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侨乡文化培育侨乡新人——侨乡德育再创新

  • 投稿零号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16次
  • 评分4
  • 71
  • 0

李向平

广东省中山市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528455

【摘要】中山市南区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南部,它是中山的重点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近4万人,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南区长达150多年的华侨史可以说是中山近现代华侨史的缩影。因此,作为侨乡的中心小学,如何挖掘侨乡文化特色,传承侨乡文化,培育侨乡新人就成了我校发展的一个研究的重要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侨乡文化、侨乡精神、德育创新

我校的课题《利用侨乡文化资源加强学校德育研究》是在2007年1月被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定为德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的,其实早在2004年区对学校进行布局调整的时候,我校就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成果。以下是我们在结合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下,对侨乡德育工作的几点创新做法:

1.整合侨乡教育资源,创设了浓郁侨乡氛围

我们知道,育人场所是育人的客观存在因素。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所具备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结合香山文化教育的开展,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创建一个具有浓郁“侨味”的校园环境。因此,学校聘请了具有研究中山华侨史三十多年的市侨联退休干部陈迪秋女士、原华侨中学校长李镜澄、社区的著名华侨、有“中国史奴比爸爸”之称的马乐山爷爷和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艺术系的专家等组成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他们根据学校校区特点、学校的办学历史以及社区的华侨资源等,通过充分论证,制定了一个以“侨乡的过去、现在、未来”为主线的《竹秀园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和VI系列方案,把我校建成一个既具有传承侨乡文化的历史怀旧气息,又同时具有发扬侨乡人精神的奋发向上的现代气息。

除了建设好学校本身的育人环境,学校还努力挖掘校外的德育教育资源。近1000多年来,尤其是香山立县852年来,南区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人物,至今还保留着诸多享誉海内外的众多人文历史古迹。主要包括:功建铁城梁功祠(香山首任县令为纪念铁城总设计师梁溪浦而建)、宋帝遗迹及侍郎故里牌坊、状元牌匾及探花墓、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故居、中国民族百货业先驱马应彪故居、在中国工商业史上写下辉煌篇章的香港郭氏永安家族故居、渡头抗英纪念馆(渡头先人抗英事迹比著名的广州三元里抗英事迹还要早)、有“中国史努比爸爸”之称的马乐山卡通制作梦工场。这些侨乡保留下来的历史资源实际上也成了学校校园文化的一个外延,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德育活动的一个新天地。

另外,学校还十分注重通过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调动区内资源为学校服务。因此,学校在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的德育工作一直没有离开社会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为着同一个目标,这些单位、家长和学校一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每个学期初,为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学校法制副校长——区派出所郭月君所长和有关干警都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报道:http://news.zsedu.net/news/2006/9/06/085549am.html)为更好地开展“一畅两会”的精神,提高教师对消防安全的认识和扑灭初期火灾的胆量和能力,区安监分局经常到校调研,并为我校全体教师开展讲座和灭火操作演练;

为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学校联系单位——城区大队五中队苏队长和有关交警经常到校了解情况,并于每个学期末为年级学生举行交通安全讲座和交通红绿灯规则演练;每个学期里,区关工委同志都到学校来了解偏差生的情况、与他们开展谈心;竹秀园社区也深入学校了解学校周边治安情况,为学校营造健康和安全的教育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学校还通过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们汇报学校的工作、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通过召开家长会,学校搭建了和家庭交流的平台,更好地收集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促进了学校“走进家庭,共育新人”工作的开展。

2.开展丰富活动,传承了侨乡文化

我校主要是以“校本”为载体,“课堂教学”为渠道,“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传承侨乡文化。

2.1编写校本课本,传播侨乡历史

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我区历史上有名的华侨及其事迹、重点文物、古迹等资源,制成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校本课本《我爱我家》,要求教师结合思品、班队课等进行上课,让学生认识了解家乡的历史,感受家乡的辉煌。

