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发展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756次
  • 评分4
  • 79
  • 0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 张明红

马克思说过,所谓社会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不论社会形态如何。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人的一生一直在群体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正是在各种人际交往中,人们不断发展自我,发挥潜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儿童也是如此,只有在与人交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发展其心理能力和社会性。

一、人际交往及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的是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语言、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他人的过程。例如,和朋友聊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一起下棋,向父母撒娇,回应教师的提问,等等,都是人际交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人际交往视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幼儿的人际交往可依据交往对象分为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师幼交往和与其他人的交往四种。亲子交往是指儿童与其父母之间带有情感关系的交往,是幼儿最早接触到的一种人际交往。同伴交往则是发生在年龄或心理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过程,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师幼交往则是发生在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特定的相互作用,是教师与幼儿在共同游戏、学习和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人际互动。除上述三类交往,幼儿在其日益扩大的生活圈中还会遇到其他类型的人,与这些人的交往统称为与其他人的交往。

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人际交往中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个体妥善处理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联系和吸收、转化外界信息的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与同伴和成人之间关系的能力。例如,与同伴发生冲突了要如何解决,怎样去了解不同个性的入并且与他们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人际交往能力作为一种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三种能力:(1)表达理解能力,即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让他人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要能够理解他人表达的内容。表达理解能力直接反映个体的社会适应程度。(2)人际融合能力,即能够体验到他人的可信,并且能够依据他人的特征与其进行互动的能力,人际融合能力能帮助个体更好地融人群体。(3)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处理人际交往冲突的能力。幼儿可以通过寻求帮助或者和同伴协商来解决问题,也可以是独自解决问题。

二、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3~6岁儿童主要的交往行为发生在他们与父母和同伴交往的时候。尽管我们并不能根据幼儿的交往能力完全预测他们长大后的社交能力如何,但是幼儿交往行为的发展无疑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也有助于幼儿自信与自尊的提升。有研究表明,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感模式,如微笑、愉快地发声、高兴地拍手、友好地抚摸等。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情绪更积极、愉悦。同时,幼儿也可以在与同伴游戏时宣泄和调节不良的情绪,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幼儿在愉快、积极的交往中能得到分享与合作的欢乐,能注意、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对其产生同情。也有研究表明,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在与人交往中更容易获得成功,更受欢迎,因此他们倾向于将自己视为有价值的人,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愉悦的体验与积极的变化,是其他孩子理想的伙伴和团体中受欢迎的成员。这种自我评价会大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其自尊水平。相反,人际交往能力弱的幼儿则经常感到孤独,因为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建立并维持和其他人的良好关系,进而产生被拒绝的感觉,因而自尊感也较低。更有研究表明,幼儿期人际交往行为与模式具有延续性,即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幼儿长大后更受欢迎,反之亦然。

其次,人际交往行为不但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重要方面,更会对认知、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幼儿与同伴开展社会性游戏,是满足探索内驱力、发展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幼儿会模仿同伴的行为,或把同伴的行为作为另一种行为的基础,从而扩展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发展自己认知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有助于他们建立起一种认知结构,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交往行为还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其中与父母的交往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尤为明显。幼儿与父母尤其与母亲交流、表达的机会最多。父母为幼儿提供最多的语音刺激,给予丰富的表达内容,提供最多的交流机会,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教给他们陈述、请求、提问、赞同、否定、怀疑、对话等方式,给幼儿以最丰富的语言反馈,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三、3~6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特征

3~6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去自我中心、由被动交往向主动交往转化以及交往技能逐渐成熟等特征,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不同的特点。

1.3~4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特点

3~4岁儿童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最大特征是自我中心。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受认知水平的局限和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还不能理解成人或周围环境对他们的要求,往往我行我素。皮亚杰认为,规则对2~5岁儿童还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把规则看成是应该遵守的。儿童往往按照想象去执行规则,把外在环境看作是自我的延伸,还没有把主体与客体分离,不能将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别开来。因此,3—4岁儿童会表现出喜欢平行游戏或独自玩耍、不会主动发出加入游戏或活动的请求等典型行为。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的行为,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

3—4岁儿童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另一个特征是交往的被动性。由于他们的认知与语言能力有限,缺乏相应的社会交往技能,加上刚刚从家庭踏入幼儿园,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环境,因此该阶段的幼儿喜欢和熟悉的人交往,不会主动与人打招呼。比如,当你问3~4岁儿童“你的好朋友是谁”时,他们经常会回答“我和×××是好朋友”,而不是“我跟×××和×××是好朋友”;或者你问他们喜欢老师还是家人,他们一定会回答是家人。虽然幼儿主动发起交往较为困难,但只要他们能够应邀,也算是在与人交往上迈出了一大步。

