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

  • 投稿以太
  • 更新时间2015-09-12
  • 阅读量1076次
  • 评分4
  • 15
  • 0

纪丽萍

摘要: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金融企业业务多元化、产品复杂化、风险扩大化。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上市金融企业2007-2012 年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得出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监事会规模与与金融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据此提出建议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金融企业;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证监会2013 年对华泰证券进行了违规通报处理,该企业的违规行为为“未能审慎研判并准确识别分批办理交易单元联通圈变更的风险,发生信息安全事件以及公司未能严格落实合规风险的防控措施,个别员工工作期间涉嫌触犯法律等”。

金融企业作为各种市场活动中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其经营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广大客户的利益和社会稳定。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使得金融业务多元化,产品复杂化,风险扩大化。对于金融业的监管,仅从宏观调控是远远不足的,还必须依赖于金融企业自身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建立合理的治理机制,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种种,使得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发挥与内部控制保障作用实现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拟将金融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为完善金融企业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帮助。

一、文献综述

从2000 年以后, 国内外重大的财务丑闻使得人们又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我国也掀起了内部控制的研究热潮。和以前的研究相比,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人们开始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对内部控制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

1.规范研究综述

学者首先关注的是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结构,如张炎兴(2001)认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会计观的不同,我国也必须有体现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协调的会计观。又同时探讨了内部控制与治理结构的关系,杨有红、胡燕(2004)认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具有思想的同源性,都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但是二者的委托代理层次不同,同时又存在交叉的领域,所以主张将二者进行对接。景琳(2011)分析我国内部控制现状时得出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最主要原因。

2.实证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如程晓陵、王怀明(2008)以2006 年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年终股东大会出席率、股权性质、董事会实际规模、监事会规模、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兼任情况都会影响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二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性研究,如梁杰、赵卿(2010)通过研究认为,企业对内部控制有关信息的披露情况受到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刘亚莉等(2011)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具有显著的公司治理特征。

二、研究假设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所有者、董事会和监事会三个层面的制度安排。笔者将分别选择与这三个层面有关的主要方面来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影响。

1.所有者

(1)实际控制人背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一般认为,由于国有股东天生产权残缺,监督管理层的动力不足,且来自政府的干预多,导致行政目标压过企业的经营目标。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比例过高,而国家所有是一个不明确的概念,导致所有者缺位,因而出现了谁都不管的“模糊治理”现象,从治理角度看,国家股“一股独大”以及所承担的行政行为,决定了其作为大股东对公司经营进行监控时的无效率性。故我们做出假设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实际控制人为国家,则内部控制质量较低。

(2)股权集中程度对内部控制的影响。Shleifer 和Visbny(1997)指出,适当提高大股东持股比例,使股权相对集中,可以激励大股东积极采取措施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和约束;Bronson et al(2006)股权集中将会使得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李育红(2011)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执行效率正相关。我国金融行业具有其特殊性,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越有能力、有资源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故我们做出假设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权集中程度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

2.董事会

(1)独立董事比例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独立董事的最根本的特征是他们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金融关系国家根本,故金融行业的独立董事要求保持更高的独立性,以对国家、对社会公众负责;专业性也要求更高,能够对国家的发展状况、政策走向等各方面做出合理分析。由此可见,金融行业外部独立董事地位更超然,专业更为精通,能对管理层的决策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参考意见, 以创新的想法去衡量企业的全面发展,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绩效。故本文提出假设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独立董事比例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

(2)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公司的领导权结构反映了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执行层创新自由的空间。董事长职务与总经理职务的合二为一,虽然这样的确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经营管理的效果,但是这难以保证监督机制的有效性的。金融行业更是如此,两职合一,意味着董事长的职权更大,面对金钱诱惑,董事长凌驾于内部控制的可能性越大,舞弊的风险越大。所以两职合一严重降低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质量。故本文提出假设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高于两职合一的公司。

(3)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情况对内部控制的影响。金融行业中,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构成中独立董事占了绝大部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确保审计委员会的相对独立性。所以审计委员会可以更好地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保证中小股东利益不受大股东或是“内部人”的侵害,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能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故本文提出假设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置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内部控制高于未设置的公司。

3.监事会

(1)监事会规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金融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行业,它的特性决定了它比普通公司面临更大的风险。如果监事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职能,那么董事会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履行监督职能的能力和质量。故本文提出假设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监事会规模与内部控制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2)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次数之和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董事会、监事会按照程序定期召开会议可以有效地提高董事会治理的效率,公司董事和监事会议次数越多,更能发挥对公司的治理和监督作用,从而更好的监督管理层的活动,相应的内部控制治理会更高些。故本文提出假设7: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

(3)董事、监事及高管薪酬之和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薪酬水平的设置水平过低不足以产生激励效果,水平过高又会导致激励成本过高,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提高企业价值。所以,本文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董事、监事及高管薪酬可以有效地激励,从而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故本文提出假设8: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董事、监事及高管薪酬之和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1.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是由2007 年1 月1 日至2012 年12 月31 日在中国上市的金融企业组成,并删除指标不完整的样本公司,最终确定了209 家上市公司组成研究样本。样本观察值的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锐思数据库以及凤凰财经网等公开披露的信息资料。

2.内部控制变量设计

根据COSO 报告确定的内部控制三大目标(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来衡量内部控制效率。即用审计报告意见来衡量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用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来衡量经营活动的效果性,用是否发生违规违法事件来衡量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内部控制质量的主成分并得到内部控制质量的综合得分,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

