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式教学”对高中教学的应用

  • 投稿二哥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251次
  • 评分4
  • 50
  • 0

王录远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535000

【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解决过程是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明示问题、引导解决问题和反馈评价总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问题解决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代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问题解决教学 主动性 积极性 教学方法

传统数学教学只注重书本,但是却忽略了实际,忽略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而培养了许多数学学习尖子,而对生活实际中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却束手无策。中国学生在数学奥林匹克中屡屡夺冠,但是缺乏创造力。

在这里并不是彻底否定传统的数学教学,而只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上作一点探讨。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上下工夫,力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问题解决式教学不是解决“题海”,是用少而精的数学问题去解决问题,教会学生自然地寻找解题思路、解决技巧和解题办法。

传统教学忽视方法的传授,“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仍是我们现在盛行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为了培养具有探索能力及适应新社会发展的人才,就要培养学生掌握新的解题办法,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用“少而精”的教学问题,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使学生真正打好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深学渗透基本内容。才能用现有的结论,现有的方法,现有的思想去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例如:比较15/19、21/25、35/43的大小

按照一般的方法,首先去找19、25、43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这三个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分子的大小,得到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这时最直观、最直接的方法,这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最基本方法。

在求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19、25、43的最小公倍数是个比较大的数字,增加了运算的难度。

事实上,此问题可以求分子的最小公倍数。15、21、35的最小公倍数是105,原来的三个数可以化为:

15/19﹦105/133﹦35/43﹦105/129

现在只需要比较105/133、105/125、105/129就够了,显然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

我们用少而精的数学问题,目的是教给学生题型,因为题型本身就是一种经验知识。掌握的越多,处理问题就越灵活。但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对问题本身的分析则更重要,是解决题目的基础,只能加强。

2.问题解决式教学是发展教学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问题解决式教学是树立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整体观念,在教师主导下,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和为学而教的观念,并以此限定操作,以学生为起点,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以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学生学习兴趣为桥梁,以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为条件,以鼓励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积极进取并达到成功为原则的一种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问题,设计疑点,启发思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状态中,在新、旧问题找到密切的联系,找出本质的区别。有联系才能运用已知去解决未知问题,有差距才能进一步接触到新问题的本质,运用特定的假设和条件,渡过由旧到新的飞跃。

要不断的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逻辑发展,演绎分析,具体与个别,或直接引申,重新改造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教师在学生的积极思维状态中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引导学生用事实、经验、具体材料和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归纳、演绎、判断、推理,从而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不断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探索引入

那么究竟怎么去求cos(45°±30°)?一般地cos(α±β)有怎么样的表达式?这样引入,不但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为学生理解、证明、记忆、应用公式(定理)奠定了基础。

例2球面上有四个点P、A、B、C,PA、PB、PC两两相互垂直,并且PA=PB=PC=a,则球的表面积是_______

此题是曾经的高考题,是教学中训练思维的极好素材。

首先,我们想,球面的内接正方体过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两两相互垂直且相等,其端点都在球面上。

其次,本题中的PA、PB、PC是球面内接正方体的共顶点的三条棱,故球面的内接正方体的对角线就是球的直径。

实际生活中,数学向数学建模方向发展,像这样把未知的数学问题与已知的一个数学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数学问题本身得到了大大地简化,也大大提高了数学本身的有趣性。

3.问题解决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自觉地把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高中生更多的是动机作用,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由小的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把兴趣移入到深入探讨之中,使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形成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主动要求就会形成一种信念,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这种信念又会不断加强,于是他就会不断的寻求新知识,新方法,新问题,从而把更多的知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结果发展了智力和能力,教师的结果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样逐渐完成了个别运用到综合运用,简单运用到复杂运用,半独立运用到独立运用,复习运用到创造性运用的发展过程,最终是我们的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但是,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问题

3.1需要多种教学模式整合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虽有其优势,但并不能也不必让学生完全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一切内容,由于学生素质的不平衡、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及受教学时限的限制,许多问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经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种模式,在教学中取舍、融合,以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3.2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问题解决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真正拥有者应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教师的角色更多地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考虑的不单是如何“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如何“学”,要防止教师把问题攥在手里,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课堂的主人仍是教师的状况。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尽管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但这种自主学习又是必须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当学生质疑关注点偏离教学重点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维走回教学正轨。同时学习者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特定的困难,当这些困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不足以应付挑战,这也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同学。学习的过程并非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只有主动的创设与科学发现相仿的,理想化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主动完成认知建构,才能真正获得知识与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梁中波,冯金洪.“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州教研,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