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城市社区建设探析

  • 投稿首席
  • 更新时间2015-09-16
  • 阅读量937次
  • 评分4
  • 95
  • 0

陈蕾 CHEN Lei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 450001)

摘要: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社区在河南省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河南省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作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焦作解放区在社区建设中以其突出的特点,为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的运行机制及模式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城市社区;社区建设;焦作解放区

中图分类号:D4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018-02

作者简介:陈蕾(1983-),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0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首要就是要“把基层的关系理顺,要把基层的要素激活,要把城市基层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管理好,这是进行城市社区建设是必然选择”。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社区在我省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我省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但是目前,许多城市在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比如说社区体制管理不顺、社区服务目标错位、社区组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解放区作为中国社区服务信息化先进单位、河南省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城区等,可以通过实践调查解放区社区建设的存在的问题的典型问题、提出一些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对河南城市社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选择焦作市解放区为个案研究,通过对解放区社区建设的实地调查,对解放区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河南省城市社区建设进行路径探讨。

1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社区工作推进很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相距甚远,就解放区而言,其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1 政府权力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社区自治程度低

一是体制性障碍。我国法律规定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但现实是多数的社区居委会都依附于街道办事处,在具体的操作中带有较浓的行政色彩,无法真正地发挥自身的民主自治职能。由于部分新兴的社会组织与街道、居委会之间的关系缺乏法律上的规范,难以形成完善的社区管理机制。此外,政府部门职责功能模糊不清,有些方面缺位,没有对社区组织等团体进行良好的指导;而有些方面又越位,一些理应由社区组织负责的事项政府部门不愿意放权。二是社区自治意识欠缺。尽管社区自治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距离真正实现社区自治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各项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1.2 社区资源的动员和整合不足,社区服务发展水平低

近年来,尽管解放区社区服务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居民群众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居民对社区环境、社区就业、社区文体活动方面的服务满意率相对较高,而对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社会救助服务等方面满意率较低。目前,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服务内容还比较单一,社区针对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水平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提供的社会救助范围比较窄,二是政府提供的社区救助基金规模比较小,三是社区救助的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四是政府提供的社区救助范围和程度有限,对于因病致贫的社区群体的救助很有限。孤寡老人、失业下岗工人、低保户等贫困群体的基本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1.3 居委会组织动员能力弱,居民参与率低

社会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生命。从解放区的社区建设来看,应该说在社会参与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居民和辖区单位的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在资源整合、共驻共建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从更高发展水平的社区建设要求来看,其社会参与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在:居民对社区参与意识薄弱,参与主体单一,总体参与率低,对社区缺乏认同感;社区居民参与多,驻社区单位参与少;居民以个人形式参与的多,议事会等组织形式参与少;政治性的社区参与少,非政治性的社区活动参与多。这种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状况,对社区自治的发展会产生影响。因此,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是加强社区自制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

2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2.1 以增强社区自治为重点,提升社区居委会动员和整合基层社会的能力

更新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社区建设,必须要求具有政府指导规范,但并非意味政府包揽社区建设的一切工作,也并非意味社区建设是政府职能在社区的延伸,因此,城市社区要去除“社区政府化”的错误倾向,确立自主、自治的管理观念,从本社区的实际出发,开发社区各种资源,发挥居委会的主观能动性,创立多元的管理新模式,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做好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完善民主议事、居务公开制度。社区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社区成员大会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社区居民委员会对全体社区成员负责,定期向社区成员或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并在全体居民的监督下,完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决议。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如社区工作者考核制度、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并将日常性的居民监督和周期性的论坛监督结合起来,对社区事务进行民主监督。

2.2 增强社区居民的自主参与能力,形成社区建设合力

加强宣传教育,培养社区意识。社区意识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思想基础,增强居民社区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强化宣传教育,行成“社区是我家,联系你我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二是要使广大群众都能接受得到宣传教育,三是注重宣传教育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居民采用不同的方式。同时发挥社区民间组织的作用,通过各种协会把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职业的社区居民联系起来,增强社区民民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为社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创新社区自治参与制度。城市社区居委会可以依据本社区的自治情况,规定社区参与的规模和程序,对于社区组织的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情况,在时间、形式、规模方面多加考虑,对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也应宣传到位,激发每位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提高服务水平,把弱势群体作为公共服务的重点

为弱势群体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它不仅包括最低生活保障金、失业救济金、廉租房、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等民生需求,还应包括基础教育、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需求,政府方面,需加大公共住房、基础设施(免费公园、公共交通、公共图书馆、大众设施等)社会性支出比重,让低收入群体也能够获得均等化的底线服务。多方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应建立以社区服务等各类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救助为基础,成本低廉的,能够弥补现有社会保障机制不足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社会保障机制,推动公共服务体系构成的多元化。充分发挥社区服务,非盈利部门和志愿者在社会救助和社会互助中的作用,并使社区服务、非营利部门和志愿者的救助活动成为社会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体系,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①加强社区文化行为层面的建设。组织各种社区公益性文化,诸如社区政府和社区慈善机构或社区企业等为社区居民举办的文化活动,如心理咨询讲座、生活常识讲座、老年人书法展览、退休工人合唱会等。②加强社区节庆活动,如社区政府或文艺团体、文艺公司举办的地区性或社会性的民俗、文艺类活动,不仅增加了社区成员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机会,也有助于培养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加强城市文化制度层面的建设。政府要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健全社区文化组织机构,制定社区文化发展规划,完善社区建设的工作制度,创立一套维护社区稳定的道德体系,通过这一系列的做法,经社区外在的制度规则与规范与社区居民内在的良好道德体系结合起来,社区就能形成井然有序的社区秩序。④加强城市社区文化观念层次的建设。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向全体居民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3 社区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创建了“服务型”社区。为辖区群众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实施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建立“爱心超市”,缓解了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对养老机构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困难、空巢老人发放“代币券”。辖区32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和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康复站(室),配备了康复器材、辅助用具和康复知识读物。创建了“文明型”社区。解放区在每个街道、社区均开辟了文化广场,这些阵地做到了场地设施规范,标志统一,专人管理,并全部向居民免费开放。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假日,区、街、社区不同层次地组织多场文艺演出及体育竞赛活动,丰富群众假日生活。创建了“学习型”社区。解放区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在每个社区都成立市民教育培训中心,为居民传授社会公德、心里咨询、家庭教育等知识。创建了“安全型”社区,目前,焦作市已建立平安服务网,构成“整合治安防范力量、化解群众治安矛盾的枢纽”;社区建立了警务室和流动人口管理站;开展“AAA”级平安社区创建活动,连续三年被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的城区。

4 结论

本文以焦作市解放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对策和措施,解决了社区建设社区体制管理不顺、社区服务目标错位、社区组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目前焦作市创建了“服务型”社区和“学习型”社区,建立了平安服务网,在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单普普.社区情感与社区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黄序.城市发展中的社区建设[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3]赵民,赵蔚.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