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涵泳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整体

  • 投稿雪歌
  • 更新时间2017-11-06
  • 阅读量651次
  • 评分4
  • 57
  • 0
涵泳语文视域下的情境,是相对统一的整体,是动态的、流变的。所谓“情境整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在课堂任一时间点上全部课堂元素有机融合,构成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二是在全程意义上课堂要素前后贯通,自成系统。

一、整合课堂交往行为,建构主体依存性情境整体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生成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适应过程,它超越了环境的即时需要。涵泳语文课堂时有精彩生成,超越了课堂即时情境。无论是源于“教”的生成,还是 “学”的生成,都是师生在交往过程中情感上相互悦纳的创造产物。“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亲”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不是表面的乃至虚假的刻意取悦;学生的“信”是出于真心的敬重,不是丧失批判选择的迷信盲从。

教学促进发展,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涵泳语文课堂教学,巧妙地将师生涵泳行为整合在“最近发展区”,在相互信任与期待的课堂交往情境中,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指点和示范,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验和提升。《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只有想学,才会寻求时机主动交往,沿着语言的阶梯克难求进,课堂对话才能有效展开。

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涵泳语文课堂教学中互相依存的师生概莫能外,他们的交往行为恰当,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和保持课堂情境整体性的作用。课堂交往适应大致可分为一般适应和特殊适应。一般适应有两种情况:

1.多(学生全体)对一(教师个体),学生应该认识、理解和习惯教师的教学风格,修正改变个人的语文学习行为。

2.一(教师个体)对多(学生全体),教师对特定年龄阶段“这一类”学生认知、心理的整体把握和适应。

特殊适应有三种情况:

1.一(教师个体)对一(学生个体),教师对“这一个”学生的个性、习惯甚至特殊经历的了解,因材施教。

2.多(学生全体)对一(学生个体),健康友善的班级文化里成长的学生能包容认知行为欠缺的同伴。

3.一(学生个体)对一(学生个体),学生在相互合作支持中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保守、排斥、攻击等消极行为发生。

二、统整课堂教学文本,建构内容耦合性情境整体

经审定使用的现行多套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沿袭了“文选型”思路,以主题单元形式编写,也有作“整体型”教材编写实验探索,前者单篇精美而整体杂乱,后者文风鲜明而失之单调,都被人诟病。相较之下,王荣生教授关于教材选文分“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的论述,很有见地,给人启发颇多。循着这样的思路,涵泳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尝试对教材课文进行开发性使用,根据涵泳目标进行调序、增补、删除,等等,明确划分出课文内容、教学内容和涵泳内容。

统整后的涵泳内容,取之于教材文本,形成了别开生面的“微文本情境”,文本的原生价值转化升华为小学语文的教学价值。学生聚焦精心选择改造的文本情境,在教师组织引导下,有内容凭借,有前行方向,有目标可达。他们潜心会文,文心交融,语文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不再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涵泳语文强调阅读时言意兼顾,因文而异,各有侧重,既不厚“言”薄“意”,也不厚“意”薄“言”,以求言意兼得。

通常意义上,文本的“意”指内容,“言”指形式,内容告诉阅读者“说什么”,形式表明创作者“怎么说”,形式是文本内容呈现的样式形态。内容与形式,交织融合,无法拆分,形式是一种意义上的内容,内容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形式。涵泳语文课堂,继涵泳文本之“意”后,必然涵泳文本之“言”,进而涵泳“言”与“意”结合的文本情境整体。

三、调整教学实施过程,建构环节贯通性情境整体

以“板块结构”为基本环节的涵泳语文课堂教学,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个板块内部选择安排相应的读、思、品、用语文主体学习活动,板块相对独立而不隔离封闭,贯穿各个板块的是“涵泳语言”的学习过程,突出培养语感、语思和语能。中国传统语文学习的“涵泳”,被注入新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方法结合,推陈出新,使涵泳语文课堂让人眼前一亮。当然,在涵泳语文课堂实践探索中,提炼完善的彰显语文外在风貌和内在气质的 “板块结构”模式,非朝夕之事,尚需假以时日。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起止于时间轴上的两个点,是不可逆转的一维性,很像正式上演的话剧,活动一经发生便成为过去,没有也不可重排。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除了微观上环节内部活动内容的适时调整,还有宏观上对课堂环节整体运行的把握控制。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师生高度默契、配合,涵泳语文课堂环节的实施才能如行云流水一般,轻盈流畅,通达无阻。

科技使生活(学习)更美好。身处“互联网+”的时代,语文教学应当也必须主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由于教育技术的选择使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散发出迷人的瑰丽色彩:信息资料的收集分享,语文教学时空的拓展延伸,学习状况的诊断反馈,教学轨迹的数据保存分析……这些,都是传统教学媒介无法实现的。在涵泳语文课堂环节实施中,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优势,坚守任何先进的技术工具都是为人服务的理念,有效防止“电灌”现象的发生,确保语言学习的主体在场。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在使用和享受着教育技术的同时,得到了更优发展。

四、整选生活学习经历,建构资源关联性情境整体

涵泳语文课堂,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教学主体的生活与学习经历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挖掘蕴藏其中的语文教育教学价值,开放、对接教学内容,精心整选“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构筑实现课堂学习主体,“生活-学习”“课内学习-课外学习”的两个一体化。这里,所谓“一体化”,符合整体性、关联性和协调性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生活-学习一体化。语文,从生活中产生,在生活运用中丰富发展。学生瑰丽多姿的个体现实生活,与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学段目标,在各个不同的层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涵泳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繁多、芜杂、混乱的“原生生活”进行筛选,去芜存菁,精简优化,力求利用好学生生活经历的“精当资源”,使之有机融入课堂情境,促进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

课内学习-课外学习一体化。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水平能力是在类似的低水平能力的基础上建构完成的。居于学习力核心位置的学习能力,通过连续一致的学习活动,在原有学习能力不断地综合建构中逐步完善、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不应止步于教师课堂的点拨、指导和引领,不应满足于同伴学习经历的交流分享,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时空巨大而灵活。学习者对个人学习的觉察和自知,使他们明确自主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涵泳语文课堂教学,无法完全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发展,学生在课外根据个人品位、喜好、价值取向等自由选择阅读对象。在网络时代,为保证课内外学习的一体化,对小学生而言,适时、适度和适切的监管是必要的。

我们期待,每一位教师都能加强多维的立体学习,在涵泳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自觉追求统揽全局的高度和反思批判的深度,探索并建构相通相容、相得益彰的课堂教学情境整体。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