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7-10
  • 阅读量97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欧洲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危机越远越烈,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我国的金融经济体也受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主权债务的定义,以希腊等国的案例引导介绍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结合当前的我国形势提出几点警示。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体制缺陷;地方政府;透明度


  希腊的主权危机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开始,2009年底,希腊政府突然宣布希腊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超过其GDP的110%,财政赤字超过了GDP的12%以上,这些财政标都早已超过欧盟规定的标准,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危机随即越演越烈。除开希腊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爱尔兰、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也相继陷入债务危机中,一场欧元区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正在冲击着整个欧元区,并逐步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导致欧债危机的深层原因加以分析和总结,从而有效避免危机带给我们的冲击,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理论依据


  从冰岛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迪拜主权债务危机,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国债风险,债务危机像“肿瘤”一般席卷了全球!据有关金融机构统计,2010年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已达到36万亿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主权债务危机涉及多国,成为全球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2013年12月16日,爱尔兰退出欧债危机纾困机成首个脱困国家。所谓的主权债务危机,起源于国家信用,是指主权国家将主权当做担保,面向国际社会以发行债券的形式所筹集的资金。大多数的主权债务是以外币为单位,向国际金融机构或者外国政府借款以自己的主权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款项。由于主权债务大多是以外币计值,向国际机构、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机构借款,但由于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导致债务国家的信誉评级被调低,就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主要指标:清偿率是指债务国还本付息总额占当年出口收入的比重。通常不应超过20%。负债率:一国当年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GNP)比率。通常不应超过10%。)如希腊在发生的金融危机时导致居民消费降低,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抑制了出口量,无法掌控利率和汇率工具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举债刺激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由此赤字不断累积。赤字与收入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2010年起欧元区其他国家也陆续陷入危机的泥潭,欧债危机已经波及到整个欧盟。


  二、欧债危机起因


  (一)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过度举债


  在欧盟中各国经济结构并不尽相同,尽管都是欧元区国家,但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财政政策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为了扩大组织规模,已经有27个加盟国的欧盟依然在极力拉拢一些希望加入欧盟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算发达的国家。正因为这一举措,使得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存在的劣势逐渐显露,例如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极力与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保持同等水平,导致支出水平远远超过GDP增长水平。加之,工资及各种社会福利具有“刚性”的特征,上调后再进行调整是相当困难的,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全球金融危机作为导火线,这些深层次问题就爆发出来了。


  在欧元区一体化后,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由于各国不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导致货币联盟对成员国货币政策偏好没法满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无法有效利用货币贬值的契机使本国的出口量快速增加形成对外有效经营增加本国净出口。无法增加收入的背景下,财政赤字问题自然也就不得得到有效解决,于是经济逐渐开始呈现结构性的衰退趋势,并且还面临债务膨胀,这使得国家之间差距越拉越大。同时,欧元区的救助机制希望成员国之间形成一种最优的模式,但是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却导致这种期冀事与愿违,搭便车行为就是最好的佐证。


  (二)统一货币的制度性缺陷


  就如欧元奠基人前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格尔所言:欧元区仅建成了货币联盟,缺乏财政政策协调机制是导致欧债危机的重要原因,欧元创建后缺乏统一机构对各国财政和经济政策予以监督,理应确保各成员国遵循统一经济发展标准,但这一点没有做到。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经济衰将欧元区体系问题这一制度性缺陷暴露无遗,即在欧元区内欧元有欧洲央行统一发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货币政策则由欧洲央行统一行使,而财政政策却由主权国家掌控,实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分离的制度。这使得主权国家没有办法有效的将这两种手段有效的结合起来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权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无法使用利率和汇率这两大工具,为了复苏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经济衰退,各成员采取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如举债来加大投资,政府加大政府购买等方针来完成。加之,这些国家的债券也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投机对象,债务规模进一步加大。


  三、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虽然中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都远低于国际公认的风险临界点。但是,由于我国很多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处于失控状态。但是如果这些债务不能被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也会有导致债务危机的可能发生,从而对市场以及经济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一)握好财政赤字的“度”


  从国民经济大范围看,我国的债务负担率和与国际比较同口径的赤字率都在国际公认警戒线内,继续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的潜力仍很大。但是中国地方政府存在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观”,为此地方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量化GDP的增加,通过各种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或社会举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公开披露的数据看,截至2011年底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是30多万亿元,债务率为37.8%。2012年债务数量比2011年增加了几万亿元,债务率基本在40%左右。这些地方债务多数质量不佳。再加上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机后放松了对地方政府的管控。中央政府在战略上允许地方政府绕过限制它们从银行借贷的政策,使它们可以通过创造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获得贷款。这种做法造成了贷款的隐性累积。在这种债务规模增加,不确定性风险放大形势下,势必会造成巨大的风险,影响到中国未来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与实际债务负担予以高度的重视,做好债务测算和偿债平衡工作。


  (二)加大中国财政的透明度


  地方政府债务包括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个部分,显性债务可以在会计报表中查询到,包括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国债转贷、农业综合开发借款、拖欠工资以及其他应付支出。隐性债务一般在会计报表中无法查询,大致包括各种政府担保、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帐、社保资金缺口以及地方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负债。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的财政透明度还处于很低的状态,目前中国财政透明度整体较低,除了在会计报表中可以查询的财政收支之外,还存在详尽的数量指标无法体现在政府的预算报告中、人们难以评估资金使用绩效、在披露债务指标时数据不完全,没有包含所有既有债务等等。随着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透明度问题理应被关注,加强财政的透明度也正是我们应该在此次欧债危机中所应吸取教训。中国应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缩小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的差距。


  作者:王晓梅(作者单位:兰州外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