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

  • 投稿馬总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1019次
  • 评分4
  • 62
  • 0

钱水梅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教好语文和学生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实际上,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也是长期倍受关注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段,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学习环境、社会结构等方面都经历了断层,教师应时刻关注小学低年段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工作,尽可能减少儿童的入学不适应现象。下面将对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教材设计方面

1、教材内容应丰富有趣,符合小学低年段特点。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对于学生作用巨大,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对于低年段语文教学课堂,首先在语文教材内容的编写方面应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既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内容选取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描述的是学生熟悉且能理解的事物,同时注意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课本的时候,就能激发其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在贴近生活方面,人教版低年段的语文教材编写做得挺好,《在家里》《登山》等课文就来源于小学生的生活,既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拼音和识字的能力,又能把语文知识与社会认知融合在一起,简单易懂,能有效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

2、教材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基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语文教材的编写首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内容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借助图片的诠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图片的加入,使得整本教科书更具画面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看图读写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二、任课老师方面

1、多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因时因人因材施教。作为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表现,也要在课后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具体来说,小学低年段的语文老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情绪状态,及时地进行心理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和梳理。对于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耐心地鼓励他们学习,积极和家长沟通,渡过心理难关。对于活泼多动而静不下心学习的学生,要采取合适的办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2、丰富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更能引起学生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应把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形式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小学生爱玩好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儿童,难以适应教学新环节,教师应采用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而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后,知识的比重逐渐增加,教师开始强调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字词句的读写、字形的分析、词语的理解,主要采用讲授、谈话、讨论、练习等教学方法。‘教师应创新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游戏法等方法渗透于语文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家长方面

1、家长的陪伴与交流是孩子走出学习断层期的保证。家长要多花时间陪孩子,经常讲故事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阅读或者陪孩子一起书写,能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也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衔接的保证之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应该及时地了解孩子语文学习的状况,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耐心地鼓励孩子,和他一起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消除焦虑情绪,尽快适应小学的语文学习。

2、多与教师交流,针对孩子的问题探讨应对策略。如果家长与老师的教学思维和方法不一致,就有可能导致小学生难以接受,在知识学习方面会存在更多的费解。因此,家长和语文老师要保持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及情绪状态,面对孩子的适应难问题,家长和教师应共同探讨,找到应对策略。

四、学生方面

1、引导学生适当地进行自我调节,用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学习语文。语文课堂的困难很多,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学会调整自己,暗示自己不要着急焦虑,不懂的地方问问家长和教师,尽量用轻松愉悦的心态去面对语文学习。

2、及时和家长教师交流,倾吐自己的困惑,努力适应小学的学习。当自己的消极情绪无法排遣时,主动和家长教师交流,把自己的困惑告诉他们,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积极措施。在以后的语文学习时,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努力适应小学的学习。

综上所述,实现幼儿园和小学语文课堂的相互衔接,不能只依赖老师单方面的力量,需要任课老师、家长、学生以及学校教材编写和选取方面的密切配合,关注这一时期儿童的特殊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在语文学习中的困难,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平稳顺利地跨过这一学习断层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城关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