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的死亡冲动探究

  • 投稿戒了
  • 更新时间2016-02-04
  • 阅读量772次
  • 评分4
  • 12
  • 0
 摘  要:三岛由纪夫作为一位极富争议的日本文学大师,人们不仅惊异于他那怪诞的美学理念,更着迷于他富有戏剧性的一生,尤其是当他在1970年通过切腹自杀来结束自己一生的时刻,整个世界都被这个个子矮小却肌肉发达的日本人所震惊。本文将通过四个方面的论述来阐释是什么最终导致三岛走上了这条自杀的不归路。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  幼年经历  美学理念  武士道 
  三岛由纪夫作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大师之一,不仅在日本,甚至在西方都拥有极高的声誉。三岛的作品被大量翻译到西方,并且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千叶宣一先生也把三岛由纪夫与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并列为二十世纪四大代表作家。 
  但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作家却于1970年11月25日在新宿区市谷本村町陆上自卫队东部方面总监部切腹自杀。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时任日本首相的佐藤荣作在面对记者们对此事的采访时只简单的说了一句“我只能认为他(三岛)是疯子”。[1]在“三岛事件”的背后,难道真的是三岛这个疯子的冲动之举吗?我认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必然。 
  一、奇异的童年经历 
  三岛在出生后不久便开始过着一种异于一般婴儿的生活。三岛的祖母夏子对丈夫十分憎恨,并对自己的儿子由于没有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官僚而感到失望和不满,因而对刚出生的三岛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并决心亲自教养。三岛五岁那年,他又患上了严重的自家中毒症,经过及时的抢救和治疗才活过来。直至他上小学,这种病才痊愈。受过这一惊吓之后,祖母夏子更是对三岛严加管理,把他锁闭在那间“充满令人窒息的病痛和老朽气味的病房里”,[2]并且还专门雇佣一名护士来看管三岛。不让三岛与外界有过多的接触,而且严格限制其与父母的见面时间。所以三岛就说:“13岁的我,有一个60岁的情深恋人”。祖母对年幼的三岛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她一方面把他当做娇贵的日本小姑娘来抚养,另一方面又教会三岛做人的清高和傲气,将她本家的贵族武士精神慢慢的灌输给他。在祖母夏子如此强悍逼人个性的压迫下,三岛形成了两重矛盾的个性,一个三岛是个性强硬,敢于决断的。但另一个三岛却是内心无比敏感与脆弱。在《假面的自白》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他自身的软弱和病态的想象。三岛由纪夫无疑是一个矛盾体,在他自杀那天离开家时,他在桌上留下一个纸条:“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我还是想活着”[3]。日本评论家佐伯彰一将三岛幼小的处境归纳为“被锁在两三重隔离的状态下。首先是与母亲的隔离,其次是与户外自然的隔离,第三是与同时代游玩伙伴的隔离”[4]。可以说,三岛就是在这样一个畸形的环境中成长的。 
  在现实的世界中,三岛被祖母严格限制,自己的个性被严重束缚,因而幼小的三岛不得不沉溺于童话和幻想之中,在非现实的世界中去释放自己的个性。所以三岛对绘画,童话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法国童话“圣女贞德图”和“塞巴斯蒂昂·圣殉教图”对他的童年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两幅图给沉溺于幻想的三岛种下了“死是美的”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每当想象自己的身躯终有一天会享受殉教者的荣光时就兴奋不已。三岛在《假面的告白》中写道:“连预想自己的死,也使我由于未知的喜悦而颤抖不已,我仿佛感到自己拥有一切”。在童话方面,三岛又偏爱面临死亡的王子,遭杀害的王子和一切别杀的年轻人。这些奇异的偏好使得经历过死亡威胁的三岛不仅对生有着极度的渴望,更对未知的死亡充满幻想和向往。我认为这种对死亡的向往正是三岛对自己幼年所处的畸形现实环境的逃离。 
