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外向型国际中医人才培养新模式

  • 投稿狐狸
  • 更新时间2016-02-23
  • 阅读量645次
  • 评分4
  • 65
  • 0
   摘 要:改革开放以前,中医人才培养一直是沿用苏联的模式。直到21世纪,一些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始了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教学质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在目前,国内高等中医院校所培养的国际中医人才已与国际市场需求相脱节。为此,我校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探索新型的国际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培养一批实用、创新的国际中医人才。 
   关键词:外向型;国际中医;人才培养 
   一、国际中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国内政策 
   2011年12月6日,袁贵仁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医学教育要更加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医学无国界,因此,医学教育要实现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2012年1月30日,卫生部印发的《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中强调,要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卫生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深入参与全球卫生事务,推动多边、双边卫生合作。 
   2.国际需求 
   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和疾病谱的转变,中医药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7年2月27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新发布了一项与中医药密切相关的指导性文件草案——《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该草案表明了FDA对中医药理念及治疗功能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草案的发布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中医整体思想和辨证施治原则。 
   二、国际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制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中医学的学制是借鉴自英国,一般学制5年。在大学5年的时间里,学生只是了解中医的理论外壳,不可能全面的理解中医学的精髓,更不用说要把中医理论运用于实践。国内与国外中医学院合作办学主要采用4+1模式,在国内5年都不可能学到的东西,更不用说花4年时间在国外。同时,国外中医学院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千差万别,缺乏统一的标准。 
   2.课程的问题 
   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课程体系主要是参照西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实践脱节现象和重复现象严重。在本科短短的5年中,既要学习中医课程又要学习西医课程,主次不分。中西医各自有庞大的理论体系,学好其中一种尚且很难,何况是两种,更不要说参加临床实践了,最后使学生“中不通,西不精”。 
  英语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桥梁,要面向国际市场必须要学好、学精公共英语和专业。现在的高等中医院校,前两年主要是学习公共英语,后面2~3年没有学习英语,也没有学习专业英语,英语学习缺乏连贯性成为中医药人才走向国际的瓶颈。 
   三、外向型国际中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立 
   1.外向型国际中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目标 
   外向型中医药人才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充分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能运用所学的中医药理论应付各种疾病;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具有较强外语的交际能力,能用英语准确的表达中医药理论知识;另外,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水平、使命感和责任感。 
   2.外向型国际中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方案 
   (1)国内中医国际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国际实验班其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知识结构和英语课程方面(如图1),知识结构包括基础课程、主体课程、补充课程和拓展课程。图1基础课程即中医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主体课程即中医课程,读古代医学家的经典名著,培养中医思维。补充课程即西医课程,中西医互为补充,相互渗透。高等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要以中医为主体,西医为补充,才能让中医更快与世界接轨。拓展课程主要体现与国际接轨,例如,在课程中加入国际内容、开展跨区域文化研究和中西医比较研究等,通过开设这样的课程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 
  <E:\ZCM\理论版\12上\TP\t22.tif> 
  图1 国内中医国际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针对中医的特点,把中医英语分成了四部分,分别是公共英语、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和特色课程,第一年专门强化学习公共英语,以后四年是不间断学习;到第二学年,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根据专业知识的特点,可分别采用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专业英语主要开到第三学年,包括中医英语和西医英语,中医英语可以对第二学年不适合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进行补充,西医英语在第三学年起到强化的作用;从第三学年开始可以加入一部分特色课程,例如,国外中医药概论、医学英语词汇等,为以后的国外中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国外中医国际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如图2)。中医国际实验班学生在国内完成五年制本科课程,向本学校提交去国外读中医硕士或中医博士的申请,并通过相关英语水平考试和学分认证后,可直接读国外一些学校(经过国际认证)中医硕士(5+2)或中医博士学位(5+3)。 
  <E:\ZCM\理论版\12上\TP\t23.tif> 
  图2 国外中医国际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 
   在国外学校读中医硕士或博士的学生,第一年在学校主要学习当地的民族文化、国医开业术、专业知识等,经过评测合格以后,到当地医院实习,硕士实习一年,博士实习两年。实习期结束以后,医院把实习结果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反馈结果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并判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 
   中医药起源于中国,但中医药属于世界。在世界中医药教育体系中,我国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是坐标原点,是世界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领航者。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是随着社会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已与国际脱轨,不能与时俱进。我们不能故步自封,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地培养适合国际需求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以此来使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与世界同步,适应世界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曹博,程志,曹德品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1-2. 
  [2]裘索.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医药学刊,2005,23(3):529-531. 
  [3]童兴红.中医药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医教育,2005,24(3):27-28. 
  [4]石岩,刘庚祥,陈雷.外向型中医药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200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