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语文课堂的独特味道的思考

  • 投稿cand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78次
  • 评分4
  • 35
  • 0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225128) 王 琴

[摘 要]语文课堂的魅力,来自对言语及言语形式的品读,小而言之,是一种独有的语文味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咀嚼字词,挖掘细节,解读文章,生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

[关键词]语文味 细节 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80

在当前的课改背景下,不管采用何种技术手段,使用何种教学模式,唯一不能失却的是语文的根基,而这根基便是语文学科的独有味道——语文味。语文味来自何处?如何让课堂散发语文的独特味道?笔者现根据薛法根老师《爱如茉莉》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一、咀嚼字词,品出丰富意蕴

博大精深的汉语言,因其特有的表意特征,使每一个字词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仔细品味,便能够品出其中丰富的意蕴。正如薛法根老师引导学生说的那样:“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爱情,薛法根老师重点让学生感受语言,到字里行间体会真情,用心感受每一个词语、句子、段落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如文中这段话:“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学生对此提出质疑:“明明写的是爸爸对妈妈的关爱,为什么这里要写阳光呢?”薛老师是这样引导的:“这段话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字,是哪个字?”学生从中找到“探”这个字眼,并从中体会到几层意思:一是“探”能表现出阳光的温暖,营造出温馨的氛围;二是“探”体现了一种调皮的意味,像一个孩子似的,不忍心惊醒爸爸妈妈的休息;三是“探”把阳光拟人化了,表达出作者对爸爸妈妈之间的爱的感动。简言之,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学生抓住“哦”这个字眼进行品读,品出了三种情感:一是对之前妈妈说过的“爱,就像那茉莉”的恍然大悟;二是对爱如茉莉的欣赏;三是对爱如茉莉的赞叹。

透过字里行间的品读和咀嚼,在把玩和体味中,语文阅读课堂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仿佛每一个字词都犹如佳酿,令人回味无穷。

二、挖掘细节,悟出真心真情

文学即人学,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充盈着丰沛的人文真情。在语文课堂中,要想让学生既能够掌握语文技能,又能够透过文字获得真情,就离不开对文本细节的挖掘。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往往有打动人心的细节,教师带领学生深入细节,用真心体悟真情,这是语文教学升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关键。

在《爱如茉莉》中,学生对爱的体会显然是肤浅的,如何使其体验到文中作者认为的“如茉莉一样的平凡普通,但无比美丽”的爱?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细节,使学生体验细节,感悟细节,体味其中滋味。薛法根老师深谙此道,他让学生抓住了两个细节:爸爸对妈妈的爱的细节,妈妈对爸爸的爱的细节。学生找到的细节有: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心思听我编出来的谎言,直奔医院照顾妈妈;爸爸在医院里不好好睡觉,守着妈妈,不知不觉睡着了;妈妈不要“我”告诉爸爸自己住院了,让“我”先煮好饺子,让爸爸吃了再告诉他;妈妈怕惊醒爸爸,不舍得把手臂拿过来,以至于手臂都麻了。薛老师让学生针对这些细节品读和体验:妈妈说谎是怕爸爸担心,而爸爸不听妈妈的话,是因为他牵挂妈妈,为妈妈担心。

从这些细节中,学生体会到这些事例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发生,而且司空见惯,但正因为经常发生,所以往往会被人忽略,以至于看不到身边的真爱。

通过细节的挖掘和品读,学生深入进去,品砸其中的韵味,回味无穷,生活变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真情真意的馨香。毫无疑问,这正是语文学科独有的人文气味。

三、解读文本,实现自我突破

从交际学的角度而言,语文课堂实质上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其中文本是磁铁,吸引着学生。而从语文阅读的角度而言,这场互动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情感的共鸣和真知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通过自我感悟展开交流,与文本产生共鸣,实现自我的突破和提升。

在《爱如茉莉》的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薛法根老师并未止步于让学生体验到爱如茉莉,也不满足于让学生懂得爱如茉莉的平凡,而是让学生在对父母之间那平淡的爱产生共鸣之后,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类似的句式“爱如……”,并说出自己的感悟。这样的设计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有的学生认为爱如棉袄,保暖实用;有的学生认为爱如春雨,滋润心田;有的学生认为爱如空气,虽然无可捉摸但必不可少。

语文课堂的独特味道,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味道,在交流和碰撞中,生生、师生能够一起品读咀嚼文字的隽永含蓄、丰厚意蕴,也能够一起体悟细节中的感人真情,并为之共鸣,为之悸动,生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这正是语文课堂的根基,也是语文课堂不可磨灭的魅力。

(责编 莫彩凤)

同类热门论文
本类最新论文
本频道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