  这种幼年时期无意识的对现实隔离的反抗,对死亡的既怕又爱的幻想,都潜伏在了他的体内,这种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向往后来不仅构成了他的文学生命体,而且也指导了他的行动。 
  二、怪异的美学理念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受一定的理念来支配。三岛最终的自戕,无疑与其怪异的美学理念有着重大关系。 
  经历过病痛折磨的三岛,惧怕死亡,渴望生存,但正是由于病痛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他又幻想自己某一天能在意外中死去,摆脱病痛给自己带来的苦恼。在三岛美学思想形成的过程中,他不仅吸收了西方文化的许多精神,同时又受到了日本古典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三岛六岁时按照祖母的安排进入一所由宫内省直接管辖的贵族学校,并且遇到了他的恩师清水文雄,清水文雄是当时日本浪漫派的重要刊物《文艺文化》的编辑,他热情的引导三岛学习日本古典文学,并且在《文艺文化》上连载了三岛的处女作《鲜花盛时的森林》。这篇小说展现了纯粹历史性的日本,流露出了对往昔岁月的深深的乡愁,相比于同时代的更年长的作家,这篇小说古典日文之美显得尤为突出,流动着高雅迷人的品味。这篇小说不仅深得清水文雄的赞许,也震撼了清水文雄的同事,《文艺文化》的灵魂人物莲田善明,莲田善明本人就是一位非常善于阐释日本古典精髓的杰出学者,所以他很惊讶这篇小说竟出自一位16岁的少年之手,因而莲田善明一直对三岛抱有很高的期望,他曾鼓励三岛应怀抱为天皇战死沙场的理想。日本古典文学深受禅宗的影响,禅宗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生起,变异,毁灭的过程中,迁流不停,刹那不住,幸福不能持久,青春无法常驻。日本人认为:“人总是要死的,肉体总是要衰老的,,为什么要等到老丑才死呢?”,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也说:“遍观生物,唯人最长生。浮游及夕而死,夏蝉不知春秋。倘若优游度日,则一岁的光阴也就很是长闲了。如不知厌足,虽过千年亦不过一夜的梦罢。在不能常驻的世界活到老丑,有什么意思?‘寿则多辱’”。[5]日本人所向往的就像樱花一样,活着的时候,艳丽无比,死的时候,则“视死如归”。所以在这些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三岛并不认为死是丑陋的,而是一种美的归宿。三岛在中学时代阅读范围扩大,大量接受唯美主义思想,如谷崎润一郎,里尔克,哈第盖,王尔德等,三岛期望自己能效仿哈第盖,也向往王尔德的颓废之美,尤其喜欢王尔德的《莎乐美》。在这个阶段,三岛的美学观已初步形成:死亡之美,好比哈第盖死于二十岁,让肉体之美永远停驻于灿烂的顶点;鲜血之美,好比莎乐美的吻献给了施洗约翰便被割下的头颅。因此,心中对死亡,鲜血的向往,便构成了三岛式的“美”。在西方文化中,三岛最向往的古希腊,他觉得“古代希腊没有什么‘精神’,只有肉体和知性的均衡,‘精神’正是基督教的可恶发明”。在《镜子之家》中,他觉得“希腊人的美的肉体,是日光,海军,军事训练和蜂蜜的结果,但是现今自然的东西已经完全死亡,希腊人达到肉体所拥有的诗的形而上的东西,就只有依靠相反的方法,即为了肉体而锻炼肉体的人工方法”。所以这时的三岛非常注重外面的肉体和健康,渴望着生。种种的这些影响构成了三岛文学生与死的冲突美。 在《忧国》中,武山中尉为了表明自己对天皇的忠诚,决定自杀。而他的新婚妻子也决定随他一起死去。在这对新人自杀前,三岛细致的描写了他们的最后一次性爱过程及接下来的自杀场面,使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画面感。在这里生存时爱的欢愉与死亡的残酷结合在一起。通过死亡来使爱永存,把爱推向极致。同样在《金阁寺》中,沟口无法接受金阁这样的“美”要继续存在下去的事实,它是他心目中最理想,最完美的“美”。于是,他在一个晚上,一把火将金阁寺烧为灰烬。 
  三岛最后的死亡,无异于践行了自己的美学理念,为了信念而死,这是最高的艺术境界。就像《朝日新闻》中的文章说的那样:“支配他的行动的,比起政治性的思考来,恐怕更强烈的是特异的美意识。”也许他也会认为自己的死亡是一部艺术的杰作。 