2.2开展实践活动,探究侨乡文化

学校要求教师利用实验课、综合实践课、活动课等,开展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开展“我家华侨”、“侨乡历史知多少”等主题班会,加强学生对乡情文化知识的情感教育。学校更是成立了子课题《走进良都文化》并通过拓展课堂的空间,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2.2.1《学校门口塞车问题的调查及对策》调查活动(附光盘材料)

2004年,此项活动是针对学校周边环境由于侨乡建设时留下的客观历史问题导致弯多、路窄,家长接送学生时经常塞车这一实际情况而开展的,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了解塞车的情况、调查门口车辆的总数、车辆的类别和路面的情况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报告。

创新做法:把有关报告情况向城区大队第五中队反映情况,并受到城区大队第五中队的肯定和表扬,引起他们对我校门口交通情况的重视,并顺利解决了问题。此项活动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2.2“溯源侨居”的调查活动(附光盘材料)

在2005年,学校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次“溯源侨居”的调查活动,通过组织、发动学生调查良都地区华侨古宅的数量、面积、风格和结构特点,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侨乡的文化和剖析侨乡的发展与变迁。

创新做法:学生根据调查报告,向区侨务办公室发出倡议,促使他们对区内古宅进行保护和维修,此调查报告受到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表扬了学校的兴趣小组。而该项活动在2005年广东省科技实践活动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2.2.3《南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调查活动

在2006年,学校组织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南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调查活动”,学生通过走访、参观和写报告的形式,对区内的旅游资源作了一个系列的分析、总结和报道,让学校更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了南区的旅游资源情况。

创新做法:调查报告程送到区建设开发公司,得到领导的表扬。此调查报告在当年中山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被评为二等奖;

2.2.4母亲河——马恒河的污染情况调查

在2007年,学校开展了一次以母亲河——马恒河为调查对象的“马恒河污染情况调查”活动。

创新做法:通过邀请区城市建设办公室领导一起实地调研,把马恒河的污染情况写成报告,把相关图片在学校出版,扩大影响面,使学生爱护马恒河的意识得到提高。此项活动获得了中山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2.5“良都名人趣事”征文比赛

2007年,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良都文化、弘扬良都精神,学校举行了一次全校性的“良都名人趣事”征文比赛,通过班主任为学生上主题班会课介绍侨乡名人、学生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最后组成文稿等步骤,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良都;

2.2.6“良都传统美食”制作比赛

2007年,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良都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弘扬良都传统美食,学校举行了高年级学生的“良都传统美食”制作比赛。比赛通过学生分组制作良都传统美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良都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把良都文化的精粹传承下来。

创新做法:家乡乡土糕点制作进入课堂,是学校成为侨乡文化的宣传。

2.3拓展延伸侨乡文化

学校利用《我爱我家》、《走进良都文化》校本课本中的著名华侨的优良品德行为,结合学校学生实际,编写了出版成另一本德育校本教材《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这里养成》,并作为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指定教材。在课堂上以明目、道理、悟意、促行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明白到爱国爱家,就要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要争当文明人、做文明事,就要爱己、爱人、爱校,从而有效地把校纪校规落实到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行为上。就是在这样的育人思想指导下,学生行为的文明程度逐年提高。在06年,学校顺利通过中山市文明行为规范学校的验收,成为28所中山市首批文明行为规范学校当中的一所。同时,学校还以警示场所为教育基地,以活动体验课的形式,开展学习侨乡伟人,改掉不良行为的教育活动。中山市戒毒所、中山市劳教所、中山市拘留所、中山市看守所都座落在南区,这就为学校开展警示教育提供了条件。我们认为只有正面的教育还不够,还必须有反面教育的辅助,因此,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参观警示场所的教育活动。在2003年9月我校由原来的恒美小学、先施小学、马岭小学和竹秀园中心小学4所学校合并以后,我们共开展参观警示场所的次数超过10次。这些活动,使学生受到心灵震撼,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效果。

创新做法:为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建立了警务室。报道:http://www.zsedu.net/news/2006/2/14/083927am.html)学校还聘请了专业保安14人,物业管理式的后勤工作进入校园。所以从合并学校到现在,学校连续多年保持师生犯罪率、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率为零。故此,学校在2005年被评为中山市唯一一个“全国平安校园”。

