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 投稿蘑菇
  • 更新时间2016-03-05
  • 阅读量406次
  • 评分4
  • 81
  • 0
 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因材而异。经过教学实践中的尝试和积累,本人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总结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小学语文课堂重在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以本为本,及时复习旧知并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尤为重要。例如,我在教学《春雨》时,采用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来提问:“哪位小诗人愿意为大家吟一吟上学期所学的小诗?”如此一问,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吟诗,他们个个深情款款,无比投入,整个课堂俨然一个诗会。抓住这个契机,我再次提问:“谁能介绍一下这些小诗的作者?”经过质疑思考,学生们得出了诗人均是唐代的结论,此时,我便以一句“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再次走进唐代,认识一位新的诗人朋友”成功导入了新课的学习。在对古诗的热爱以及对唐代诗人的向往的牵引下,学生热情饱满地学会了杜甫的《春雨》,同时又对唐代诗人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二、“设疑引趣”导入法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通过设置疑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为互动高效的课堂搭设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如教《会走路的树》时可以这样导入:“小朋友们见过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答:“高大的、站在公园里的、结满果子的……”师:“有一棵树跟小朋友们说的都不同,它会走路,你们说奇怪吗?想知道它为什么会走路么?快走进课本认识这位会走路的小树朋友吧!”这段富有童趣的谈话式导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大门,迫不及待地去寻找答案,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悬念设计”导入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始时巧妙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追求、探索知识的动力。如教《开天辟地》一课时,向学生介绍:“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几乎都有自己的创世纪传说。西方人认为上帝创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此后才有了人类。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世界是由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创造了人类。盘古被誉为‘开天辟地的神’,那么在神话传说中,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创造出世界的呢?希望大家能从今天的课文中找到答案。”悬念的设置,首先将学生带入了故事情境中,而由悬念带来的疑惑推动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教学目标得以锁定,学习思维得到扩散。 
  四、“情境创设”导入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读来让人感受到美,体会到文章蕴含的美感。如在教学《烟台的海》时,为了让学生对大海更加憧憬,讲课伊始,我播放一段大海的视频,帮助学生领略大海的无穷魅力。视频播放时,我配乐解读:“透过云的缝隙遥望大海,还是蓝的,天也是蓝的,仿佛海与天融为一体了。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夕阳西下,随着夕阳光芒的渐渐收敛,海面也渐渐平静下来,我想它是睡着了吧。”孩子们深深地被大海吸引住了,他们投入地看着、听着,仿佛真的来到了大海边。这时,我再抓住时机点题:“烟台的海是不是也这般美丽呢?快跟着老师一起去游览吧!”孩子们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烟台的大海中,不知不觉,他们已经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中。 
  五、“谜语猜测”导入法 
  将谜语突破性地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能恰到好处地引入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可以向学生渗透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在教学《蚕姑娘》时,可以出示这样一则谜语:一个姑娘,实在荒唐;造间房子,不留门窗。(打一小动物)。在活跃的思维下,学生很快猜出了谜底:蚕。这时,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结合这个谜面来介绍一下有关蚕的知识,学生踊跃发言,谈到了蚕吐丝结茧的本领。师点题:“蚕究竟是怎样吐丝结茧的呢?让我们跟着蚕姑娘一起去学习学习吧!”简短的一则谜语,实际上帮助学生找到了学习目标,又从谜面中获得了有关蚕的知识,同时学生有言可发,品尝到了学习的喜悦和成功感。 
  无论用何种形式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和方法导入新课,均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互动、高效。我们应在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规律和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色,创设出灵活、新颖、有效的导入方法,将导入环节——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恰到好处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敲打出最和谐、欢快的乐章。 
  (作者名单: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