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乡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8-01-16
  • 阅读量463次
  • 评分4
  • 41
  • 0
  【摘要】: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語文教学质量与效率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教学工作。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受当地民族语言的影响,难免会对语文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语文教师要致力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并提升该地区学生的汉语水平。
 
  【关键词】:民族地区;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质量
 
  民族地区乡村教学条件十分落后,学校里的小学生都来自农村家庭,很多家境贫寒,他们连县城都未去过,至使他们的视野受限、知识面窄、语言不通。在学习汉语言时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汉语理解能力差,学习汉语文十分困难,小学语文教学很难打开局面。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相比之下比较困难。为了使教育者能更加深入的探讨边远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本人从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体会到几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方教学的方法。
 
  一、遵从因地制宜,重视新课程教学改革
 
  当前,边远民族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在大张旗鼓的进行着,而实际的成效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改变。新课程改革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在应用上不能走形式主义,要讲求“道法自然”,所谓的“教无定法”就是讲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讲灵活性,随机应变,不能生拉硬扯。要从学生的识字、阅读、作文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教学硬件设施较差,比如多媒体、语音室等现代科技教学设施还基本没有完全落实,所以,在教学上教师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本地教学实际情况,自制一些教学挂图、直观教具等,在教学中起到直观、加强记忆力的作用。民族地区的语文教育也不大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放纵自由的心态。所以,民族乡村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立意高远,在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提高汉语言文字水平。
 
  二、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语文教材
 
  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因为受当地民族语言的影响较深,在汉语言教学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从语文教材入手,结合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方式全面开展语文教学。教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范围进行了规定,同时也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教材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作为彝族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师,虽然现如今教学条件十分有限,但是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明确语文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汉语言。例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教学的目标,即让学生掌握这一课文中汉字的阅读,并体会在发生地震时,这对父子发挥了怎样的精神,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实质性作用,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进而体现语文学习的价值。
 
  三、拉近师生距离,重视双语教学的贯通
 
  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教书育人的园丁,以身作则的楷模。民族地区的教师在从事语文教学时,教师自己的仪表要端庄、举止谈吐文明大方,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出口伤人,不挖苦讽刺,不歧视差生。教室是神圣的殿堂,在进入教室前,要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不把不好的心态和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教师面带微笑,表现了教师好的心情和自信,学生也感觉教师真诚友善而情绪放松,师生距离拉近。教师的严肃刻板,拒人千里,学生也不敢向老师提问而远离老师。在上课时不但用语言和学生交流,还要用亲切目光和学生交流。在课外,对于学生的问候,教师要以礼相待。教师好的“表”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终身。在社会上,教师也要注意个人形象,得到好的评价,树立社会楷模。教师的内在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所表现出来的气质风范,加上服饰的整洁、文雅、大方,适当的打扮,恰当的手势,好的肢体语言,做到有机统一,呈现给受教育者一个完美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兼备的教师形象。这样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也乐于和教师交往,乐于用汉语和教师交流。
 
  四、尊重学生主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造成了学生性格撒野、自觉性差。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更多的是对他们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从小教育学生要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该像上帝一样尊重学生。”要妥善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是要尊重学生消除偏见,以自己的言行提供良好的示范,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距离不能有一堵墙那么厚,至多也只能是一层纸厚的距离,因为毕竟是小孩与成人的关系,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尊重、赏识、宽容、严中有爱,爱中有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教师要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多一些理解,要善于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在品德、相互合作,不怕脏,不怕累等方面,山区学生是做得比较好的,教师是抓住这些方面的优势,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也让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五、创设教学情境,注重语文的语言工具性
 
  语文教学提倡“文质兼美”即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这一点也适合少数民族语文教学,只不过具体约束略有不同,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文在作为母语教学时可能更强调“美”即往美文方向发展多一些;而作为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的它则强调得更多的是“朴”即注重语言的规范,养成学生正确的表达习惯。这有利于少数民族山区学生的正确学习和使用汉语语言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断促进学生准确的运用汉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表达方式。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这一方面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中自觉的养成规范使用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六、改善教学方式,优化语文教育教学手段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学方式或是教学手段的应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对于民族小学的教育来讲已经不能对其进行提升,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与改进。例如,彝族地区的学生因为平时接触普通话的机会比较少,并且生活上比较繁忙,所以不能及时了解到语文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方式上融入一些彝族文化,一些学生比较熟知的文化知识,建立探讨小组,让学生利用小组形式积极进行探讨。比如,教师提出有没有人知道彝族中有哪些文化,或是代表文化,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自己认为彝族美丽的文化,或是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用普通话的形式讲述自己的家乡,在语文课结束之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写一篇我的家乡这种类型的作文等。教师需要在不断改善自身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保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与教师之间需要及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也是教学方式创新的一种手段,这种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语言的力量,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
 
  总之,为提高少数民族乡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勇于探索、注重自身的业务素质、建立良好的关系,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时的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作者:安世才
 
   参考文献: 
  [1]梁春莲.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文化思考[J]. 读写算,20014(03). 
  [2]比布罗华.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学问题解决观念的解析[J].赤子,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