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 投稿张永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475次
  • 评分4
  • 37
  • 0

陈倩,冯程伟,王岳蕾,李伟娜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任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建立和完善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着重要意义。高校要以“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为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建立机制、营造氛围,加快学生由知识型向创新型转化的步伐,最终达到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课外科技创新组织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10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2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17)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11—18

作者简介:陈倩(1981— ),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冯程伟(1981— ),男,河南灵宝人。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王岳蕾(1986— ),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伟娜(1980— ),女,河北唐山人。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指出:“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培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建设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科技持续发展的后续力量,其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是关系到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注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我国创新型社会的建设、经济转型都有重大意义,也是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1]

(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企业也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是竞争取胜的关键,尤其是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并且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科技创新能力强的毕业生一般理论基础扎实,为了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他们不但要主动自学课堂上未讲授的专业知识或软件,而且要对自身的科研项目进行多次修改或调试,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专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科研中所解决的问题往往也都是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这些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要求。[2]

(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在校期间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学习,二是科研。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对专业课知识的学习,科研工作则多是通过第二课堂进行的。大学生搞科研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这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将更多的课外时间放在科研竞赛类相关学科知识的拓展学习上,对于大学生专业视野的拓宽、高校学风建设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

1.加强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高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相关校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财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学生处、团委、研究生院、工程训练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办公室设在教务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高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方案,制定、修订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实施办法,统一协调各院系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工作组的工作,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场地、资金及设备支持。

2.组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项目评审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由各院系、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团委共同推荐组成。专家组具体负责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评审、立项、检查和验收,对创新实践活动的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抓好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1.创新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注重依靠行业内的龙头企业,通过校友会等组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积极争取与企业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在企业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实验室特别是重点实验室都要结合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场所、设备和技术支持。各实验室每年都要制订接纳本科生参与创新实践的计划,要通过实验室开放、创新性实验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学生到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2.创新实践基地要按照专家推荐和自由申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都要确立一批具有基地学科特色、代表学术前沿且适合学生参研的创新实践课题,择优参加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活动。本着双向选择的原则,创新实践基地负责为每个立项项目联系一位或几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热心从事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3]

3.创新实践基地要充分利用报纸、展板、网站等媒体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宣传,扩大创新实践基地在教师和学生中的影响力。同时,要定期组织并举办各种科技讲座、学术沙龙以及学生间的学术交流活动等,为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对于条件成熟的创新实践基地,学校要积极鼓励、支持其开设一批实践性强、特色突出的全校性实践选修课供学生选修。

(三)以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组织为载体,以项目经费为保障,深入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1.加强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组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百家争鸣”的原则,建立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组织,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社团、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俱乐部、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组(工作组)等。课外科技创新组织开展的活动要有学术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2.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组织以课外科技创新实践项目为日常活动载体,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参加相应的科技创新竞赛。学校有关部门和院系要对创新俱乐部活动的开展给予经费支持。[4]

3.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设立校级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验项目,按照“公开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原则进行立项,对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创新实践项目可以来源于教师科研,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推荐等,也可以由学生自行拟定,定期报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严格规范指导教师的聘请制度,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1.发动学校各方力量,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为各级各类学生科技创新组织组建指导教师团队,为科技创新项目聘请指导教师,全方位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2.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领域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选择前沿问题、热点课题,进而确定主题新颖、有一定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项目供学生参与研究实践,并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指导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指导经验,在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3.学校每年都应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指导工作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对于指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或在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基地、组织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对于获奖的指导教师、组织管理者,按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奖励。[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剑钊.略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4).

[2]朱新力.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任其亮,李淑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4]杨威.依托科技竞赛和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

[5]杨震.论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