3~4岁儿童在交往过程中肢体语言的使用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由于3~4岁儿童的语言仍在发展中,他们在交往中往往不会用语言表达来解决问题,而常用动作来解决问题,因此容易产生类似攻击性行为的动作。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意识到,在3—6岁儿童中,3—4岁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频率最高。

《指南》提到,人际交往能力中较为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3—4岁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限,因此他们会选择最原始、最有效、自己认为最能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同时,前面也提到,3~4岁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还不能完全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能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因此,3~4岁儿童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也会出现较多“不讲理”的情况。

2.4—5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特点

与3~4岁儿童相比,4~5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开始去自我中心了。他们开始能逐渐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想法,比如从“因为自己生气而去打人”,到“知道打人会让对方很疼”,所以会寻求别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他们的自信心也在逐渐增强,并且习得了参与游戏活动的技能。4~5岁儿童独自游戏逐渐减少,群体游戏逐渐增加。4~5岁儿童在同伴交往中也能彼此体谅与照顾,从而出现了“游戏伙伴”和“小团体”等3~4岁儿童没有的现象。

4—5岁儿童开始尝试和自己喜欢的入主动交往,能主动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幼儿交往的主动性源自他们习得了一些同伴交往的技能,4~5岁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大多能与同伴合作、互助、分享和轮流,这些交往技能有助于幼儿良好同伴关系的维系、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正是因为有了主动交往的行为,幼儿开始形成自己的伙伴群体,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喜欢亲近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小伙伴。例如,教师可以观察到幼儿开始逐渐固定游戏玩伴,有些幼儿在自由活动时总是在一起玩。

4~5岁儿童虽然开始愿意主动交往,但仍然缺乏交往技能,对已有的交往技能的使用也不熟练。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产生矛盾、合作失败、分工不明等。虽然幼儿开始使用交往技能,但是遇到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常常出现退缩或攻击性行为,或者喜欢告状,寻求成人的帮助等。例如,教师会觉察到,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产生矛盾时经常会向教师投诉。

正是针对4~5岁儿童人际交往的上述特征,《指南》对这一阶段儿童的同伴交往行为提出了如下目标:会运用介绍自己、交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同伴游戏;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这些目标具体说明了4~5岁儿童应具备的交往技能,刻画了幼儿解决人际交往问题时由于年龄特征所带来的局限。

3.5—6岁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特点

5~6岁儿童人际交往的特点相较于前两个阶段的儿童更为丰富。5—6岁儿童往往有比较固定的玩伴,且喜欢与同性别的伙伴一起玩。与4~5岁儿童不同,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尝试与同伴建立友谊,他们常常会用各种方式和自己喜欢的伙伴建立朋友关系。例如,有的孩子会使用“交换”的方法,“你和我做朋友,我就让你玩这套烹饪玩具”;有的孩子还会使用“威胁”的方法,“你如果不让我玩,我就不和你做朋友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幼儿都无恶意,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结交合自己心意的朋友。与此同时,由于5~6岁儿童性别意识增强,常常按性别聚集在一起活动,即女孩和女孩一起,男孩和男孩一起。同时,同性别的幼儿可能会有共同的喜好,如男孩比较喜欢谈论“打怪兽”“开赛车”等话题,而女孩则比较喜欢娃娃家、小舞台等角色游戏。

5~6岁儿童能主动发起或加入同伴的游戏或活动。随着交往能力的增强,他们已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5—6岁儿童喜欢尝试扮演不同群体中的角色,如领导者、谈判者、追随者等,因此他们发起的基本上都是有组织、有规则、有分工和有“小组领袖”的共同活动或合作游戏。5~6岁儿童已能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方便及快乐。

5—6岁儿童在共同游戏或活动中能与同伴协商、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想法,能耐心倾听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大多能自己协商解决。随着幼儿认知、动作和语言等能力的发展,幼儿习得了越来越多的交往技能,并逐渐脱离成人的帮助,做到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上述5~6岁儿童人际交往的特征在《指南》中也得到了具体阐释。例如,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等等。

综上所述,3~6岁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逐渐去自我中心、交往技能不断习得、交往过程中主动性不断增加等。正如《指南》所述,“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从中学习更多的交往技能,发展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