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是建筑行业的指路灯——对话暖通学界泰斗吴德绳

  • 投稿Gren
  • 更新时间2015-10-10
  • 阅读量545次
  • 评分4
  • 83
  • 0

社会全局进步和改革的全部重担我们承担不起,但我们是建筑业的执业者,在相关的工作中如果我们放弃了‘始于足下’的责任和机会,不就是我们的失职吗?

文/张志恒

自古以来,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越是在国家危难时刻,越是能够造就出超凡脱俗之才。昔日春秋五国争霸、战国七雄斗士,造就了老子、孔子、庄子等诸多圣人;而后三分魏蜀吴,恰逢诸葛孔明、郭嘉、司马懿诸多贤者得而重用。八年抗战中,中华大地英豪辈出,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也成了祖国建设发展的栋梁之才。

1939年,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开始的第三年。这一年,中国有了延续至今的“5·4”青年节;也是在这一年,医学家吴阶平喜得贵子。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位正身处襁褓中的婴儿后来会成为中国暖通行业的泰斗。

在很多人看来,出生在医学世家的吴德绳,从小对医学知识耳濡目染,如果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医学家,不会有人感到稀奇。但吴德绳却走上了一条与医学截然相反的道路:1957年吴德绳成为清华大学土建系的一名学生,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设计院,之后历任建筑设计领域技术员、工程师、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

在吴德绳为建筑行业辛勤耕耘的青年与壮年时代,也正是新中国暖通行业从无到有、再到繁盛的黄金时代。“建筑、暖通向来不分家,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暖通行业的发展也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吴德绳感叹道。

从1962年至今,吴老和暖通专业已经走入了“金婚”,即将迎来“绿宝石婚”。对于自己的这段“婚姻”,他这样和笔者说起: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自己的爱人,那么当我在工作的时候,我就是在享受和恋人的欢乐时光。我不需要什么浪漫的方式和它相处,我只需要拿出我100%的付出去陪伴它,而它也教会了我很多未知的奥秘。

建筑有需要,暖通就会到

与吴老的初次相遇是在一场绿色建筑节能展上,在与吴老探讨绿色建筑的节能发展与暖通的关系时,吴老向笔者娓娓道来:“我在建筑行业已经工作了50多年了,期间与暖通行业打了不少交道,在我看来,暖通行业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建筑行业的分支。在现如今倡导的绿色建筑,暖通行业也必然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谈到暖通技术对建筑行业的重大作用时,吴老这样告诉笔者:“建筑行业从起步至今,少说也有一万年的时间了,在这一万多年的发展中,建筑工作者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唯独在最冷以及最热的地方,再厉害的建筑师也没办法出作品。但是自从专注营造室内环境的暖通技术引入建筑行业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单单如此,在建筑工作上,暖通技术为建筑解决的问题不胜枚举。

吴老向笔者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在暖通技术没有应用到建筑行业的时候,人们修建的最好的建筑就是紫禁城,这是一个称得上庄严与华丽的大工程,但绝对做不到冬暖夏凉。现在建筑行业有了暖通技术的支持,人们就能建造出像人民大会堂这样既大气又舒适的建筑,在人民大会堂里面,可以同时容纳一万人,无论春夏秋冬,在这里,身体总是能呈现最舒适的状态。

“现在绿色建筑的理念又提出来了,如何实现绿色建筑呢?我认为除了建筑工作者自身要进行探索之外,暖通工作者们也是这其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说起如何发展绿色建筑,吴老对暖通技术十分看重,“例如现在困扰建筑行业的能源问题就能通过暖通领域的热泵技术来解决,而且雾霾、气候变暖、碳排放这些环保问题,暖通行业也已经有了最新的研发成果。这种成果不仅对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益,对各行各业都有着奠基作用。”

绿色建筑需从点滴做起

近期,由中建三局建设的天津117大厦正式封顶。建成后的天津117大厦结构高度达596.5 m,成为仅次于哈利法塔的世界结构第二高楼、中国结构第一高楼。可以说中国的建筑高度又一次取得了世界的关注。

细数从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至今,30多年来,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等大城市兴建了上千幢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不断地被争相刷新,纵览全球前十名甚至前五十名超高建筑,中国占据了一大部分,中国已俨然成为摩天城市的代表。

对于这样的发展趋势,在吴老看来,目前标识性超高层建筑实质上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甚至是一种不高明的美学和现代化的成就感,对于“几百层超高建筑才更节能环保”的新学说吴老更是敬而远之。他认为真正的绿色是,要求全寿命期的排放最少,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产品制造生产中的耗能最少,使用过程中消耗最少。所以,长寿命构成了绿色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总体来说,建筑业与高速发展、短期更新换代的电子产业等有不同的特点,应该友善对待地球,为子孙多留资源,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掌控,使建筑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走向更有科学发展观。绿色建筑是近年国际上提出来的高标准理念,我们可以先从点滴做起。社会全局进步和改革的全部重担我们承担不起,但我们是建筑业的执业者,在相关的工作中如果我们放弃了‘始于足下’的责任和机会,不就是我们的失职吗?”吴老说道。

