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维阅读资源的关照下提升习作能力

  • 投稿Kenn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91次
  • 评分4
  • 93
  • 0

江苏镇江市实验小学(212001) 何轶群

没有大量有效的阅读,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就如同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努力构建读写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文本,而要以教材为基点不断从整本书、生活以及各种信息资源中寻求有效的结合点,使学生在资源的整合中提升习作能力。

一、链接课外文本资源

1.引入阅读资源,在比照中锻铸语言风格

从课内向课外拓展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教学文本的过程中不断引入与文本相关的内容,学生在相同事件、对象的彼此交融中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多维视角的比照下对文本的选材特点、语言风格等诸多要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在博彩众家所长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的第十三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愿意……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中体悟萧红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现园子的自由。教师在教学中补充了著名作家冰心的一段描写春景的语段,让学生思考:冰心的这段话放在原文中合适吗?学生得出写作目的不同,作者选用的表达风格也会不同的结论。最后教师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以这样的句式表现自己的自由,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习作能力。

2.引入阅读资源,在反哺中反思自我的表达

教材中很多课文节选自名著,呈现的内容不过是原著的冰山一角。因此,在教学这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怀有整本书的意识,以原著的整体视角支配教材文本的教学,并在文本教学的核心处与原著进行链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苏教版《普罗米修斯》一文描写普罗米修斯被钉在高加索山上,省去了“众神来规劝”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补充,为“众神规劝”的情节补充对话,让学生在体悟文本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及时出示原著原文,以便学生在印证对比中反思、吸收。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拓展补充了教材文本的原著内容,将其作为学生阅读的又一资源,使之成为学生读写结合的鉴别范本,充分发挥了阅读资源的作用。

二、链接生活场景资源

1.以生活场景为资源,为习作积累素材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没有生活浸润的语文将失去应有的根基和血液。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都应该充分整合生活中的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而在语文教学中切不可忽视这些源自生活的阅读资源,要将其与阅读或者习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完《金蝉脱壳》一文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某种动物的活动。这种源自生活的观察就是学生的另类阅读,是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2.以生活材料为资源,为习作拓展空间

事实上,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资源,一副春联、一张广告、一句标语以及百姓口口相传的俗语谚语等,都是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资源。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的浸润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例如,苏教版练习中有一篇《药品说明书》,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语言表达的逻辑顺序、语言风格等进行体悟,并以生活中常见的其他说明书为蓝本进行教学。教师创设了“奶奶不会使用微波炉”的情境,让学生为奶奶撰写使用微波炉的说明书,让学生在生活中练笔。

三、链接网络信息资源

1.在信息资料的取舍中学会选材

信息时代,大量信息如同爆炸般袭来。语文教学需要大量信息的映衬与补充。但在海量信息时代,有些信息看似与文本内容相关,实则并无多大裨益,需要学生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取舍整合。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定要经历信息资源的阅读、斟酌遴选的考量、逻辑思考下的处理等过程,这是对学生选材能力的有效锻炼。

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为了让学生对邓小平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师布置学生收集邓小平的相关资料。不少学生从课堂教学的内容入手,收集了邓小平“三上三下”的故事。教师则根据这一现状进行指导:课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难忘与怀念之情,资料的收集应该侧重于其改革开放的卓越功勋。这样的指导让学生懂得如何切合文本表达的中心为习作选材。

2.在信息资源的排列中学会整合

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些习作,需要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进行创作。在写这一类习作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资料的取舍,使资料成为富有逻辑条理的有机整体。

例如六年级上册“习作五”要求学生收集资料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拿来主义”,直接将资料的内容誊抄下来,导致习作语言前后不连贯,内容交叉紊乱。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提出要对资料进行合理增删,重新排列。这一过程以学生收集的信息为基础,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