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校校报编辑过程为例论校报编辑的法律素质

  • 投稿投研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42次
  • 评分4
  • 97
  • 0

金松

【摘 要】高校校报编辑过程的新闻报道策划、组稿、审稿和加工整理等环节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以著作权为代表的法律问题。为避免违法侵权行为的发生,保证高校校报顺利编辑出版,校报编辑除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业务功底外,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校报;编辑过程;法律素质

高校校报(以下称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机关报,是校园主流媒体和新闻宣传工作主阵地。办好校报对于发挥校报办报育人和舆论引导等功用意义重大。校报的编辑工作是校报编辑出版过程的中心工作,校报办得好坏最终取决于校报编辑人员的素质。校报编辑过程中新闻报道策划、组稿、审稿和加工整理等各个环节,无不受到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为防范编辑过程中的违法和侵权风险,校报编辑必须提高法律素质,学习和熟知与编辑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好编辑过程每个环节的法律关。

一、校报编辑应知悉编辑工作相关法规

我国相关法规规定,报纸是众多出版物中的一种。而校报是由高校主办,用于指导本校工作,交流校内信息,按报纸形式出版,每月至少出版一期的出版物。①且具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报纸出版许可证”。这就意味着国家管理和规范社会报纸媒体的法律规范同样适用校报。校报编辑必须熟知报纸编辑出版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带书名号的“报纸编辑法”,约束报纸编辑出版的规范散见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等的条文中。例如,《宪法》第22条规定了我国发展文艺事业和新闻广电事业的方针,第35条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等自由,第47条规定公民享有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②《民法通则》的立法初衷并不针对新闻出版领域,但是由于我国新闻立法的迟滞,它也被用来保障公民在新闻编辑和传播活动中可能受到侵害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相关权利。《著作权法》第3条对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作品种类作了规定,第10条对著作权包含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作了规定。③《出版管理条例》是规范和管理出版工作最重要的行政法规,其中也对报纸的编辑出版作了相应规定。等等。

此外,结合校报特点,校报编辑人员在校报编辑过程中还应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计量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等部门规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以及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二、把关责任需要校报编辑具备较高法律素质

新闻报道策划、组稿、审稿和加工整理等环节构成了校报的编辑过程。校报编辑除了对稿件的社会价值和新闻价值把关外,还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在各个环节中严格把关,防范违法侵权风险。

(一)严把新闻报道策划和组稿关

新闻报道策划和组稿是校报编辑过程的起始环节,是编辑分别围绕选题和作者进行筹划的过程。新闻报道策划水平决定着新闻报道质量,校报编辑对其应该有正确定位。新闻报道策划绝不是单纯为了博取眼球的“猎奇”行为,更不能为了追求高阅读率、高点击率的所谓“轰动效应”做出违法违规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策划,即使题材再好,内容再吸引人,也不能做。为了确保报纸刊载内容的合法性,《出版管理条例》和《报纸出版管理规定》都要求出版单位须实行编辑责任制度。《出版管理条例》更是将“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等10项列为禁绝内容。

组稿是编辑组织作者完成作品创作的过程。由于校报的稿件除了编辑记者自行采写外,还有通讯员来稿和校外来稿等。校报编辑在组稿时,不可避免地要和作者打交道,而且可能还要为此花费相当多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一篇优秀作品的诞生也浸透着编辑的心血,但编辑却不能“共享”,因为按照《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为他人创作提供咨询意见和物质条件等辅助性工作的,不视为创作。⑥若编辑署名,就既违背了编辑职业道德,又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和保持作品完整权等著作权。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非常丰富的网络资源,这为校报组稿带来便利。但是,由于网络“共享性”与版权“专有性”的对立,加上网络技术的便利和广泛传播性容易导致人们忽视版权的专属性,使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侵权和保护问题越来越复杂。⑦未与作者事先沟通并获得许可,就直接从互联网复制相关作品在报纸上刊用,容易导致侵权,这一点应引起校报编辑重视。

实践中,校报编辑组稿时往往会怠于履行告知义务。《著作权法》规定,作者向报社投稿自稿件发出之日起15日内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⑧言外之意,编辑部或者编辑应于法定期限内回复作者是否用稿。消极履行义务不利于保护作者积极陛,且易导致“—稿多投”现象。

(二)严把审稿关

审稿也是选稿的过程,是编辑结合报纸的定位、宗旨等对来稿去粗取精、辨伪存真的过程,决定稿件的最终取舍。审稿居于编辑过程的中心环节,组稿是否得当要通过审稿来判断,后续过程中的加工整理和报纸付印前的看样都是审稿的延续。

校报上的文字除了时事新闻外,还包括通讯、评论等新闻类文体,理论文章、纪念文章和副刊文艺作品等。通讯、评论等文体虽属新闻,但是基于作者对事实的分析、归纳、剪裁,其中蕴含了作者的思考和观点,当属法律意义上的作品。校报编辑作为来稿第一读者,应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结合校报特点,严格把关。

