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游戏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 投稿丁丁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829次
  • 评分4
  • 16
  • 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周 圆 黄 胜

【摘要】在幼儿游戏教学中,教师有效地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问是游戏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教师提问要具有针对性、有序性、开放性、情境性、悬念性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有效提问的几种策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幼儿游戏;有效提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28-02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的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因此,游戏在幼儿教学当中处于主要和重要的地位。在游戏教学中,教师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封闭性等问题。有效地提问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分析和探讨幼儿游戏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对幼儿教师的实践教学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要有针对性是指幼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的提问要具有目的性和关键性,要根据游戏教学的具体情境进行有意义地提问,它能帮助幼儿迅速地了解游戏的性质和本质,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比如,在幼儿中班游戏《跳房子》的教学中,有些幼儿会跳出格子外面或小石子没有跳进格子里面。这时候教师就需要问小朋友:“我们跳房子是为了什么呀?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小石子掷入任何一个空格子里面,这个格子就属于你,你就可以盖房子了呀!我们有些小朋友跳到格子外面或者小石子没有进入格子里面,那小朋友还能在格子里面盖房子吗?最后你的房子会盖得比别人多吗?”等等,一系列具有针对幼儿游戏中偏离游戏规则的提问,能有效地让幼儿快速地回到游戏当中,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提问要有有序性

提问要有有序性是指教师提问时要根据教学活动的逻辑思维,有顺序、有条理地对幼儿进行提问,它能使目标清晰不混杂,从而完善教学活动。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游戏《有趣的磁铁》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中国地图一张,在地图上面放好一个磁铁小矮人,教师在桌子底下拿着另外一个磁铁吸引着小矮人在地图上面到处游走。这时候,教师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是谁在帮助小矮人周游世界吗?”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认识磁铁并且讲解磁铁的性质。接着教师又提问:“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磁铁?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于是教师又从小袋子里拿出钢笔、铁钉、针、塑料、橡皮擦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东西,引导和鼓励幼儿拿着磁铁去吸引这些小东西。接着,教师根据学生们吸磁铁的结果来提问:“小朋友用磁铁吸住了很多东西,也有很多东西没有被吸住,小朋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来放?请幼儿将磁铁能吸住的和不能吸住的分开摆放。”最后,教师根据幼儿摆放的情况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呢?”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铁制品的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这样,根据活动开展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一步一步了解到磁铁的神奇与性质,增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三、提问要有开放性

提问要有开放性是指教师提问方式不限定问题的答案,幼儿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答案。该提问能够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培养幼儿的独创性、变通性和精密性。开放性提问可以延续儿童对探究对象的探索兴趣以及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儿童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前提,教师利用拓展性提问,在激发儿童认识和探索当下探究对象的同时,也可以适时引导他们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生发出新的探究兴趣,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比如,在幼儿大班《翻花绳》的游戏教学当中,教师示范单人玩的“老蛇脱皮”、“降落伞”、“金鱼”等花样时,幼儿对教师用灵巧的手编制出各种花样的绳子感到惊叹与好奇时,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觉得老师玩的花绳好不好看呀?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看还能变出什么样的花绳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简单又方便的材料来替代花绳?”等等。结果,幼儿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水平,通过双人玩、三人玩,翻出了“面条”、“牛眼”、“麻花”、“手绢”等不同样式。同时,他们还找到了花绳的替代品:皮筋、毛线、鞋带等简单又环保的材料。这些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发幼儿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在不停地探索和实践中得到不同的答案,既能延伸教学活动,又能开发幼儿的发散和创新思维。

四、提问要有情境性

提问要有情境性是指幼儿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在相关环境中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引入与主题相关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情境性提问可以引导幼儿借助以往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适时进行提问,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进行联想。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对幼儿进行提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幼儿小班《吹泡泡》的游戏中,教师准备好吸管、洗衣粉、水、小搅拌、杯子等材料,然后用吸管在搅拌好的洗衣粉水中吹出五颜六色的泡泡。幼儿面对神奇的泡泡,自然会不停地追赶泡泡,这时,教师就可以提问:“我们平时在哪儿见过泡泡?哪些东西可以变出泡泡来?”在幼儿讨论、交流之后,就开始让他们尝试做泡泡水。这时,教师再以手中做好的泡泡水为道具对幼儿提问:“水是什么样子的?加入洗衣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加入洗衣粉后,洗衣粉去哪儿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洗衣粉快速地溶解形成泡泡水呢?”然后引导幼儿利用手中的小搅拌来加速洗衣粉溶解,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引导他们制作泡泡水并且试吹泡泡。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提问:“除了洗衣粉还有什么溶解在水中能够变出泡泡来?”等等。这样,根据一定的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既可以让幼儿产生兴趣,使他们愉悦地融入游戏当中,又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等。

五、提问的悬念性

提问的悬念性是指教师在教学当中根据活动发展的步骤,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地提问,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带着浓厚的好奇心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小班游戏活动《西瓜越变越小》的教学当中,教师准备好刀、锯、铲子等工具,西瓜、气球、湿毛巾若干。教师首先利用气球放气变魔术,使气球越变越小,由此来引出话题:“气球为什么会变小,我们的西瓜可不可以也变小呢?”接着,再用西瓜变魔术:用刀子切西瓜,使西瓜有三次不同的变化。西瓜开始变了,变变变——教师轻轻地把西瓜切成两半,接着又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它像什么?”这样,启发幼儿想象,并允许他们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比如:盆、瓢、碗、头盔,等等。接着教师又开始提问:“你们看,西瓜开始变了,变变变——用刀子把西瓜切成八瓣或十六瓣,开成一朵花样,小朋友再看看它像什么?”最后教师继续:“你们看!变变变——西瓜开始变了,轻轻把西瓜打开呈现一小块,看它像什么?”在不断地演练和提问中,吸引幼儿进入到游戏当中,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也使他们了解到了西瓜的性质。

实践证明,在游戏教学当中,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会不断地探究有效提问策略,不断地丰富教学理论,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http://www.moe.gov.cn/pu

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d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rrd,2012.

[2]林文婷.浅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J].新课程,2013,(7).

[3]马瞬琴.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设计[J].学前教育研究,2010,(1).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