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教学方式使初中数学课堂走上高速路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34次
  • 评分4
  • 29
  • 0

文/潘美清

【摘 要】为了实现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变化教学方式,用灵动的授课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文主要从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化教学方式实现高效课堂以及有效的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师中心;参与;共生;对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无聊,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学习兴趣,遏制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所以,教师要变化教学方式用多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

一、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为了实现变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点,教师的教学观点改变了学生才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观点都是“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所有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是“满堂灌”“一言堂”,可是这种观点严重地约束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师的带领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要改变这种教学观点,要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中心和课堂的主宰,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断地变化教学方式,采用学生参与式、共生式、对话式或者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主体。学生只有亲历了学习过程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会让学生耳目一新,感觉到课堂的新颖和独特,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在这个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实现高效课堂

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是多方面的,首先表现为在一堂课上避免从头到尾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地使用参与式、共生式、对话式或者开放式等教学方式,使课堂上学生能够时刻有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体。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新授课上教师可以多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和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上教师则可以使用参与式、共生式等教学模式;而练习课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多采用共生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使课堂灵动起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变化教学方式中有效的教学方式探究

1.参与式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课堂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参与课堂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前准备好纸和剪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的方式来获得两个全等三角形。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探索。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学生就了解了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特点,并且产生了学习兴趣。在学生处于这种积极地学习氛围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高效课堂。

2.共生式教学

共生式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之间能够通过“兵教兵”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让学生的主动状态可以感染和影响其他的学生,使全班学生都能够表现出积极地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产生。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并且让学生明白了每一项的作用和用途。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让学生能够把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和课堂结构的优化。如:3x2+2=5y2-3;x2=4;x2+1=x2+x;(x-1)2=1;x2+1=0……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合作,使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一种依赖和相互指导,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实现学生的共赢。在共同探究中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全部对这些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正确地判断,而其他学生都准确无误地进行了判断,那么,这个学生一个会从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上找原因,在内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下次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改掉自己的不足和毛病,从而能够与其他同学齐头并进。这种学习状态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实现。

3.对话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对话,让学生能够通过和教师的交流或者是和其他学生的交流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话式的学习方式让师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学生很好地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让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有关位置关系》时,教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师:同学们,请你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个圆和一条直线。

生:老师,直线和圆是连在一起的还是分开的?

师:你们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画,想一想圆和这条直线可能会有几种位置关系?

生:我画的是直线和圆分开的。

生:我画的是直线和圆紧密挨在一起的。

生:我画的是直线从圆上横穿过去的。

师:同学们你们画的非常好,那么,你知道圆和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吗?

生:三种。直线和圆碰到了一起;直线远离圆;直线从圆上经过。

师:是的。这三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专业的数学用语来表示就是:相切、相离、相交。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在探索中参与了课堂,产生了学习兴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提高了课堂效率。

4.开放式教学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是针对有限的知识进行的,而是要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主体,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搜索和探究来习得知识,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就会进行了开放式地学习。学生在广阔地知识海洋中搜索知识,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加工和分析能力,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给学生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探究和思考,寻找一种学生熟悉的而且是不断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事物或者是动作来进行对于一次函数的学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子,如: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所挂物体的重量与弹簧的长度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某弹簧的自然长度为3厘米,所挂物体的质量x每增加1千克、弹簧长度y增加0.5厘米。计算所挂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千克、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时弹簧的长度,并填入下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想到了汽车油箱中余油量的变化;有的想到了跑步时随着时间的推理跑过的路程不断增加;有的想到了升国旗时国旗高度的不断增加……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学生在这个开放性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探究一次函数的主动性自然也提高了,课堂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丰富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积极地探索,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究习得知识,实现能力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王尚志.理解与实践高中数学新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07

[3]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中学数学.2013.04

[4]刘显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03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39中)