3.变量选择及定义

因变量包括:(1 )审计报告意见aop,若为标准审计意见,则为1,否则,为0;(2)违规事项apun,若发生违法违规事件,取值为0,否则为1;(3)净资产收益率roe,为净利润除以上年年末净资产和本年年末净资产平均数;(4)总资产周转率tat,为营业收入除以上年年末总资产和本年年末总资产平均数;(5)销售净利率npm,为净利润除以销售收入;内部控制质量ici,根据前面变量,因子分解得出。

自变量包括:(1 )实际控制人性质nom,若实际控制人为国家,取值为0,否则,取值为1;(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除以总股数;(3)独立董事比例pid,为独立董事人数除以董事会人数;(4)董事长兼任总经理gmisbo,如果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取值为0,如未兼职,取值为1;(5)审计委员会ia,如果设置了审计委员会,取值为1,如未设置,取值为0;(6)监事会人数supsize,(7)董事会、监事会会议之和meetings,(8)董事、监事和高管年薪之和salary。

控制变量包括:(1 )企业规模lnasset,为企业资产的自然对数;(2)资产负债率lev,为总负债除以总资产;(3)上市年龄age,为企业自2007年上市年数。

4.指标标准化

由于指标量纲不一致,数量见差异很大,需要做标准化处理,即将各种不同量纲的指标转化为同量纲的指标,使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将所有指标(除哑变量外)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一组新的变量。

5.模型设定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的logistic模型:

Ici=α+β1nom+β2top1+β3pid+β4gmisbo+β5ia+β6supsize+β7meetings+β8salary+ε

四、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审计报告意见(aop)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平均值为0.93,说明绝大部分的金融企业真实、完整地披露了财务报告;发生违规事件(apun)的平均值为0.03,说明金融企业发生违规事件的概率很低,都能较好地遵行法律法规;净资产收益(roe)的最大值为90.98%,最小值为-462.42%,平均值为13.81%,说明金融企业盈利状况分布不均,可能的原因是:(1 )银行类金融企业,属于国家垄断行业,受国家政策保护;非银行类金融企业,属于自负盈亏型,一旦政策不支持,就会导致企业剧烈波动;(2)金融行业在市场中处于特殊地位,市场波动会在行业中产生涟漪效应,企业盈利能力与市场稳定性相关性高。

自变量方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最大值为68.4%,最小值为5.9%,中值为26.25%,说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差别显著,但企业大股东持股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gmisbo)中,平均值为0.105,说明金融企业中,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现象比较严重;独立董事持股比例(pid)中值为35.57%,说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监事会规模(supsize),最大值为13,最小值为3,中值为7,远超国家所要求的最低人数3 人,且大部分企业都设有审计委员会,说明大部分金融企业比较注重监管;董事与监事会议次数(meetings)最大值为34,最小值为6,董事和监事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2.内部控制质量因子分析

利用spss 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对标准化后的内部控制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如表4-2 所以,得出的3 个主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73.504%累计贡献率大于70%,选取的综合因子能保持数据总量70%以上的信息。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计算内部控制的综合得分,得出一组新的变量。

Ici=30.934%*aop+22.333%*apun+20.237%*zroe

3.多元回归结果

对数据进行winsor 处理后,得出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影响的回归结果(: 1)公司治理特征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实际控制人性质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相关,说明公司治理特征的所有者方面都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2)公司治理特征的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都没有通过检验。(3)公司治理特征的监事会人数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与我们预期的结果是一致的,验证了假设6。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会议之和也没有通过验证。董事、监事和高管的薪酬之和虽然通过了验证,但与我们预期方向相反。

五、结论及展望

1.研究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股权结构方面。若实际控制人为国家,则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由于金融行业越来越与世界接轨,与市场经济联系,国家作为控制人,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计划经济的范畴。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则内部控制质量较高。金融行业第一大股东为了更好的作为所有者,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会相应地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2)董事会方面。独立董事的比例没有通过验证,其原因,除了样本选择、研究方法等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独立董事不独立,没有真正发挥其独立董事的作用;另外,企业雇佣独立董事的惟一目的是希望通过他们“外部人”的身份来缓解围绕企业所形成的代理问题。而关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对中国现阶段的上市金融公司来说,两职是否合一与其内控之间并没有显著的联系。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各种制度体系、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建设等都处于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二是现有的研究样本数据过少,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用。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没有通过验证,原因可能是样本量过少。

(3)监事会方面。监事会人数越多,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它的经营活动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与公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对金融行业的监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董事、监事和高管薪酬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作为公司治理机制之一的薪酬激励并不能对内部控制起到促进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国有股权所有者缺位、董事会功能退化,还可能是缺乏长期的激励机制。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会议次数没有通过验证,可能原因是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很多的时候是走走形式,没有更多地去评价公司经营者的绩效,并提出改进意见。

2.展望

(1)完善股权结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产权改革。明确国有法人持股主体,对带有明显行政色彩的国家股及国有大股东逐步减持,并通过实现股票全流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2)优化董事会结构、加强监事会、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一方面,要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真正代表中小股东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完善监事会制度,加强监事会职能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重要的一环,也是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3)虽然治理层、管理层薪酬没有通过验证,但是薪酬激励一直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国家应尽快解决股权代表委派机制和产权主体进入企业的问题,并实施好的激励政策,让治理层、管理层更好地发挥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 2000(5):2-8.

[2]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J].会计研究,2004(10):14-18.

[3]程新生,程菲.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4]程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8(4):53-61.

[5]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J].会计研究,2005(2):64-69.

[6]张先治,戴文涛.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7):89-95.

[7]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型研究.会计研究,2004(4):14-18.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