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陷阱”大起底

  • 投稿ido
  • 更新时间2015-10-11
  • 阅读量880次
  • 评分4
  • 50
  • 0

在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媒体记者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美发市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目前美发行业仍然存在高仿国际名牌产品、国产美发用品傍洋品牌、理发师评级混乱等诸多消费陷阱。面对这些“美丽陷阱”,消费者该如何避免并有效维权呢?

文/张立平 杜洋洋 陈忠权 张磊

目前,美发行业针对消费者设下的陷阱多而繁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陷阱1

高仿国际名牌产品

在走访天津市部分美发沙龙、发型设计中心、美容美发店后,记者了解到,目前消费者烫发、染发、护发分别有不同的消费档次,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为什么做个头发这么贵?”记者多次向理发师询问,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的是——“药剂好当然价格就贵”。

理发店所用的药剂成本真的那么贵吗?

记者以网店店主的身份来到天津市某大型美发用品批发市场。经过多方询价,记者发现,与理发店相比,这里的美发药剂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烫发剂价格大多在7—30元,染发剂和护发剂的平均价格稍贵,也不过是五六十元左右。

走进一家经营美发用品的店铺,记者指着一款国际知名品牌烫发剂表示要批发200盒,该店老板称原价是每盒8元,优惠后的价格是每盒5元。“国际名牌怎么这么便宜?”记者不解地问。“实话跟你说,这款是高仿版,但是质量绝对有保证,很多发廊都在我这儿上百盒地批发。”老板向记者坦言。“正品多少钱?”“正品不光我这没有,整个市场你都买不到。”

在攀谈中,该店老板告诉记者,美发行业的品牌多如牛毛,并不是只有那些真正的国际大牌才热销,很多不知名的品牌反而更受追捧,原因是价格低,美发店利润空间大,理发师推荐的积极性高。由于消费者不懂,理发师向消费者推荐的大牌多数是伪大牌。该店老板举例一款添加精油的烫发剂,优惠后的批发价格是10元:但在网上销售,最便宜的价格也要88元。在网上卖家的主推下,这款烫发剂得到很多消费者追捧,月销售量达上千盒。

随后,记者通过网络查询、收集了天津市近10家理发店的电话,以每盒15元的价格逐一拨打电话,推销该款添加精油的烫发剂。当听到记者给出的报价后,某理发店负责人李先生明确表示价格太贵。记者说:“一分钱一分货,虽然价格高了点儿,但质量有保证。”李先生回应道:“这个价位,别说什么一分钱一分货,这产品我们也用了不少,比你的价位便宜多了。”几轮回合下来,记者把价钱降到12元,该店负责人仍觉得贵,不耐烦地挂断电话。在电话推销过程中,除有4家理发店表示自己有专门的供货渠道外,其余几家理发店均以价格贵为由予以拒绝。

陷阱2

国产用品傍洋外衣

为了弄清美发市场暗藏的陷阱,记者再次走进某大型美容美发用品批发市场。该市场各店铺的生意都很繁忙,一箱箱待发的货物堆积如山。记者走访多家店铺后发现,在洗、染、烫等美发护发用品中,用“满城尽是洋品牌”来形容并不夸张,一个个货架几乎全被来自德国、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国的“进口”产品占据。然而,经过记者调查,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一家门面较大的店铺内,记者以某形象设计中心采购员的身份与老板攀谈。“这些牌子都是卖得很火的,全是进口货。”老板边说边将十几种品牌的烫发膏从货架上拿下来递给记者,“你要是拿货量大,我给你最低价。”记者看到每种产品的包装盒上都写满了韩文、日文、英文等,乍一看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可再仔细端详,记者发现在每种产品的包装盒不起眼的角落里,分别贴有一张宽1厘米、长3厘米的小标签,标签上用中文写明产品信息,其生产地址全部在国内,大部分来自广东省某市。“这不是国产的吗?怎么能说是进口的呢?”记者反问店铺老板。“一看你就是新手。不瞒你说,没有真正进口的,全都是国产货。你把这个小标签撕掉,不就变成进口的了吗?”老板拿起其中一盒给记者做示范。

在采访中,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美发行业,给纯国货戴上洋品牌的帽子,这是尽人皆知的秘密。一些美发店就是抓住消费者不了解美发商品这一弱点,以此方法达到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这些假洋品牌是如何生产的?在专业人士的指点下,记者通过某大型批发网站联系上一位OEM(定点生产,俗称代工)生产商。“国外的牌子你能做吗?”当记者提出需要一批国外某品牌的烫发剂时,该生产商表示没有问题,只需记者提供清晰的产品外包装,连配方都不需要提供,就可以坐等拿货。

陷阱3

技师评级乱为提价

按照相关地址,记者以普通消费者身份来到曾经向其做过电话推销的李先生所在的门店。在该店一位理发师给记者提供的价目表里,记者发现曾向其推销过的那款添加精油的美发产品价格不菲,短发烫发的价格为388元,长发为468元。“这款效果怎么样?”记者向理发师询问。“这是原装进口的,顾客用过都特别满意。”理发师答复道。

