中,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与完善的地方。如,对话意识淡薄,形式单一;对话深度有限,碰撞不足;被动对话明显,主动性缺失等。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场所,教学对话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如果语文课堂上无法呈现师生、生生、生本间平等、自然、积极的对话意识和对话方式,那语文课堂就不可能精致起来,语文学习更不会有效。基于以上的分析与认识,精致语文认为语文课堂言语能力、品质素养的训练与培养,必须从对话意识入手进行改进、完善与优化。

二、对话意识需要评价要素的引领

课堂永远有两个主体,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他们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构成一个对话场。而对话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对话是双方思维、情感、知识、方法的交流;二是对话的过程不能预设,对话的结果是开放的。要增强师生课堂教学对话意识,除了理念上的转变,更需要评价上的引领。这样,教学对话行为才会跟进,师生课堂对话意识才会如鱼儿入水一般自然地接受并践行。精致语文课堂的对话评价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焕发生命活力

焕发生命活力是从对话设计者艺术且动态把握对话过程的角度进行的评价。上文中已经提到,在课堂的互动场中,必须确立主体双方共同成长的理念,这样的课堂对话才具生命力和内驱力。精致语文倡导课堂对话双方相互促进、彼此激活,展现生命活动的对话交流。在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立体互动场中,师生充分交流,彼此启发,实现语文知识、方法、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激发兴趣情感

这是从对话主体参与状态进行的评价。对话要有展现课堂的生命活力,对话的双方一定对对话的主题内容充满兴趣。这得看教师预设对话与组织对话的策略与方式。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它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通过提供机会、鼓励评价、技术辅助等策略让学生乐于表达、积极表达。

(三)开发智慧潜能

开发智慧潜能是从对话成效方面进行的评价。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把学生从一个没有对话意识的潜在对话者转变成一个具有积极参与、乐于交流的对话者。这就是用对话开启对话意识,用对话激活对话潜能,用对话培育言语智慧。对对话开发的智慧潜能,精致语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看对话是否引导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有序而准确地表情达意,且能以听众可以理解、接受的方式进行表达;二是学会倾听,学会尊重、理解、分享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能平等协商,会求同存异。这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对话的智慧与成效。

三、对话评价促进对话策略的生成

对话,不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是指师生双方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向对方敞开心扉进行沟通,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精神平等的对话。如上文所述,对话可以激活生命活力,激发兴趣情感,开发智慧潜能。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主体双方都是“生长体”,课堂对话的过程是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过程。增强课堂对话意识,结合对话评价要素,改进教学对话行为,这是精致语文不懈的追求。

(一)夯实生本对话

阅读就是对话。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只有对文本进行充分自由且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才会让学生产生切己的体验,获得独特的感受。因此,语文课堂必须增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意识。

1.抓点品读,深入理解。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深入文本的精读环节,教师必须设计开放的对话主题引领学生潜入文本,与作者、文本中的人物进行更深入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一位教师在执教二年级《沉香救母(二)》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沉香前往华山的路千里迢迢。这一路上,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用“跋山涉水”“路途遥远”“餐风饮露”“危机四伏”“伤痕累累”等词语梳理出沉香救母的路上历尽的艰辛。概括出来的每一个词语,都是学生在对关键词句的品读基础上的认识。有了沉入文本的对话,学生就能深切地感受沉香一路上历尽的艰辛,感受到他救母信心的坚定。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一定要设计好生本对话的主题,引发学生边读边思,融入自我经验与情感,引发新的思考。

2.随文练笔,丰富文本。学生不仅仅是文本的倾听者,他们会跟随语言文字见作者所见,闻作者所闻,思作者所思,感作者所感,进而会想作者之未想,诉作者之未诉。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采用随文练笔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创造性的对话。如,上面这位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引导学生联系故事情节,补充故事结尾,写一写沉香母子团聚后的感人画面:

沉香扑过去,说:“____”

妈妈____地说:“____”

从此,沉香和爸爸妈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样的随文练笔,将生本对话推向高潮。学生只有充分与文本对话,才能了解故事情节,真切体会到沉香的日思夜想、救母心切、苦练武艺、坚持不懈的情感,才会补充出一个合乎情理,真切感人的结尾来。40分钟的课堂里,生本对话使学生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这样对话就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激活师生对话

阅读的过程是对话意义不断深入的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充分说明生本对话是一个以个性化方式展开对话的活动。但课堂是个互动场,个性化阅读的收获,必须通过师生、生生间彼此的交流沟通才能实现深层次的对话。教师要积极创设师生、生生之间充分对话的机会,让彼此碰撞思维,让学习走向深度和广度。

1.关注倾听习惯的培养。倾听是对话的前提,是课堂互动交流的基本技能。精致语文特别注重倾听习惯的培养。在语文学习中,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听老师讲,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同伴说。要让学生知道听同伴说和听老师讲对学好语文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一时还不能领会教师或小伙伴的观点,但是非常急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思想。作为教师,就应该适时引导,提醒不要轻视同伴的观点。尤其是对重难点、学生生长点的对话,教师可以以“你听懂这位同学的意思了吗”“你能把他的观点再叙述一遍吗”“听了他的表达,你是怎么想的”等来追问,增强同伴间对话的意识和能力。

2.指导个性观点的表达。对话的过程除了会听,必须要会说,能围绕对话主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认识。因此,教会学生表达观点、补充观点、开展辩论、有效反驳非常重要。精致语文强调教师一定要关注对话细节,指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条理、有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以《沉香救母》一课的教学为例,请看片断实录。

师:陈香这样小的年纪,为了救母亲走这么多路、吃这么多苦,还不一定打得过心狠手辣的二郎神。你觉得他这么做,值得吗?

生1:我觉得值得,因为救出了妈妈,别的孩子不会笑话沉香是一个没娘的野孩子了!

生2:我也觉得值得,妈妈生我们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妈妈只有一个,为了救出妈妈,吃点苦算不了什么,这也是孝心。

生3:我不同意。如果沉香被二郎神打死了,他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师:哦,这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如果能对着刚才发言的同学说:“对不起,我不同意你们俩的说法,我认为……”这样能体现出你很有礼貌,请你再说一遍。

生3:对不起,我不同意你们俩的说法。如果沉香被二郎神打死了,他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还吃了这么多的苦,我觉得他不值得。

生4: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沉香如果不去救妈妈的话,他永都见不到妈妈了。

……

这段对话是动态生成的,是学生在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基础上精彩呈现的生生对话。在对话细节中,看出教师的话题设计具有开放性,能激活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在对话中,学生善于倾听,能够用上“不同意” “不赞同”等语言接过同伴的话题。这就体现了教师指导下的生生对话的规则意识。这发言的几个学生,有的是补充,有的在辩论,有的是反驳。可见,在对话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在专注倾听,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尤其是当第三位学生提出不同意的观点时,教师能及时指导,这样的对话礼貌教育润物无声。

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精致语文提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式设计并展开学生与文本、与学习伙伴、教师对话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学会倾听,参与对话,品味语言,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责编 韦雄)

同类热门论文
本类最新论文
本频道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