1.审查独创性,科学把握“合理使用”

对稿件独创性的审查是遏制抄袭、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校报编辑在审查独创性时,要注意科学把握“合理使用”。《著作权法》第22条对“合理使用”的12种情形作了规定。⑨“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被使用的作品必须已经发表,且不能侵害著作权人其他合法权益。校报编辑在审查稿件独创性时,没有学术不端查重系统,往往需要单纯依靠自身的常识经验和专业功底,这就要求校报编辑加快更新知识储备,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新动向。

2.审查真实性,避免侵权

报纸刊载的新闻报道和其他文章所引用的事实和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审核稿件真实性也是编辑责任制度的体现。校报编辑应当高度重视对稿件真实性的审核,一旦把关不严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就有可能造成侵权行为发生,也会对校报的权威性造成伤害,招致信任危机。报纸若因刊载虚假不实报道致使他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应当在其近期出版的报纸相同版面位置发表更正或答辩。校报在转载、摘编互联网相关内容时,应按照规定核实真实性,并在明显位置注明来源网址和下载日期等。

3.审查保密性,防止泄密

高校承担了大量科研任务,其中不乏保密项目。校报在刊载相关报道时,编辑要特别慎重,严格遵守《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规,知道哪些可以刊发,哪些不能刊发,防止泄密。

(三)严把加工整理关

加工整理是审稿的延续,是编辑对入选稿件的再检验。稿件经过加工整理之后,达到报纸刊载要求和读者阅读需求后才会在报纸上刊登。稿件的修改润色一般可采取编辑作者共同进行、作者按照编辑意见进行和编辑自行完成等方式。校报编辑在修改稿件时除了按照编辑技术规范对稿件进行完善润色之外,还要保证编辑行为不侵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著作权法》规定,编辑可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和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许可。《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出版者等行使权利不得损害被使用作品和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这就意味着校报编辑在修改稿件时如果仅是订正错别字、病句和标点符号等技术性修订可不经过作者。如果对稿件作较大改动,比如改动论点、论据等,就超出了“文字性”范围,可能对作者的修改权和保持作品完整权造成侵害。此时,编辑一定要与作者取得联系,征得作者授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已将《著作权法》中原第10条第3款“修改权”的内容删除。草案一旦通过,编辑对作品就不再享有法律规定的修改权。但编辑美化、润饰、提升作品的功能和职责却是不可替代的,只不过编辑在履行这些职责时要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尊重作者”“修改有据”等原则。

三、校报编辑应重视和提高法律素质

(一)自觉树立编辑工作法律意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高校的具体体现。依法治校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师生法律素质。校报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要充当“急先锋”,编辑首当其冲。再者,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为主体的传播格局。校报也开始借道新媒体,寻求传播渠道和传播技术的变革,实现了从传统发行到依靠新媒体平台和技术发行的“变脸”,受众数量和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此背景下,校报编辑必须提高法律素质,自觉树立编辑工作法律意识并融汇到编辑过程各个环节。

(二)主动学习编辑出版法律法规

随着法治建设的推进,民众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作为校报最大读者群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热情高,维权意识强烈,但一些人容易偏激。因此校报舆论导向作用十分重要。编辑在审稿时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触及红线。校报编辑要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系统地学习编辑出版法律法规。对法律法规的学习要与时俱进,不能流于形式,浅尝辄止。校报编辑部也要重视和加强对编辑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创造条件,从财力、物力和时间上给予支持,改变重业务能力、轻法律法规的错误做法。

(三)严格落实编辑责任追究制度

按照相关法规,报纸出版实行编辑责任制度,以保障刊载内容等的合法。负责校报编辑出版任务的校报编辑部理应严格落实编辑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编辑的质量意识,明确责任,避免发生质量问题和责任事故时互相推诿。一旦出现违法行为,对责任人员该处罚处罚,该追究法律责任就追究法律责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新闻出版署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z].1998=3-18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Z].http://www.npc.gov.cn/npc/xinwen/nade_505.htm

③⑧⑨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Z/OL].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0-02/26/content_1544852.htm

④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基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43

⑤出版管理条例【Z/OL】http://www.gov.cn,zwgk/2011-03/19/cnntent_1827821.htm

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Z/OL].http://www.gov.cn/zhengce/2013 -02/08/content_2602616.htm

⑦崔瀚文.从百度影音版权纠纷再谈网络时代的版权保护Ul.今传媒,2014(7):25-26

⑩报纸出版管理规定[Z/OL].http://w ww.gapp.gov.cn/haokan/oldxwbks/contents/3774/143594.html,2015-05-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Z/OL].http://www.law-lib.com/fzdt/newshtml/20/20140609090547.htm

(作者金松:中国海洋大学校报编辑部编辑,法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