3.发扬华侨精神,培育了侨乡新人

教育要体现时代性,这是无可争议的观点。面对世界形式变换,生产力形式的转变,学生视野的拓宽是与时俱进的做法。而最为重要的是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永恒不变的教育。我们的做法是:

3.1以爱国爱乡的永安公司回家乡投资、关心学校发展和捐资助学的事迹为契机

通过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其创业先人的故居、采访其后人、了解其在区的投资情况,开展以“我与华侨比贡献”为主题班队课、学科竞赛、科技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在学校内掀起了向永安公司郭氏后人、先施马氏后人等爱国爱乡精神学习的热潮,激发学生立志报效家乡的情怀。在2004年,借香港永安公司郭氏后人郭志安先生捐款兴建电脑室的机会,学校安排了学生对其进行访问,并把采访的相关材料出版了一期板报,把郭氏后人爱家爱校、报效家乡的事迹进行推广。(报道:http://www.zsedu.net/news/2004/12/8/085608am.html)

德育亮点:德育工作与区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3.2抓住著名华侨马乐山爷爷的“史奴比制作梦工场”在学校附近的有利条件

组织学生参观制作现场,了解风靡全球的“史奴比”整个制作过程。同时,通过近距离接触、采访马乐山爷爷,使学生清楚认识到要成名、要全球认识并不困难,并不是遥不可及。只要坚持理想、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必定成功。从2004年到现在,学校一共组织学生参加史奴比制作梦工场、采访马乐山爷爷达10多次。

(报道:http://www.zsedu.net/news/2005/10/20/112041am.html)德育亮点:德育工作与世界级名人紧密相连。

3.3在发扬侨乡文化上,我们还开展“邀请南区的名人走进校园”的活动

其中香港永安公司郭氏后人、世界级手模大师、史奴比的中国爸爸马乐山、中国书画艺术家李均成、南区著名武术教练马演南和区侨乡事务办领导杨文宝先后来到学校举行讲座接受学生采访等。学生聆听他们的故事,心灵受到震撼,收到了很好的深刻教育效果。

德育亮点:德育工作与名人课堂紧密相连。

3.4为了更大限度地调动校外力量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学校在2008年10月成立了竹秀园中心小学亲子义工服务队,并以“我爱我家”为主题开展了多项的活动,以通过“义工”这一途径,达到“亲子”这一目的。竹秀园中心小学亲子义工服务队的成立标志着家庭力量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再创新。侨乡人热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情怀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同时,学生在各项体育、音乐、美术、舞蹈、科技比赛中都发挥出了侨乡人自强不息、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市、区争得了荣誉。(义工队成立:http://news.zsedu.net/news/2008/10/08/170401-4886-1.html、义卖活动:http://news.zsedu.net/news/2009/03/23/145923-25616-1.html、组委会成立:http://news.zsedu.net/news/2009/04/02/090318-27361-1.html、慰问老人:http://news.zsedu.net/news/2009/04/02/090145-27354-1.html。)

德育亮点:德育工作与亲子义工同一方向。

3.5结合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的机会,大力开展纪念系列活动

孙中山是位出生在中山市的伟人,作为中山的一份子,学习其平等、博爱、包容和创新的中山人精神是我校今年11月份德育工作的重点。为此,我校举行了大型的纪念活动,其中包括参加市集邮知识竞赛、专题为“中山人精神”的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比赛、学生“我心中的孙中山”演讲比赛等。通过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产生爱国的情怀和报效祖国的决心。(报道1:http://news.zsedu.net/news/2006/11/13/054250pm.html,

报道2:http://news.zsedu.net/news/2006/11/21/093254am.html,报道3:http://news.zsedu.net/news/2006/11/21/093803am.html)

德育亮点:德育工作与纪念日活动紧密相连。

中山市南区是一个德育宝地。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悲壮的革命史、源远流长的侨乡文化及雄厚的教科文化共同组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侨乡文化。侨乡人的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报效家乡的精神是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精髓。利用侨乡资源创新德育模式是我们学校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手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今日侨乡》中国建设杂志社出版(北京)198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