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新范式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8-01-30
  • 阅读量339次
  • 评分4
  • 33
  • 0
  [摘要]创业教育从1998年10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就被广泛认同并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社会更需要高等学校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国内起步较晚,当借鉴诸如美国等国家践行的创业教育的同时,我国高校对创业教育也存在很多误解,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更是偏离人才培养的最初目标;如何纠正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如何在当代环境下重新认识并解读创业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新范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14-0009-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4.004
 
  [本刊网址]http://www.lbxxb.net
 
  一、新形势更需要创业教育
 
  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时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创业活动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新兴创业活动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高等教育一直是国家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力量源泉,随着创新创业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的地位和功能面临新挑战,推进高校的创业教育成为全球的共识。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顺应了全球范围内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学校接受系统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素养,增加就业资本。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优势,其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美国不仅开设近2000门创业教育课程,而且有非常完善的创业教育系统;英国的创业教育是全社会总动员,共同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便利;日本更是从小学就开始重视创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更谈不上规范。而且目前流行于各大高校的创业活动基本上是流于形式的“创业大赛”活动,在这些“创业活动”中参与的组织与单位不少,但真正起到创业教育目的的却很少,即使是高校也仅仅是进行的“创业教育”中“创业知识”的灌输,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指导。想要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我国高等教育中必须要规范创业教育,对高校人才进行创业教育的系统规划。
 
  二、创业教育的概念及内容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的“enterprise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要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世界经合组织的创业学专家柯林·博尔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总结到:创业教育通过开发、提高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必需的知识、精神、能力和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除了学术性和职业性的“教育护照”之外应该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建立在广义创业教育认识的基础上,它主要侧重于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借助创业教育,弥补现有高校教育的空缺,开发当代青年人的无限潜力,激发青年人的创业热情与动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期为社会的建设真正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意义重大。第一,创业教育为现有教育模式提供新思路。目前高校教育模式相对发达国家来说,相对比较保守,教育模式缺乏灵活性。大学生的普遍认识还停留在通过四年的大学生学习,获取教学大纲要求的学分,从而如期取得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在就业时能为自己尋找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创业教育的出现,为现有高校教育模式提供教育模式新思路,让大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创业思维的引导与灌输,以达到真正的人才培养的目的。第二,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与水平。创业教育为现有高校教育模式提供补充,最为主要的还是要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创业教育的全过程灌输,能为大学生整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生涯里,时时刻刻充满创业的畅想与激情。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激发自己创业的热情。让整个大学过程富于无限的创新与创造过程中,从而为培养更加具有竞争力的社会需求人才提供良好环境。第三,创业教育有助于社会稳定发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程是民生工程,不仅是能达到满足社会就业的需求,同时更可以为社会创业社会就业与社会岗位。从更深层次方面讲,创业教育是长期的民生工程,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过程中,提供的不仅仅是社会岗位,还可能源源不断充实社会空缺,创业社会价值与社会财富,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双重目标。
 
  三、创业教育的误区
 
  (一)创业教育不等于开设创业课程
 
  1997年“创业计划竞赛”被引进到中国,到现在已有20个年头。各大高校纷纷效仿清华大学开创的活动,大搞“创业计划大赛”活动,与此同时,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比如,开设《就业形势与择业技巧》、《创业竞赛》、《创业讲座》等非系统性课程与零星创业活动;对相关负责教师进行创业指导方面的培训;开展校内创业计划大赛;提供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等活动。依据以上活动,在校大学生最直观的接受的创业教育是学校开设创业课程,这些所谓的创业课程是基于就业的压力开设,基本上都在大四第一学期开设,课程对象是毕业班的大学生,课程特点是,课时相对较少,一般为8个课时,授课规模较大,每次课大概是150人左右,授课内容更为单调,真正关于“创业教育”内涵的东西却很少。大学生修读该课程大多是为了完成学分,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该课程也并达不到提高学生创业或就业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创业课程的简单授课上,而更是其它更具有实际价值的能传播创业教育内涵的立体课程。
 
  (二)创业教育不等于培养企业家
 
  一提到“创业”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企业家”,“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企业家”的教育。从这种现象上分析,目前高校或社会上存在的“创业教育”目标很明确,就是这了培养更多的“企业家”而开设。培训对象具有强烈的功利心理及热情,组织培训的单位更是以此当做“教育培训”的幌子。如果真正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我们更应该清楚,创业教育更加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素质等理念性的核心元素作为重点,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一旦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及掌握市场规律的创新意识,无论是在以后的就业方面还是自己创业方面都会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决定。总之,我们根据创业教育的概念及案例总结,创业教育的重点不是为了仅仅培养创业的企业家,更是为了培养具有企业家眼光、企业家见识、企业家创业思想及理念的综合性人才。对此,英国人有着独特的认识,他们认为,创业是指在混乱无序、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寻求与把握机会,高效地整合与利用资源,明智地决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既指向目标达成,有时也指向“创造性的破坏”。因此,创业首先不能仅仅被当做一种纯粹的、以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活动,而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三)创业教育不等于提高就业率
 