  三、传统“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武士道,如同它的象征樱花一样,是日本土地上固有的花朵。它并不是保存在我国历史的植物标本集里面的已干枯了古代美德的标本,它现在仍然是我们中间的力量与美的活生生的对象,它虽然没有采取任何能够用手触摸着的形态,但它却是道德的氛围发出芳香,使我们自觉到今天仍然处于它的强有力的支配之下。”[6]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一书中明确了“武士道精神”对日本人的重大影响。可以说作为封建制度产物的武士道,在封建制灭亡之后,依然在照耀着日本人的道德之路。 
  三岛由纪夫作为一个“书迷”,从小到大看过许多书,迷恋过许多作家。但惟独一本书二十多年来他几乎手不释卷的经常翻阅,并从中不断领会新的感受,这本书就是《叶隐》。三岛在《叶隐入门》一书中也说:“我沉醉于《叶隐》的教导,泥足深陷而不肯自拔”。《叶隐》一书的作者是18世纪武士时代佐贺藩士山本常朝。这可以说是一部武士修养的教科书,宣扬大义和殉死。这里所宣扬的大义就是忠君,武士道认为由于国家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个人是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及其中的一份子而诞生出来的,因而个人就应该为国家,或者为它的合法的掌权者,去生去死。在《叶隐》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武士道,乃求取死若归途之道”。《叶隐》还写道,“生或是死,这样的双重抉择莅临之际,当机立断选择死。更无所谓深刻之理由,唯去除杂念之一往直前是也”。所以武士的最高理想就是为主君而死,同时这也是最高的荣誉。不仅受此影响,当三岛还在贵族学校时,他就以优异的成绩得到日本天皇的接见,并且恩赐给他一只金环表以示奖赏,我认为这对年少的三岛同样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使他更加的崇拜天皇,把天皇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忧国》中,武士道的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一段描写是这样的,中尉压低嗓门说:“没有人帮忙割脑袋,我想切的深一些。”丽子说:“是!”。中尉在妻子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所热爱的,并为之而献身的皇室,国家,军旗这一灿烂的幻影。丽子凝视着即将死去的丈夫,感到丈夫现在的形象,表现了男性的最高尚的美。后来三岛还自导自演了这部作品。在片中房间正中悬挂的书法“至诚”二字,无疑直白的表露了三岛的心声,在这两个大字前面,武山中尉和新婚妻子的自杀真实血腥,非常震撼。在“至诚”的指引下,武山中尉用切腹自杀的方式践行了武士为君而死的准则,同时也达到了自己作为军人的最高荣誉。在《忧国》中,三岛即便是描写剖腹,也是用那种独特的唯美笔调,在美化残忍自杀方式的同时,也表达了三岛的观点:切腹——这种恐怖行径——是由某种更高的理想主义作为思想引导的。这种理想便是对天皇的绝对忠诚。 
  虽然武士道推崇切腹和赴死,但并不主张滥用。对于真正的武士来说,急于赴死以求媚同样是悲切的。武士的死是自由可选择的,不应具有政治的强迫性。在《叶隐入门》一书中,三岛以二战中的神风特攻队为例说过:“神风特攻队,无论有过怎样的赞誉亦被雨打风吹去,不过是被强制赴死而已,那些中断了学业的青年们,不过是被国家权力强制驱赶着奔赴死亡而已。虽言之凿凿为志愿,究其实大都与强制同样的方法,不过是服从赴死的命令而被驱赶着踏上不归的攻击之路……。”所以三岛并不赞同在战场上赴死的士兵,他认为那种死具有政治的强迫性,士兵没有选择的自由。 
  当三岛在自卫队总监部演讲失败时,自己的理想也随之破灭,把自己当做武士的三岛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辱感,为了武士的荣誉,为了表明对天皇的至诚之心,三岛在三呼“天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后,按着原计划切腹赴死。以自己的方式践行了武士道。 
  四、对日本战后社会的不满 
  长久以来,我国把三岛由纪夫及其行为定论为军国主义,不仅批判其人,他的作品也不可幸免。比如《忧国》,《奔马》等,被认为是鼓吹军国主义的复活。 
  在我看来,三岛的意识形态毫无疑问是属于右翼的,但是否就可以断定他属于军国主义或者说是极端右翼分子,我认为是不妥当的。 