建筑年轮存留时代发展的轨迹

“我感觉从建筑史的年轮痕迹中,可以看出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历史特点,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会出现很多辉煌的建筑与其适应,有些我们管它叫标志性建筑。”谈及建筑史,吴老讲道。“看待一栋建筑、一类建筑不能单单看它现在的形状、形式,要联系当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和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也一定贯穿了民族的文化特点。”

参天大树的成长轨迹会体现在那一层层的年轮上,而建筑科技的进步也同样会体现在建筑的年轮上。比如人类发明了钢筋混凝土,那么所造的建筑一下跨度变大了,尺寸变大了,形状变得雄伟和离奇,那是过去人们使用石材、木材做建筑所无法比拟的。现在社会处在了一个更加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环保、低碳、绿色理念的形成过程。如今社会就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里,也显示出从雄伟的建筑到绿色建筑的发展轨迹。

对于当下如火如荼进行的绿色低碳,吴老更是认为建筑行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道德层面的理念体现在了对子孙后代乃至对全地球,应影响到一个时代。但近些年来所做的建筑还脱离不了利益驱使,道德层面的提倡在利益面前都无比脆弱。这样道德体现就会有一定的滞后性。

现在可以看到,人们一方面呼喊着低碳和绿色,一方面还在筹建着600 m高的标志性建筑和超豪华大型建筑。难道这样的矛盾不是真实的吗?这种矛盾说明了近代建筑业既受到了利益的干扰,也在道德层面受到钳制。吴老认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上升,最终形成真正的科学发展观。

其实,利益的问题说到深层次,甚至涉及到国家、政治层面。在国家利益、政治、经济的综合博弈中,道德其实很脆弱、很幼嫰,需要慢慢的努力才能培养发展起来。因此吴老认为,在建筑史的年轮上,相信道德会慢慢体现,因为它一定是朝好的方向走。业内工作者常常是在一种理念的支持下,在一种历史范畴中的局限来面对这些问题,又必须落实在近期的手边的一个个项目操作上。无疑,这是一个很纠结的社会难题。

我们需要工业化的文化

2014年5月,“新常态”一词首次出现政府的相关报道中。“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新常态”就此诞生,之后也逐渐被更多人使用。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普遍提及,“一路一带”、“工业4.0”、“互联网+”概念也都被逐渐提出。在吴老看来,这些新兴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在一定程度上反衬着一点:中国缺少工业化发展的文化。

“从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在这30多年期间,国家的经济腾飞了,国家的工业规模发展壮大了,我们做了一些合资企业,后来变成了独资企业,后来发展了大企业,这些发展说明中国在工业化的实践上向前推动了很多。但反过来看,我们会发现我们国家工业化的时间太短,短到工业化的文化没有积淀,没有积淀成一种可以指导高层次的文化。所以,我们工业化的过程出现了很多错误和曲折,走得不太顺,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特别提倡工业化的文化,虽然这件事发展缓慢而且长时间才能见效,但现在是该提倡的时候了。工业化发展应该是贯穿着工业化文化,企业在这些方面努力,各自过好自己的工业化步伐,才能把事业发展好。”吴老语重心长地说道。

中国如果要持续长久地发展,就必须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其达到世界水平。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发展模式遵循了较小的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即通过向工业领域转移富余的农业劳动力,将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的岗位转移到高劳动生产率的岗位,从而达到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关于当前暖通界的人才培养问题,吴老表示,在建筑业界,提倡低碳节能其实暖通制冷行业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这个行业的专业学生发展空间很大。暖通技师的培养、大量运行工的培养是教育界多年的欠账,也是行业发展的瓶颈。对于行业里的大学生,应着力培养他们热爱专业,面对成系统的、有运行因果性、发挥逻辑关系法的专业的思维特质。大学生在校期间应重点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其实只是教学的载体,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再学习能力,教育体系也应在各个环节更努力改进。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有云:“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吴老曾经套用过梁启超的这段话:“少年强,则行业强”。在这条培养年轻人的道路上,吴老一直在努力着。

五十多年来,他见证了每一次中国的变迁,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到如今许多行业的发展壮大,他都在亲历着。时间在悄然流逝,但是他一直鼓励着更多的年轻人走向了暖通的发扬光大之路,也在为中国的暖通发展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