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

  • 投稿离歌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581次
  • 评分4
  • 83
  • 0

韩奋发

【摘要】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受到海量混沌信息的影响,在传播形态、传播模式、传播内容及影响力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扩大信息覆盖面及影响效果等,探索大数据条件下新闻采编、传播方式的特点和规律,开拓新闻传播领域的实践和理论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人类正处于大数据、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这三场宏大技术变革的开端。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打造着信息社会,刺激着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科技变革引领新繁荣,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态和格局正在经历大数据的颠覆,中国媒体要紧追世界媒体发展潮流,中国新闻传播人要积极参与媒体技术的改造和媒体业务的开拓,探讨新闻传播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在创新性活动中,中国媒体业界和学界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开拓新闻传播领域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一、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

1.大数据与新闻传播

大数据描述和定义信息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大数据涉及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在各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大数据海量、快速、多样等特性,创新着新闻传播。面对海量信息,传统信息分拣手段不能准确筛选和有效传播,需要新闻采编模式创新;信息处理高速度、强时效性,需要创新信息处理能力;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图表等形式内容的多样性,需要创新新闻采编的形式和内容;信息的海量与低价值密度,需要价值创新,要求新闻采编方式、手段、技术等创新跟进。新闻传播要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有意义的新闻数据专业化处理,以确定和提升其含金量。

2.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

有别于传统新闻报道的简单文字交代,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从宏观与中观的层面,展示了对社会某一方面的趋势、动态和结构性的把握,具有随时性、互动性、跟进性、参与性等特征。新闻采集数据方式由传统的通过线人、采访等形态转变为全新的专业工具即大数据方法,帮助大家去挖掘新闻,创新新闻传播:新闻形态创新层面,包括可视化信息、人性化嵌入;全新意义上的内容创新,即通过碎片化的数据及文本的挖掘技术,实现新形态的“减少和消除不确定性”的新闻内容。初级应用是借助类似百度指数等各类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去挖掘散落在社会文本“碎片”中的具有新闻价值的资讯描述和意义表达。

3.大数据颠覆传统由人主导的新闻采编模式

从2004年开始,谷歌和百度的新闻频道就已依赖搜索技术和计算机算法进行新闻整合和网页呈现。美国Narrative公司利用Narrative science算法,结合几十年来保存的所有棒球比赛数据,大约每30秒就能写出一篇关于棒球比赛的新闻报道。其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克里斯蒂安·哈蒙德表示,未来机器生成的新闻将占到媒体新闻的90%,且这样的新闻有可能还会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大数据时代,诸如金融、体育比赛、食品安全、新闻传播等有持续数据生成的领域,计算机“入侵”以往由人主导的新闻采编业务的情况正在发生。

4.大数据创新新闻传播

媒体的互动性、社交性、智能性增强,媒体融合、人机共生成为媒体发展的方向,受众在媒体内容生产中的作用不断加大。传统媒体、社交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数据源,媒体产生的大量数据成为可观的社会财富。数据挖掘将更加深入地揭开人类的信息传播规律和社会活动规律,多种形式呈现扩充了新闻信息传播手段。通过新颖、具象、高效的可视化图形传播新闻,静态和动态图像结合,特别是数据可视化运用,形成多媒体传播形态和格局,极大丰富且更加多样化了新闻表现形态。加强新闻传播与受众的交互关系,如受众点击交互式设计,让受众在发现问题中参与新闻传播,开发“定制化新闻”。创新数字化新闻和传播,使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事实变得更加透明化,挖掘过去与新闻搭不上边的信息潜在的或相关的新闻价值。