  创业教育在现存的高校模式中,主要是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补充,国家口号是“创业是作为就业的补充,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落实到高校,就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数量作为考核各单位就业完成情况的一项指标”。直接来说,高校就是为了提高全校就业率对各执行单位进行工作业绩方面的必查内容。这种现状逼迫高校在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创业,把所谓的创业成果——“营业执照”复印件交到执行单位,以此作为创业证据,作为考核的支撑材料;高校所进行的创业教育主要考虑因素并不是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效果如何,而是重点考虑“有没有完成今年的考核任务”。在这种目标指导下,高校的创业教育显得有些功利与无奈,也就完全颠倒了创业教育的最初理念及目标,更达不到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创业教育的新范式
 
  创业教育目前在高校仍存在很多误区,高校自身对创业教育定位不明确,导致整个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偏离;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对于创业教育内涵的掌握不全面,自身的功利心较重,很难深入贯彻落实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对创业教育认识较肤浅,再加上缺乏专业教师指导与方向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显得形同虚设。如何在高校更好开展创业教育,这是一项长期工程,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要重新定位并解释创业教育,笔者认为,创业教育的新范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教育是终身教育
 
  创业教育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业精神,以及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从其内涵上讲,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大学生期间开设的一门课程,它可以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一种理念教育,应该更早地纳入学生的修读范围,让课程学习变成终身学习。需要强调的是,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更应该是一系列课程,在人类整个学习生涯中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与目标,开设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比如,在小学阶段,创业教育可以是启发式的,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与对创业理念的基本概念的引入;在中学阶段,更主要的是对创业理念及创业知识的输入;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让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学习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与学习,从而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有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能够清楚自己的社会价值,不至于在就业之前出现空前的“迷茫”。走向社会之后,一方面经历社会的洗礼,一方面接受社会的再教育,这也是创业教育的后续阶段,根据市场的调节,适时调整自身的社会需求,一直延续下去。终身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时间限度问题,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概念问题,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终身的创业教育过程,对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创业教育不能仅仅作为高校大学生取得学分的一门课程,应该是具有专业水平的一系列课程。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课程设计,都应该有一套完备的设计与安排,让大学生接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自身的实践过程中,从而使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都能得到真正提高。针对目前现存状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不能作为补充课程,而应该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各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其次,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时间不能局限于大四毕业阶段,而更应该在大学一开始甚至大学之前开设;第三,创业教育的指导老师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有必要时再邀请企业、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上的核心领军人物为大学生开展实战训练;第四,创业教育是意识形态教育,不能作为量化的考核内容。
 
  (三)创业教育是自我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地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在大学里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的本质、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的心理、意志,具有实干的精神,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成为一个智者、强者而不是懦弱者,毕业以后能够大胆地走向社会,自我创业。这不仅是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需要达到的目标,更是一个人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如果能把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就会形成自觉的自我教育,自觉主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自觉主动学习自己想涉猎的知识,自觉主动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这是一个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从另一方面讲,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当代大学生以工作的高收入及社会地位作为择业标准,忽略了自身的价值追求及梦想,如果能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意识,就很可能让现有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让大学生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实现自己理想上面,从而达到实现民族梦想的目标。
 
  (四)创业教育是全民教育
 
  高校的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一方面的事情,更是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等多方面共同的参与过程。美国的创业教育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充足的资金援助以及完善的政策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英国与德国更是如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提供大力的支持与帮助,不仅是社会团体力量协助,还定期邀请企业相关人士到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讲座与创业实训;日本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提倡“大学生自己为自己提供就业岗位”的理念,激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自创岗位”的创业热情。借鉴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经验,总结我国创业教育现状,应该从大局出发,引导全民创业教育的理念,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总之,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课程教育,也不是功利型的创办企业的教育,更不是仅仅存在于大学生期间的短期教育,它更应该是立足国情,放眼全球,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重新定位。大学生只有接受如此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才能真正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才能紧紧抓住世界发展的节奏,通过个人的发展,取得自我价值实现,并实现民族梦想的实现。
 
  作者:仇存进
    参考文献: 
  [1]张俊,颜吾芟.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R].教育研究,1990(7):15 -18 
  [3]梁保國,乐禄祉.论创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