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对小学数学课改的几点思考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5-17
  • 阅读量59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改提出要实行目标教学法,借助目标教学统领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在新课程标准落实教学实践过程中,也伴随出现了很多值得教师深刻反思的问题。在文中就课改中笔者的几点收获进行分享,以期可以更好促进小学数学课改的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高效


  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为广大数学教师指明了道路,使得课改的可操作性更强,为小学数学的课改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例如以生为本、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注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掌控者——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思想积极地转变成为现实具备可操作性的教学过程,才可以真正地改善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为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也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显然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首先,应积极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引导学生在轻松自由、欢快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但是课堂教学环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营造,对此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职责,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避免采用严厉的态度对待学生,确保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状态下展开学习,进一步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应多方面、多角度引导鼓励学生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去思考问题。由于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有所差别,其结果也同样有所差异。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自身对待问题的看法勇敢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树立坚实的自信心,不怕犯错误,引导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提升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分析,避免用固定方法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具有较大的的难度,但是通过对鸡兔同笼问题的分析可以获得多种结果,且这些问题全是值得学生思考、分析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与其他同学、教师展开交流,勇于将自身的看法表达出来,尽管看法是错误的也没有关系。教师应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出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实践操作的开展,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所在


  数学教学主要包括了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与如何运用数学知识,以及让学生具备学会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具备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规律、概况特征、掌握方法,并在亲身的体验中去领悟数学、学会想象与创造。


  例如在对“比例”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带着学生到操场上,让学生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具有刻度的标杆和皮尺到操场上测量操场边上的大树的高度。在开始的时候学生都感觉到很难测量,树那么高、又不能到树尖上,那么怎么来测量呢?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只要能够测量大树的影子就能够测量出大树的高度。具体的做法就是:先将大树影子的长度测量出来;再测量一下标杆的长度;然后将标杆立起来,在对标杆的影子的长度测量出来;将数据分别记录出来。接着再引导学生来就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比,并结合所学的比例的知识,列出比例关系式:杆影长度/树影长度=杆长度/树高度。然后通过关系式来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进行了实践操作,可以更好的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又如在教学“面积”的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去丈量土地,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来,主动地探索问题,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更易于理解掌握知识,又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三、将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为了学生的将来以及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作为教师就必须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也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以及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将学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都放到第一位,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会思考、学会自学、学会质疑。为此,我们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出提问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提问质疑的机会,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的内容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将分数一个个的去除,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将1/5、1/15、2/11、3/8化为有限小数。可以让学生先猜想这些小数能够化为有限小数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和什么有关?一开始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在几分钟之后有学生回答道:“可能是因为分子是1的原因。”立马就有学生进行反驳:“1/11的分子也是1,为什么就不可以化为有限小数呢?”还有的学生回答道:“如果分母是4或者5,分子不管是什么数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因此我猜想能不能够化为有限小数可能和分母有关系。”然后接着有学生认同这个观点。可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相互之间的质疑和争辩之中,去更好地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可以更好去进行思考,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之中强调学生通过数学的眼光来从生活之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的规律,并主动的用数学知识去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解决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来自于生活之中,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和生活是相辅相成、和谐兼容的有机体。在生活之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的世界就是数学的世界。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就是要开放小教室,让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之中,让原本抽象缜密的数学知识在鲜活的生活题材之中进行相互渗透,并逐步地内化成为学生的数学与技能以及生活经验。为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采用生活之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可以贴近生活,让数学可以更加精彩、更加直观、化难为易,让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改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小学生对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可以将学生的事例作为背景,以此来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生活情境之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思维和活动都处于一个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下。例如春游就是一件可以让孩子们感到相当快乐的事情。面对小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要去春游了,你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有很多孩子都回答道:“到商店去买吃的!”于是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就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开始设计方案,并计划着自己的钱可以买哪些东西。在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之中去体验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的乐趣所在。而当结束时,再进行小结:“同学们,你们为春游购物做出了不同的方案选择,其实大家所做的、说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哦,那就是‘数学’!”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数学离我们自己这么近,生活之中处处都有数学。又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的内容的时候,可以带学生去参观最近的银行,然后将银行公布的利率表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根据自己记录的利率表来模拟储蓄取钱。利用相应的数学活动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进而让学生明白:(1)利率是什么?(2)怎样来计算利率?(3)如果每一个月都存100元,那么连续存款1年,取款的时候应该取款多少呢?接着再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問题带入课本中,带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通过学生自己捕捉到的“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知识的教学,学生们就可以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真正感觉到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并不是神秘的。


  要确保课堂教学真正有效、有趣,教师应具备一种反思意识。所谓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学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就课堂教学活动中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分析、审视,以此来促进自身自我察觉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应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以教学如何做到有效、有趣?教学有效与否?学生有无收获知识?有没有比自身教学方式更有效、更有趣的教学方法?还应对课堂教学“得与失、利与弊”进行总结,重新认识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检查、完善,以此不断就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改进。


  小学课改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很多,想要深入推进课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所需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是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只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得到改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才有助于深化课改成果。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就必须要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去实践,为了学生的发展,上好每一堂课。


  作者:徐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