  三岛极端政治意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他对日本战后秩序的极度不满。战后美占领当局自上而下实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推进日本的非军事化和民主话,而其中心任务就是废除绝对主义天皇制,迫使天皇发表《人的宣言》,即《非神的宣言》,否定天皇的神格。天皇从神变成了人,这对于千百年来把天皇当成人神来敬畏和崇拜的日本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而对于三岛这个狂热的天皇崇拜者来说更是不可接受。所以在《英灵之声》中,三岛让作为死灵附身的川崎重男呼喊出:“陛下为什么要变成人呢?!”然后死去。这里表现了三岛对《人的宣言》的困惑和不满,进而对昭和天皇进行了诅咒和非难。 
  随着美占领当局改革的推进,西方文化大量输入,日本经济逐步复苏,但以天皇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道德却在没落,整个社会都处在一种盲目乐观和伪善的状态,西方的文化与意识形态也在侵蚀着这个时期的年期人。年轻人身上的不思进取与堕落的状态急剧的增强了他的极端政治意识,是一种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意识。 
  这些意识的形成是以反美为出发点的,并不是鼓吹战争的军国主义思想。三岛希望能改变战后日本沦为美国附庸的状况,确立“文化概念的天皇制”,三岛思考的天皇不是政治权利的象征,而是作为悠久的传统文化的象征,天皇依然是人神,不仅普通民众需要敬畏和忠诚于天皇,军队也不可以是美国的附庸军,也应该对天皇忠诚。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成立了“盾会”相当于民间防卫组织,三岛和成员一起去部队接受训练,他自己觉得这并不含有军国主义或法西斯的意味,只不过是为了保卫祖国和天皇。三岛的“盾会”希望改变日本战后体制,确立“文化概念的天皇”。为了保持“盾会”的纯粹性,三岛还拒绝与任何既定的右翼团体发生联系。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三岛于1970年11月25日在自卫队总监部发表演说煽动自卫队兵变,失败后切腹自杀。在三岛看来,自己并不是为政治而死,而是为了“文化概念的天皇制”的这一信念做了个殉道者。用自己的死来唤醒国民,恢复文武两道的固有道德和日本古老的美的传统。 
  注释: 
  [1]唐月梅:《怪异鬼才 三岛由纪夫传》,作家出版社,1994年版,第318页。 
  [2]唐月梅译,三岛由纪夫:《假面的自白》,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3]麦丹丹,索丛鑫译,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三岛由纪夫 或空的幻景》,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版。 
  [4]唐月梅:《怪异鬼才 三岛由纪夫传》,作家出版社,1994年版。 
  [5]文东译,吉田兼好:《徒然草》,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 
  [6]张俊彦译,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参考文献: 
  [1]唐月梅.怪异鬼才 三岛由纪夫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 
  [2]张俊彦译,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3]文东译,吉田兼好.徒然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刘舸.生的渴望与死的向往——论文化交融下三岛由纪夫创作中生与死的冲突美[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 
  [5][日]叶渭渠,千叶宣一,[美]唐纳德·金.三岛由纪夫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6.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6]于是译,[英]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美与暴烈 三岛由纪夫的生与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7]隰桑译,三岛由纪夫.叶隐入门[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冯攀  山西大学文学院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