进价明明只有10元左右的烫发剂,摇身一变竟然成为数百元的高档产品。到底是什么原因抬高了美发消费的价格?通过朋友介绍,记者找到一位美发行业的资深造型师。该造型师坦言,近年来美发行业的各项成本逐年上涨,以1万元的销售额为例,其中55%—60%是门店的必要支出,如房租、水电费、设备成本、药剂费和培训费等。此外,还有一笔支出是给理发师的费用,占总销售额的20%~25%。当然,顾客消费越多、购买产品越多,理发师的提成就会越多。去除所有成本后,剩下的20%是门店的盈利。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美发行业的技术等级必须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考核合格后颁发初、中、高级技工以及技师、高级技师等级别证书,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颁授。理发店抛开此评级系列自己另设评级标准的一概不被承认。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在大部分理发店,国家评级标准并不受关注,反而是自行命名的评级体系得到广泛使用。同样是剪发,价格就有好几种,店长一个价、技术总监一个价、创意总监一个价,一个比一个高。

这种现象背后,是评级标准的混乱。理发师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工种,顾客都希望技术水平高的理发师为自己服务。如何区分理发师的水平高低?理发店为理发师设定助理、发型师、技术总监等不同级别,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以造型师晋升到高级造型师为例,只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固定客源,能够为美发店带来更多利润,就可以申请。得到店方批准后,即可以将收费标准提高。

陷阱4

团购背后的二次消费

美发行业的高消费,使得价格平民化的团购颇受爱美人士的追捧。然而,团购真的能让消费者享受超值服务吗?

天津市民陈小姐向记者讲述了一次令人“闹心”的团购经历。陈小姐曾通过某团购网站购买了天津市某知名理发店的团购券,原价1188元,团购价只需88元就可享受洗、染、烫超值套餐。令陈小姐没有想到的是,在理发师的再三推荐下,自己竟然前前后后花了900多元。陈小姐感叹道:“团购看似实惠的外表下,实际暗藏着重重陷阱。”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与陈小姐有同样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天津市某团购网站创办人童先生告诉记者,他曾搞过几期美发团购,结果都不甚理想。团友反映理发店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二次消费、服务态度、进行预付费消费等多个方面。童先生认为,美发行业的团购与服装、食品等团购不同,美发质量与理发师的技术水平、对时尚风向的把握、所用产品、美发设备等多种因素有关。美发团购并非某个直观可见的实物,而是一种综合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团购的质量。

记者以某团购网业务员的身份联系到一家理发店,这家理发店老板提出店内一款998元的染、烫套餐可以参与团购,团购价格为118元。当记者问可否明确作出没有二次消费的承诺时,老板表示不可以,说:“团购动辄1折、0.5折的价位,对于我们理发店来说是不划算的。参加团购就相当于花钱做个广告,做了广告不能没有收益啊!消费者来店里的二次消费、多次消费就是广告收益。”老板还坦言,美发的消费周期比较长,剪发一个月一次,烫发、染发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一次。消费者进店进行一次团购,几个月都可以不必再次消费,美发行业的团购没有二次消费——难。

消费提醒

消费者落入美发“陷阱”如何维权

1.选择正规的商家。一是看是否有经营执照.二是看是否有经营许可证等国家认可的相关证件。如果商家没有提供,消费者可到该商家所在地的工商局查询。如果工商局没有该商家的登记备案材料,则证明该商家不是正规商家。

2.与商家签订消费合同,保存商家提供的促销宣传材料或承诺的材料。

3.确认消费的产品。消费者选择使用商家提供的产品时,一定要查看该产品是否具有商标以及国家规定的质量保证书,切忌使用三无产品或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可用手机扫描一下该产品的条码。如果是合格且是国家许可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就可以通过扫描条码得知产品的商标、价格等信息;反之,则说明该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如果选择的是进口产品,用手机扫条码也同样能获取该进口产品的信息,但同时还要向商家索要该产品的质量证书,如进口许可证、商品检验证等。此外,消费者应将确认使用的产品予以封存并由双方签字,以防止商家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使用消费者选定的产品。

4.办理美发年卡缴费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向商家索要缴费凭证(发票),如果商家不给发票则证明商家不是合法经营;二是注意消费凭证上的公章是否与提供服务的商家一致;三是忌使用现金,最好通过POS机形式向商家支付,留存支付费用的证据,以便引起纠纷时使用。

5.每次消费时的注意事项:一是查看使用的产品是否为双方提前封存的。如果封存条有变化,证明消费者选择的产品被挪用,消费者应当用手机拍照并有权向商家主张更换新的产品。二是注意是否享受会员(优惠)待遇,主要是看价格上是否按照合同、宣传材料或承诺约定的价格打折。三是每次消费时最好用手机自拍一张照片留存,照片要把消费者理发的时间、操作人员以及周围环境照全。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商家否认曾为消费者进行过服务。

6.在受到商家伤害时消费者应在第一时间将受到伤害的部位用手机拍照留存。同时,把消费者与商家交涉的过程用手机录音留存。如果与商家协商不成,可到商家所在地的区级消费者协会寻求解决。如对解决的结果不满意或商家给消费者造成严重的人身损害,可直接向当地法院进行诉讼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