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9
  • 阅读量101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培养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技术人才是当前的紧迫课题。在研究分析《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课程基本特点及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性的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对即将兴起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群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信息革命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通信网、计算机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数字设备及其承载的应用、服务和数据等组成的网络空间,正在全面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与此同时,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安全及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面临严峻的风险与挑战。实施网络安全人才工程,加强网络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因此,研究《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对即将兴起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课程群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1《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特点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必修课程,对增强学员信息网络安全意识与防护技能,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常用攻防技术,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该课程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次,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内容范围广。《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课程分为网络安全理论、网络攻击与防护和网络安全应用三大部分,涵盖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网络安全理论部分主要围绕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协议安全性分析、网络系统平台安全等内容展开教学;网络攻击与防护部分从攻和防两个角度讨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围绕网络信息收集技术、欺骗攻击及防范、DoS/DDoS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网络资源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恶意代码防范与应急响应,以及网络攻击取证与安全审计等内容展开教学;网络安全应用部分主要围绕密码技术、IP安全、虚拟专用网技术(VPN)、Web技术及云计算安全等内容展开教学。


  二是实践要求高。《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宗旨是培养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安全知识,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知识,信息对抗知识,能够解决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所面臨的安全问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网络安全人才队伍。网络安全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更离不开实战环境下网络安全防护的磨练与较量。


  2《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理论没有抓牢。该课程做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必修课程,搭建了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认为部分知识容易而忽视了其在整个专业知识学习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如果不把基础性的理论原理讲深讲透,学生就不能系统地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不仅影响教学效果,也易挫伤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二是课程教学实践不足。课程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践环节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授课时间的比例上,普遍存在重视前者,忽视后者的现象,或者只有理论教学而没有实践教学环节,或者教师理论知识熟练,而实践经验不足。对于这样一门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性动手能力的课程来讲是致命的。


  三是教学方法研究不够。在《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匮乏的现象。案例教学是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网络安全理论知识基础上,结合授课内容选取典型的网络安全实例,让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的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课时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利于学生消化吸收。


  3《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是研“教”亦研“学”。今天,高校即将迎来00后大学生,这一群体思想活跃、自信达观,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作为互联网的原住居民,信息技术已经全面嵌入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对传统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构建方式的变化,依旧教条科班地单向度、布道般的传授知识,我们就会彻底丢掉教学改革的机会、失去人才培养这个根本。所以,做为教师既应潜心研究“怎么教”,更要重视研究学生“怎么学”“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如近期上海市高校“中国系列”思政课走红,成为实实在在的热门课程。“治国理政”“读懂中国”“中国道路”“法治中国”“创新中国”等一批课程围绕当下青年学生最关心的国事,由授课教师和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答案、扩展视野、陶冶情操。上海市高校“中国系列”课程之所以受到学生的追捧,就在于它回应了大学生的关切,启明了大学生的心智,采取了大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


  二是创新课堂模式。人才培养基础在课堂教学,主阵地是课堂。没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教学实践,并结合这门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个人认为可采用“微微课”的形式展开授课。“微微课”,即将一堂课分成3个15分钟,15分钟理论讲授、15分钟操作实践、15分钟研究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这样既可以避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还可以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尤其是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尤其是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学生比较关注的环节,如网络攻防、对抗等内容部分。


  三是完善实训平台。维护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组织网络攻防对抗实验室立项建设,结合课程设计逼真的网络攻防环境,搭建基于网络对抗的仿真模拟演练平台,提高学生维护网络安全的实际能力;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全国信息安全技术大赛及信息安全竞赛,根据竞赛查不足、补短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化君.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2] 瞿振元.着力向课堂要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16 (12):1. 

     作者:张金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