二、大数据新闻传播的应用

1.大数据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实际应用

数据源的代表性和价值、良好的供给与需求的合作以及有广泛影响力的平台,是大数据应用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大数据可以实现一种在兴味盎然的“新闻游戏化”的参与中完成的传播解读和消费的过程。如《华盛顿邮报》关于奥巴马就职典礼的报道,其网站中贴出了千兆像素的巨幅图片展示奥巴马宣誓就职场景,可以清晰地放大每一个局部,让每个参与者“找到”自己或自己的熟人。央视《新闻联播》在2014年春节期间播出的11集“据说”春运和春节,是较为成功的大数据报道案例,实现新闻形式上的可视化突破、新闻内容上的数据化和故事化的画面表达,呈现出“大数据小故事”,是运用最新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改革新闻报道的典型案例。

2.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已经是一种客观存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缺少有效整合这些数据的技术和手段,并且人们对大数据的使用成本很高。互联网的OTT突破了原来的局限,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中关键是大数据拥有方的合作与开放。“据说春运”节目的合作方是最大的中文搜索平台百度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内容提供者,其每天处理60亿次相关的搜索请求,海量数据能够生动翔实地反映中国网民具体的需求、兴趣点和搜索者本人的个人特点等等。

3.大数据技术是重要的新闻生产力。

通过大数据处理,揭示更大范围内的更接近事实的信息,为新闻报道的深入提供基础,并有效促进传播水准的提升,成为媒体传播的创新方法与工具。编辑能力成为新闻传播力重构的关键,编辑力是一种新闻思维与新闻表现能力的外在体现,是多种能力融合而成的业务素质。编辑多从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以数据图表、图示等形式传播新闻、吸引受众,以及查找、辨别并处理信息的方式,使新闻报道更具有说服力。编辑善于借助大数据技术将新闻内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新闻采编效率。大数据时代,传统和新媒体编辑,都要具备数据搜集、加工和可视化呈现的创新能力。

4.利用大数据在行动

2012年大数据概念在中国普及到电子商务、经济战略、政治建设等各个领域。中国商报利用商务部、海关总署记录的中国企业每月的分行业分企业的详细数据,进行二次开发、深加工,通过分析历次危机下的行业出口受影响度、行业景气度等全方位信息,帮助企业作出准确判断,及时调整生产战略抢占商机。中国政府采购报每周都会定期刊登政府采购信息,对于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是一个大数据资源,通过分析政府采购物种的变化、价格走向,企业可以预测政府未来招标采购会青睐的产品、质量标准、价格敏感度等,使企业和政府采购信息及时“对标”。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希望增强收集海量数据、集中提取知识和观点的能力,加快在科学与工程中的步伐,加强国家安全,并改变教学研究。美国的大学开始培养新一代的“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也成为美国最热门的职业领域之一。

三、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新创新

1.开拓数据采集新途径

网络时代人人都在提供数据,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海形成大数据。过去媒体新闻靠跑线记者与通讯员单线联系获取信息的传统模式必须改变,顺应形势发展,积极开拓数据、信息采集的新途径。善于利用大数据寻找新闻,注重在网站、论坛、微博、微信、QQ群、手机客户端等各种新媒体获取与本地、本区域相关的数据、信息,成为重要的新闻来源。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作为及时发布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作为联系、吸引网友的一个载体,并从网友留言、跟帖中发掘新闻线索。建立新闻QQ群,经常与通讯员、受众互动,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线索。

2.探索新闻传播新理念

大数据时代,受众热衷对新闻进行评论,要求参与到新闻发布中来,这要求媒体必须转变原有单纯定时发布灌输式新闻的观念,确立即时性、全媒体、互动式的新闻传播新理念,立体式、全方位地及时进行新闻传播,以满足现代受众的需求。发展理念要面向未来发展,把新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升级、拓展传播渠道的一项重要工作,选配既懂新闻又懂网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网站,并提供设备、技术保障。同时教育、引导工作人员真正认识到发展新闻网等新媒体的重要性,利用现有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雄厚的人才资源和良好的品牌资源,集全力来办新媒体。积极互动,加强新闻报道和论坛活动的互动,把网站新闻的网址或二维码印到报刊上,报刊的新闻通过网站进行推介、讨论、评论,使报和网既有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又具备新媒体快捷、交互的特色,而且还具备广电媒体的声音、图像优势,形成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竞争力。

