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与对策

  • 投稿宇航
  • 更新时间2016-05-16
  • 阅读量701次
  • 评分4
  • 37
  • 0
 [摘 要]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1)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语境,让学生乐说。(2)学会倾听,学会思考,让学生想说。(3)学会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有话可说。(4)教师自身语言示范,让学生学着说。(5)课堂提问贴切精准,让学生会说。(6)读、写训练,积累数学语言,让学生能说。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语言 表达能力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25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学习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交流是思维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因此《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效的数学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准确、抽象、简练和符号化等特点。农村小学生存在哪些数学语言问题,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我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学生数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学生学习数学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 
  第一,多数学生不能准确规范使用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发展水平较低,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 
  第二,学生在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啰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 
  第三,很多学生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思维不连贯,造成学习数学的困难。 
  第四,大部分学生不能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从而不能正确理解和解答。 
  二、存在数学语言障碍的原因分析 
  为了对农村学校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调查我城区7所学校114个数学教师及597个学生,本次调查采用全员调查,教师问卷设计了12道封闭题,学生问卷设计了12道封闭题,一年级和二年级进行了谈话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农村学生数学语言的障碍,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1.不愿说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只愿作听众。学生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缺乏语言表达的技巧,缺乏理清条理进行不断思辨的能力。由于学生不敢说,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而且一些错误的认识由于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很可能会在以后的练习中再次出错。 
  2.不敢说 
  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因而,学生当众作口头表达时,往往会表现得紧张不安。这种心理上的紧张畏惧感,导致学生说话张口结舌,零碎语、口头禅增多,断断续续,语不成句,语序颠倒等现象,是由于学生缺少语言实践,自信不足造成的。 
  3.不会说 
  小学生阅读量小,数学语言积累少,加上教师缺乏指导和训练,学生不会说。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远远不够,缺乏丰富的数学语言积累。缺少自主学习。 
  (二)教师方面 
  1.提问方式不当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未得到更新,在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在课上的提问模棱两可、表述不清、太难或太简单都会影响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积不变规律》时,让学生观察:2×3=6 2×30=60 2×300=600,这样提问:谁来说说这几道题?这样的提问模糊不清,学生不清楚教师的要求。当然就无法准确回答教师。 
  2.激励性语言少 
  只有当学生有了想说话的愿望时,他们才会情绪高涨,畅所欲言,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在积极的言语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而训练形式过于单一、老套,就难以让学生迅速产生说话动机。 
  3.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 
  教师没有注意规范使用数学语言教学,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没有注意及指导;指导性语言少,教师对数学语言的教学不够重视,缺少训练,以致学生不能驾驭数学语言。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在数学课堂中出现会做不会说,爱说说不出的现象。 
  4.没有创设说话机会 
  小学生掌握规范的数学语言必须进行反复练习,可目前有的数学教师为了赶进度,一个问题点到即止,没有真正从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虑,教师布置自学或讨论内容时,很多同学消极参与,被动地等待教师讲解,使学生产生了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三、方法与策略探究 
  通过对调查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语境,让学生乐说 
  利用生活与教材现有的情景,创设富有童趣性的、熟悉的语言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因此,数学课堂既是发展学生逻辑性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的主要时机,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主阵地,特别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表述清楚的关键所在。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能唤醒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如教学“排列与组合”这节课时,利用当时电视正在热播《喜羊羊与灰太狼》,以羊村开运动会,请学生当裁判员,用数字1、2、3、4设计出两位数的运动员编号,学生马上积极动手起来,当讨论哪些编号给灰太狼和灰灰时,学生热情高涨举手认为给不吉利编号14、41让它们输掉。看来学生已经融入动画形象中,让学生想说、抢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会倾听,学会思考,让学生想说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表现欲强,但自制力却不强,有意注意力更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与思考的习惯。要想养成学会认真倾听并思考的习惯,良好的倾听姿势是第一步。听教师讲课时,要挺直腰杆,双脚平放在地,小眼睛要看着教师等;听同学发言时,不要看着同学的脸,要看书或看老师操作,大脑要不断思考同学的答案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不要随便打断同学的发言。随后再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经过思考,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才会调动学生“说”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说,有话要说。 
  3.学会观察与操作,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在课堂上不愿说,是因为没有参与活动,无法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能力,并要求他们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清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乐于表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好习惯。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中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设计的两个环节:(1)活动:通过过割补转换旧知,学习新知。给学生平行四边形纸片,已知底和高。怎么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动手操作,并说出操作的过程。(2)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面积呢?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把操作过程和知识点表述清楚,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一举多得。 
  4.教师自身语言示范,让学生学着说 
  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如,一位村完小的教师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是这样给学生示范的:(1)数数游戏:第一环节:老师有意识地请10个小朋友到讲台来。师问:“这10个小朋友老师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回答: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师:“第一个、第二个……第十个。这10个小朋友老师是怎么数出来的?”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回答问题,如“老师是这样数的……”。第二环节:让10个小朋友伸出双手。师问:“10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手指头?你是怎么数的?”生:“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教师示范,用“我是这样数的…”来回答。同时要适当的引导、表扬,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在这里教师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5.课堂提问贴切精准,让学生会说 
  课堂问题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要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和学生思考的时间。二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精”“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我们来看看一位教师在教学“积不变规律”第一次试讲时的片段。师:“请同学们观察2×3=6、2×30=60、2×300=600这组算式,谁来说说这几道题?”学生不清楚教师的要求,愣了一下,无法准确回答。“结果不一样,发现有没有共同的地方?”教师的问题还是不清楚。“观察第二组算式:80×2=160、40×2=80、20×2=40。能不能像前面这样观察?”生齐声答:“不能。”很显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很随意,后来课题组针对发现的问题重新设计。在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这组算式各部分间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同学间互相说一说。”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提出第二组观察问题:“同学们,这组算式,我们能不能用前面这样的分析方法来描述这组算式各部分间的变化过程?”学生也是能准确地说出算式间各部分间的变化,从而准确得出积不变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0除外)几倍,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效果比第一次上课好了很多。 
  6.读、写训练,积累数学语言,让学生能说 
  在练习中,为了更准确地理解题目的要求,提高解题的能力,应让学生学会首先读题一至二遍,在读中圈关键词,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从学生写的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深化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加强自身数学语言的引领示范,创设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乐学、乐说、会说、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