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言文教学中的朗读方法

  • 投稿星尔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68次
  • 评分4
  • 14
  • 0

王运刚

课本中精选的文言文是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淘洗出来的文化瑰宝。但文言教学却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问题,教学效果非常不明显。本文将从文言教学的朗读方法入手进行研究,旨在为解决文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奉献一点微薄之力。

一、朗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正字音

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音发生了变化,文言文中许多通假字基本上是古音的同音代替,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今天读起来和本字音己不同,甚至相差很远。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等专有名词的读音都是中学生朗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查阅字形和字音。

(二)品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品味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一篇文言文,单单从字词句的翻译上理解文章的含义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文言语句,单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行的,还需要让学生朗读、领会。

学习文言文,应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美、欣赏美。文言文的语言都是经千锤百炼的,讲究语气、语调和语势。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把握其感情和特色。因此,学习文言作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将无声语言转变成有感情、有思想的艺术语言,才能使文中的语言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悟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文言文是培养语感、进行语感训练的好材料。文言作品大多讲究平仄押韵,格律严明。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悠长,具有强烈的音乐美感。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品味揣摩,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学会文言语法和句式,生成语感。

二、文言朗读的方法

文言教学中,朗读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根据多年文言文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文言朗读方法:

(一)预读

教师布置朗读作业,提出要求,学生参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着自己低声朗读课文。

然后通过预读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之后便于教师安排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

(二)个别朗读(初步)

在学生预读的基础上,由教师点名或学生自愿起来进行个别朗读。个别朗读使教师更加容易发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是否有读错字、断错句的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个别指导;有时这也是集体问题,教师得到反馈,及时纠正。

(三)教师范读

在学生初步朗读(个别朗读)后,教师或多或少地会发现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示范性朗读,称之为范读。范读中,学生会特别注意预读过程中不认识的字或难断的句子。对于已扫除语言障碍的文言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进入作品意境,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

(四)集体朗读

在教师范读后,学生已基本扫除语言障碍,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即全班大声一起朗读课文。由于集体朗读有气势、有节奏,有助于理解,利于背诵,对于断句等也易于形成定势。所以集体朗读能不断增强文言语感,有助于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言规律。集体朗读也可在学生预读之后进行,也可在讲完全文之后。

(五)个别朗读

此时的朗读是对以上训练结果的总结,也是对问题的再一次检测。目前为止,学生基本能做到准确断句,准确读音。

(六)分组朗读

引进竞争机制,由于学生好胜心理,他们就会积极准备,踊跃参加。分组朗读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这种形式值得应用。

(七)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就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读书,加深理解。

(八)诵读

诵读是朗读的最高方式,也是对学生的最终要求,即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式,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诵读以极强的整体记忆功能而成为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手段,它有助于加强记忆,巩固知识,深入理解课文。诵读应在讲解之后,或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之后进行,也可以边讲解边诵读,也可以讲完一段诵读一段,最后诵读全文。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根据文本的异同、学生的差异、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等,灵活利用朗读这个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高质量理解、掌握文本,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王运刚 江苏沭阳梦溪中学 22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