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运用与思考

  • 投稿雪上
  • 更新时间2017-07-29
  • 阅读量1074次
  • 评分4
  • 29
  • 0
江苏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226199)沈军英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永恒的思考主题。其实,教师只要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生为本,合理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让每一道例题或习题充满趣味,沟通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51-02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学生动手操作,白主尝试后,教师采用不断追问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由浅人深的提问,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将之前已经初步认识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过渡到本节课把同类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知。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一题多问的引领下,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体验成功,学生的数

“学以思为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加大,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出现了抽象化的应用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最近发展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带领学生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进而悟出解题规律,为学生数学技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一题多问,在追问中推动学生思维递进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在新知的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再借助一个又一个递进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最大限度地射向学生思维的深处。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学生动手操作,白主尝试后,教师采用不断追问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由浅人深的提问,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将之前已经初步认识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过渡到本节课把同类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知。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一题多问的引领下,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体验成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一题多变,在变式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一题多变是通过转化题目中的条件或所求问题,生成多道相近、相似的实际问题,体现知识的规律性和关联性,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应用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一题多解,在唤醒中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审视和分析同一道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上,适时地交流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发现和创造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出示题目:校园里有银杏50棵,香樟的棵数比银杏少40%,香樟有多少棵?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再汇总组内的不同思路进行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环节,代表第一小组汇报的学生A呈现了一幅线段图(如图3)和三种解法。解法一:根据香樟的棵数比银杏少40%,把银杏的棵数看作单位“1”,先用(50x40%)求出香樟比银杏少的棵数,再用50减去香樟比银杏少的棵数,就是香樟的棵数,列出算式为50-50x40%。解法二:根据香樟的棵数比银杏少40%,先用(1-40%)求出香樟的棵数占银杏棵数的百分之几,银杏有50棵,再用50乘以这个百分率就得到香樟的棵数,列出算式为50x(l-40%)。解法三:根据香樟的棵数比银杏少40%,把银杏的棵教看作单位“l”,平均分成100份,用(50÷l00)先求出一份有几棵,香樟比银杏少40份,就有(100-40)份,则香樟的棵数为50÷lOOx( 100-40)。对于这个小组呈现的三种解法,全班都表示赞同。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想法吗?”代表第二小组汇报的学生B说:“我想先给线段图加点料(如图4),把百分数转化成以前解吗?”其实,学生B的三种解法和学生A的三种解法的数量关系是一致的。解法一都是用银杏树的棵数一香樟比银杏少的棵数=香樟的棵数;解法二都是用银杏的棵数×香樟的棵数占银杏棵数的百分之几(几分之几)=香樟的棵数;解法三都是用份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先求出一份有几棵,再求出香樟的棵数。

以上教学过程,学生结合线段图体会了“转化策略”和“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学生的解法越多,表明学生的思维越灵活,思路越开阔。再通过对比小结,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得出白己的体会,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养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以学生为本,立足于课堂,开发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