3.树立主流媒体新形象

大数据时代缺少经过筛选的、真实可信的权威信息,新媒体最受诟病的是其真实性和权威性。传统媒体应发挥自身的公信力优势,主动承担信息选择职能,从海量的、碎片化的、真伪难辨的数据、信息中,去伪存真,及时发布真实的、权威的数据和信息,实现深度解读。当新闻事件发生时,网站、论坛、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能同步发布,报纸第二天刊发消息时,可能已不算新闻了,这时通过做深度解读来弥补时效不足的硬伤。采编人员及时搜集与新闻事件相关的数据、信息,对前因后果、背景资料、深层含义等进行挖掘、分析,作全方位报道,尽可能围绕该新闻事件为读者提供一道新闻大餐。注重评论引导,评论是媒体竞争中赢得优势的一大利器,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数据时代,需要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富有个性的观点引导受众,树立品牌。

4.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领域寻求创新

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技术越来越痴迷。互联网、物联网的出现,使人类生活加快向网络世界转移,人类开始步人人机共生时代。互联网物联网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社区,大大增强了人类制造、收集数据的能力。今天的网络空间内已经积累了各种类型的数据,如时间序列、符号序列、生物学序列、空间、音频、图像和视频等数据,且还呈爆炸性增长。但网络数据是非结构化数据,必须转换成结构化数据才有价值。面对海量、动态、多样的数据,人的自然力量显得微不足道;缺乏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数据库只能成为“数据坟墓”。“大数据分析在方法论上需要解决的课题首先在于,如何透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集实现对某人某事或某状态的现实态势的聚焦与再现。”

5.开发数据挖掘和舆情研究等新技术

人类需要发展数据挖掘技术,让计算机帮助人类理解数据分析数据,发挥数据的巨大价值。数据挖掘是当前数据库研究、开发和应用最活跃,也最有前景的一个领域。它通过寻找有效的方法,自动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类、汇总,发现和描述数据变化的规律,标识数据演变的异常情况。 “为了使数据挖掘作为一种技术被进一步改进和接受,需要在许多领域进行持续的研究和开发。”媒体积累了大量的传播数据,传播数据库成为各类媒体最具潜力的资源,使用开发这些资源将给媒体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舆情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媒体、政府和高校成为舆情研究的三个主要力量。舆情研究需要依赖已有的数据库,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数据挖掘软件和数据分析技术。2014年春节央视与相关公司合作,投巨资开拓大数据新闻业务,包括中国人的迁徙路线图、手机通话节点图等,实现精确新闻报道,也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数据。随着脑电实验、神经科学、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引入,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将会出现重大变化。媒介融合、数据挖掘、舆情研究等将会带来传播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与电子商务、行政管理、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领域发生直接联系,这将大大拓宽新闻与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也会让新闻传播学提高学科地位。

总之,大数据催生新媒体飞速发展,媒体本身成为市场机制和经济基础,它和人文、社科、艺术和技术的联系更加紧密,与相近学科的边界更加模糊。新媒体以其数据海量、信息及时、互动性强等优势,在不断占领传统媒体市场的同时,数据、信息鱼龙混杂、公信力不强的先天不足也成为其发展的短板。大数据时代,随着我国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来自个体的任何物体的状态数据可以由他自身携带的装置向互联网传送。这些直接来源于物体本身的数据,内容丰富全面,相对于专家、记者的个人观察得出的结论更加精确。这要求媒体建立学习机制,通过取长补短、转型升级,做强自身提高竞争力形成品牌。我国新闻传播理论工作者应该抓住大数据的机会,不断推动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努力提升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内涵和底蕴。

(作者韩奋发:副编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